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区别-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型硕士有什么区别

2022-11-13 05:59:05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31

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有培养目标不一样、考试难度有差别、考试科目不一样、学费高低不同、学位证不一样、考博士不一样、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有差别、行业从业资格证这八种区别。

差别一:培养目标不一样。

学术型硕士教育是要把你培养成一个理论研究型人才,而专业型硕士教育要把你培养成一个实际操作型人才!

来具体说说吧!

首先,你会发现这两种研究生学制是不太一样的,学术型硕士大多数是三年学制,专业硕士大多数是两年到两年半的学制(注意,我说的是大多数,不是绝对!学术型硕士也有两年制的,专业硕士也有三年制的)。那我们在研究生期间都会干什么呢?

学术型硕士研一期间就干一件事——上课!研一期间你会把研究生期间所有的课程都上完,天天上课。而研究生上课跟本科生上课最大的差别就是你没法逃课,原因是研究生上课的时候人太少了。尤其是文科专业,一起上课的可能连十个人都不到。如果你长得有点特点,你缺席,老师不用点名就能一眼看出来。研二的时候,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要做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做项目做实验。当然文科类专业没有实验可做,说白了就是给老师打工。研究生的导师都会承接一些项目,去搞科研,而导师自己是无法单独完成一个项目的,他所带的研究生就是他最好的免费劳动力。这就是为什么研究生期间大多数研究生都会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Boss)而不是老师。

有的同学会问,如果我给老师打工做项目,会有钱赚吗?我的了解是,看你学的什么专业、跟着什么样的导师。一般情况下,社会人文学科专业老师的项目一般都不大,换句话说,相应的科研经费很少。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生的补助就不会特别多。而理工类专业因为承接的项目比较大,而且科研经费经常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所以理工类研究生跟老师做项目得到的补助相对较多。

当然也要视老师情况而定。有的老师很大方,有的老师确实很小气。几乎天天请学生吃饭的导师我见过,克扣研究生补助甚至要求研究生送礼的导师我也见过。大多数研究生导师的人品还是比较好的,害群之马毕竟比较少,大家也不用太过担心。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研三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毕业写论文,当然还有找工作。其中写毕业论文是研三期间的头等大事。到了研三上学期,大家相互打招呼的口头禅不是“你吃了没”,而是“你开题了吗”(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一般情况下,研三上学期开始写开题报告,列岀自己毕业论文的提纲,交给老师后一般是不合格的。来回两三次后,提纲合格,开始写论文,然后就开始天天泡图书馆,抱着个电脑查阅各种资料写论文。写好论文后交给老师,一般第一次绝对不会合格的,经过反复地修改,最后论文合格。在研三下学期,学校会组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研究生顺利毕业。很多人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毕业论文不通过而导致研究生毕不了业。虎哥要告诉你,研究生是很好毕业的。研究生跟本科生一样,在中国基本上采取的是严进宽出的体制,即考上不容易,但是毕业相对容易。这么跟你说吧,只要你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跟你的导师不是情敌,一般都是可以毕业的。

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是两年。第一年,专业硕士研究生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一样,去上课。而且大家会发现同一个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上的专业课一般是一样的。因为说到底他们还是学一个专业!而在第二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做项目做实验的时候,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同学在干吗呢?在实习!去企业实习。.

这就是为什么咱们国家招收学术型研究生招收得好好的,突然要大力扩招专业硕士研究生。因为咱们国家培养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会考试,会写论文,会背书,就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行。

例如,2009年,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大力吸引外资银行,着力培养本土银行中坚力量,导致当时的金融人才缺口近上百万,而另外一方面是各个大学疯狂招收金融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导致所谓的人才过剩。为什么金融人才缺口那么大而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因为我们本科阶段的学习很少涉及企业的实际操作,比较偏向理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也是有这样的问题。而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研二期间实习正是要培养学生干活儿的能力。为了培养这种干活儿的能力,两种研究生的导师设置也有所差别。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大多数实行单一导师制,即学生在读研期间只有一个导师。你的导师研究什么,你就跟着研究什么。而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很多学校都实行双导师制,即学生在读期间有两个导师——一个是校内学术导师,另外一个是校外就业指导导师,这个校外就业指导导师是你这个专业的行业从业人员,你不是不知道自己这个专业毕了业能干什么吗?没关系,这个校外导师会告诉你,还会告诉你,如果想干好他现在在干的工作,你该怎么去干。

