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2022-11-13 05:53:35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2

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

春秋时期,诸侯国们长期征战,很多小国被吞并,而大国的国家政权则逐渐落入了一些有权势的大夫手中。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地主阶级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则开始采取轻徭薄赋的办法,试图富国强兵、笼络人心。

这个时候,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国君的权力逐渐削弱了,而国家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着。这六家大夫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他们为了争权夺利,经常互相攻打。最终有两家被打散了,只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在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家的大夫名字叫智伯瑶,他一直都很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所以就对其他三家的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现在如果我们还想让那个晋国强大起来,我们每家都应当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后魏桓子和韩康子听从于智伯瑶,赵襄子却不同意,因而爆发了战争,最终导致智家全军覆没,就连智伯瑶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所杀。这三家灭了智家之后,不但把自己从前丢失的土地收了回来,还将智伯瑶的土地平分了。

后来,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纷纷派出使者,请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当时木已成舟,即使不分封也没什么意义,于是周天子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自此以后,韩、赵、魏成为中原大国,与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共称为“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它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建立的标志,也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

详解变法的内容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其他诸侯国落后。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秦国常常被邻国魏国夺取土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361年,秦国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定决心要改变秦国的现状。于是他开始大量网罗人才,还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只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那么我就封他做官。”秦孝公在发布了这样的号召之后,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

卫国的贵族商鞅在卫国一直都没有展露才华的机会,他托人引见之后,得到秦孝公的重用。

商鞅进行了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在公元前356年。新法令中,各项规定的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如果贵族们没有军功,那么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人,可以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或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和儿女一起,都必须做官府的奴婢。

商鞅订立的法令实施之后,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后来,商鞅又进行了第二次改革,这次,商鞅更加彻底地将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而商鞅的法令触犯了很多贵族阶级的利益,他们都纷纷反对新法。一次,秦国的太子也触犯了法令,商鞅丝毫没留情面,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上下必须一律遵守。要是上面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于是,太子的两个老师都受了罪,一个被割掉了鼻子,另一个的脸上被刺上了字。

此后十年,秦国真的强盛起来,很多国家都纷纷前来进贡,周天子也派使者给秦国送来了祭肉,并封秦孝公为“方伯”。

下一篇:2020122610594957
上一篇:202012261055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