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就有这么一个明星专业硕士。2010年5月260,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协议,联合培养“反贪硕士”,最高检派出反贪污反渎职领域的八位知名干将出任人民大学的兼职教授,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前提下,从中国人民大学每年入学的法律硕士(此为专业硕士)研究生中选拔20名学生,作为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的实务型人才。据何家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证据学研究所所长)介绍,“反贪硕士”们的培养,将实行“双导师制”:每个“反贪硕士”不仅有来自人大法学院的教授作为导师,还将接受上述来自反贪反渎一线的兼职教授的指导。

此外,为了让“反贪硕士”们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将组织“反贪硕士”们到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进行3〜6个月的一线实习,旨在掌握初步的办案经验。

到研究生二年级时,学生们将进入专业技能学习阶段,要学习职务犯罪侦查技能、职务犯罪侦查实务,这些内容由来自实务部门的兼职教授来讲,具体的还包括犯罪侦查方法,比如测谎等等;在这些专业知识之外,再加一个实习的环节,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比较快地上手。

由此看出,在培养目标这一块,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但是中国每个高校和专业都能分得这么清楚吗?答案恐怕不是这样的。

中国的专业硕士发展速度太快,导致培养水平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良莠不齐,对一些高校而言,难免出现擅苗助长式发展,很多学校专业硕士研究生之所以可以招生,完全是因为一些“平均原则”导致的。

以黑龙江省的会计硕士招生情况为例,从会计专业的排名情况看,黑龙江没有一个学校的会计专业排名能够达到全国前30位,但是奇迹般地有8个学校在招收会计硕士,有的学校没有学术型硕士点,但是有专业学位硕士点;新疆地区也有3个在会计专业领域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加入了招收会计专业硕士的大军。很难想象这些学校能够真正地区别对待这两种研究生。

所以虎哥建议,你是否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一定要问问你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研究生:两种研究生在这所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最后找工作的时候到底有什么差别?千万不要听信其他人乱说什么专业学位不受认可之类的话。

差别二:考试难度有差别。

是的,两种研究生在考取的难度上是有差别的。大多数专业,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相对容易一些,但是有少数专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竞争激烈程度要超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让数据说话吧。

中国2014年考研的人数是172万。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68万,也就是有近40%的人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而录取人数为57万左右。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比例接近50%o考研整体的录取比例大概是3:lo假如现在有100人考研,最后录取了33人,其中60人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录取了17人;40人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了16人。哪种研究生竞争激烈,一目了然。

如果再加上一个让考研同学头疼不已的因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考试竞争则会更激烈,那就是推免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推免生比例要远远高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推免生比例。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名校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不是考取的,而是报送上去的。比如清华大学,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每个学院(注意是每个学院,不是每个专业,一个学院下分好多个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基本上都不到20人。而专业硕士研究生实际招收的人数要大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实招人数。拿上海财经大学的王牌专业金融学来说吧,2014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际招收考生人数为19人,而金融硕士(此为金融学的专业学位)三个方向共招收考生126人。

但是现在国家在大力发展专业硕士,很多专业硕士的报考热度升温速度比较快。报考专业硕士比较多的专业主要体现在经、管、文、法、医这五大类专业。尤其是会计硕士、临床硕士、学科教育(语文)、学科教育(英语)这四个专业,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学术型硕士。

其中,会计硕士的报考人数越来越多,是跟具体考试科目有直接关系的。而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的考研热度大于学术型硕士,是国家的政策导致的。

2016年1月11日,《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对医科大学生毕业后教育(各国普遍把医学教育分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做出规定。医学毕业后教育在前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称“住院医师规培”)的基础上,增加了2—4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下称“专科医师规培”)。而根据教研厅[2016J1号文件,2015年及以后入学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培养要求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J9号)精神执行。研究生期间实行四证合一,即三年规范化培训与三年专硕研究生教育同时进行,确保合格毕业生可获得《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四证。

这个政策加上这么一个文件直接导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报考人数突然出现暴涨,因为这意味着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几乎拥有医学从业的所有资格,而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同学还要到医院去进行只有最低工资的规范化培训。

其实将专业硕士教育职业化,是这几年国家一直喊的一个口号,只不过医学临床类专业步子迈得大一些、坚定一些而已,相信随着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硕士教育会跟相关的从业资格证挂钩。

还是提醒各位同学,有的专业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差别是相当大的,如果你们不懂,一定要找我,或者找相关权威老师去问一下,不要轻易听信你百度搜索出来的东西!

差别三:考试科目不一样。

这一点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一定要看看你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到底考什么内容。大多数专业的学术型和专业学位考试科目中政治考试和专业课考试都是相通的。但是关于英语和数学两科,学术型和专业型考试科目差别还是很大的。

单就英语这一科,几乎所有专业学术型与专业型都会有差别。如果你考的是学术型研究生,不管你考什么专业,你都会考一门叫作英语一的考试科目,而专业研究生考试很有可能考的是英语二。(注意,只有极少数专业和学校会在这一科考察英语一。比如对外汉语教育硕士作为专业硕士,考试科目就是英语一。)

这里面要注意,很多人都会认为英语二比英语一容易。但是我的学生告诉我,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英语二和英语一的考试形式不是很相同,但是难度上绝对没有明显的差别(具体考试形式的差别,我会在后面讲到)。考试科目为英语二的同学们还是不能对英语这一科掉以轻心。

另外就是数学了。•当然有可能你不需要考数学。如果你需要考数学,那么请注意。

如果你是理工科的同学,你会发现理工类大多数专业学术型研究生考试是考数学一的。个别理工类专业考试科目为数学二,比如食品专业、环境工程、化学工程等。但是其中也有个别高校考数学一,比如清华大学几乎所有理工类专业都考数学一。数学分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其中数学一是最难的,考试范围最多的(后面我会讲到这几种数学考试的具体差别)。但是对于学术型考数学一的专业,如果你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则很有可能变成考数学二。因为篇幅的限制,我就不在这里举例了。

如果你是学经济类、管理类的,那么请注意,你有可能是不考数学的。

大家都知道经济类、管理类研究生考试如果考数学,大多数情况下是考数学三的(有个别高校是考数学一的,比如上海交通大学)。但是如果你考经济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你就不一定考数学了。

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首都经贸大学、湖南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经济类所有的专业硕士(包括金融硕士、保险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应用统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研究生考试都不考数学三,改考经济类综合能力联考。这个经济类综合能力联考包含数学(70分,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都要考)、逻辑推理(40分)、写作(40分)(经济类综合能力联考大纲详见附录1)o而上海财经大学特别有意思,它的金融硕士研究生考试规定要考察数学三,而其他的经济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都是不考数学的。

而天津的南开大学、福建的厦门大学经济类专业硕士都不考数学,考的是经济类综合能力,但是这两所学校的考试科目不是396经济类综合能力联考,而是395自命题的经济类综合能力。并且这两所学校的经济类专业硕士都不招收应届生。(请考生注意,一定要以各个学校最新的招生简章为准,我说的都是2016年7月之前的情况。)

而管理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所有学校都不考数学(此数学特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类专业硕士不但不考数学,而且不考政治,也不考专业课。(注意,管理类专业硕士一共有7种,包括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审计硕士和图书情报硕士。其中应届生不准报考前四种管理类专业硕士,可以报考后三种。从严格意义上讲,审计硕士不应该算作管理类专业硕士,更应该算作经济类专业硕士,因为审计硕士招生代码为025700,开头代码为02代表着它具有经济学血统。具有管理学血统的招生代码前两位为12,比如会计硕士招生代码为125300c但是审计硕士考试科目与管理类专业硕士考试科目相同,所以在这里也把审计硕士算作管理类专业硕士的一员。)

那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都考什么呢?只考两科,即管理类综合能力联考(满分200分)和英语二(满分100分)。如果你报考管理类专业硕士,你的考试时间只有一天,第二天你可以回家了!其中管理类综合能力联考包括初等数学(75分)、逻辑推理(60分)和写作(65分)。(管理类综合能力联考大纲详见附录2。)

而有的专业的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考试在专业课上也是有差别的。

比如经济类学术型研究生大多数院校要考察西方经济学内容,但是在经济类专业硕士的招生中,每一种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都有自己的考试大纲。这个考试大纲是国家统一编发的,但是并非国家统一命题,而是各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招生需求和情况自主命题。

还有一些专业,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的考试科目数量都有差别,比如教育学,教育学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考试考三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考四科。而有些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考的科目,大多数学校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都不考,比如外语专业的第二外语。外语类的专业硕士有两种,一种叫作学科教育(外语),另外一种叫作翻译硕士(MTI)o其中,学科教育(外语)研究生考试所有学校都不会考第二外语,而翻译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只有极个别的学校会在初试阶段考第二外语。

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家一定要看好了目标学校和专业到底考什么科目,千万别复习跑偏了。

差别四:学费高低不同。

两种研究生的学费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更低一些。

先说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的学费大多数学校是每年8000元左右。这是国家规定的。而2013年的一则新闻成了考研学子所专注的焦点。2013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原则上,硕士生学费每年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学费每年不超过10000元。

那么这个规定是说我们读研究生就真的要掏学费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国家在决定收取学费的同时,通过了另外一项决议,就是要完善研究生的奖学金制度。而学术型研究生,你只要考得不是太差,基本上都是有奖学金的。其次,很多非名校为了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名义上收取学费,实际上第一志愿上线奖学金覆盖率达到100%o甚至调剂到这种学校的学生也是有奖学金的。以沈阳大学为例,在2014年沈阳大学硕士研究生调剂政策的通知当中明确说明,凡超过国家线者调剂到沈阳大学享受半额奖学金,凡总分超过国家线50分及以上者调剂到沈阳大学则可以享受全额奖学金。

相比之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费真不低啊。

目前大多数学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费在每年1.2万元左右。而且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之间差别相当大。如果你学的是自然科学学科(理、工、农、医),除少数专业外(比如网络工程),大多数学校学费都在每年1.2万以内。但是如果你学的是社会人文学科(经、管、文、法、教育、艺术类),每年学费一般在1.2万以上(当然也有例外),甚至更高。

比如中央财经大学税务硕士,2014年招生,经两年脱产学习,学费总计6.8万元,平均每年达到3.4万元。而且大多数学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奖学金申请非常困难,有的学校专业硕士甚至没有奖学金。这就对那些想读专业硕士的同学是个不小的压力。毕竟大多数同学的学费还是要通过父母来解决。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专业硕士学费都需要自己掏钱。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一种招生形式,叫作定向专业硕士,注意,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这种招生形式的。定向专业硕士就是由企业赞助学生,学生的学费由定向企业出资,条件就是学生毕业后必须到该企业报到,甚至工作到一定年限方可解约。关于这方面,大家可以自己去想报考的学校的研究生院网站去看看,说不定就有惊喜。

总之,想读专业硕士的同学,通知家里给你准备一笔钱吧。

差别五:学位证不一样。

如果你读的专业硕士是全日制专业硕士,毕业的时候跟学术型硕士一样,也是双证齐全的,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注意,很多同学听说专业硕士是单证的。前面我已经讲过了,如果你读的是在职专业硕士,确实是单证的,如果你考的是全日制专业硕士,则是双证齐全的。只要你参加的是12月底或1月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通过正常途径录取的,都是全日制的研究生。疑问来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一样吗?答案是,毕业证是一样的,学位证是不一样的。

具体差别在于学术型硕士的学位证会细到你所报考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学科门类名称,而如果你报考的是专业硕士,你的学位证将会细到你所报考专业硕士的专业硕士名称!

什么?没看明白?给你举两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你学的是金融专业,你考学术型研究生的话,你考的专业叫作金融学,金融学属于经济学门类,所以毕业后你的学位证上会写你被授予了“经济学硕士学位”。而如果你读的是专业硕士,你所报考的专业叫作金融硕士,那么你的学位证上将不会写你被授予了“经济学硕士学位”,而是你被授予了“金融硕士学位”!

再比如你学的是会计专业,你考学术型研究生,你的学位证上会写你被授予了“管理学硕士学位”,而专业硕士毕业后的学位证上写的是你被授予了“会计硕士学位”。你学对外汉语,学术型的学位证上会写你被授予了“文学硕士学位”,专业硕士的学位正上写的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

你学工科的,不管你学工科什么专业,什么机械啊、土木啊、电气啊,只要你考的是学术型研究生,你就会被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如果你考的是专业硕士,你则会被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专业太多,这里就不一个一个举例说了。

那么学位证不一样会对你找工作有影响吗?基本没有影响!因为不管你是什么学位,你都是研究生学历,因为你有毕业证!

根据我的团队对50所高校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的抽样调查,学术型同学找的工作几乎同时也招收了专业硕士,而专业硕士所找的工作也招收了学术型硕士。换句话说,目前中国的招聘企业并没有在招聘的时候区别对待这两种研究生。

差别六:考博士不一样。

如果你想考博士,那么请注意,两种研究生考博士的时候,待遇完全不一样。

中国的博士生招生实际上也分两种:学术型博士和专业博士。只不过专业博士在中国的发展远远没有专业硕士发展那么快。专业硕士现在是39种,专业博士连10种都不到。我们这里说的考博士实际上考的还是学术型博士。

从报考资格角度讲,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是都可以考博士的。差别在于,专业硕士考博士,老师一骰都不要。说白了,你可以考,但是我不要!

为什么?因为博士那是要真真正正地做研究。刚才我们说过两种研究生的培养体制就是有差别的,搞研究的是学术型研究生,而不是专业型研究生。

当然,是否读博,大家一定要想好了,因为博士研究生跟硕士研究生有着很大的差别:硕士研究生是严进宽岀,博士研究生是宽进严出。你想读博士不是很难,毕竟想读博士的人不会特别多。但是你读了博士后想毕业,真的不容易。很多人读了博士却无法毕业。比如在南开大学,根据2005年公开的新闻报道,有一半的博士生是无法当年毕业的。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一次性清退307名硕士、博士研究生。2013年8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一博士生在宿舍里自杀身亡。据说原因就是该学生读博7年却无法毕业。

当然这种事情绝对是小概率事件,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全盘否定读博士,读博士有读博士的好处,如果你的理想是做一名高校教师,那么博士学位几乎就是最低配置。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有志于考博士的话,那么请一定要报考学术型研究生,不要报考专业型研究生,否则在考博士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差别七: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有差别。

这个差别并不明显°一句话概括,学术型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求更高一些。而专业型研究生因为主要是实践应用型,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不如学术型研究生高。

差别八:行业从业资格证。

因为专业型研究生是应用型研究生,有的学校有的专业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甚至在学生毕业的时候颁发一些含金量很高的相关行业从业资格证书。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的国际会议口译方向,毕业生除了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还将获得欧盟口译总司和对外经贸大学共同签发的“国际会议译员资格证书”。获得这个证书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肯定会更有优势。

下一篇:研究生专术好还是学术好-考专业硕士好还是学术硕士好
上一篇:研究生可以分为哪几个类型-研究生的分类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