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勺之战典故

2022-11-13 05:50:2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5

还原“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交战的两个国家是齐国和鲁国,地点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战争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吿终。这是历史上又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战。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在巩固了君位之后,自恃实力强大,不顾管仲的谏阻,决定兴师伐鲁,以报复鲁国一年前支持公子纠复国的夙怨。齐桓公此次出征打算一举征服鲁国,这样也能够向外扩张齐国的势力。当时鲁国执政的是鲁庄公,鲁庄公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他在闻报齐军大举进攻之后,便开始动员全国的力量,准备同齐军一决胜负。

就在鲁庄公准备发兵应战之时,鲁国有一个叫曹刿的人认为当政者庸碌无能,没有远见卓识,自己不忍心看到国家遭受齐国军队的蹂躅,于是便毛遂自荐去见庄公,要求参与战事。

曹刿让鲁庄公暂时避开齐军的锋芒,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齐国的军队初战告捷,并为自己取得的胜利而沾沾自喜。而且很多将士都轻视鲁军,认为鲁军不堪一击,于是他们又发起了声势汹涌的攻击。

鲁庄公见齐军攻击鲁军阵地,便下达了应战的命令。这时曹刿又劝阻,庄公听了曹刿的话命令鲁军固守阵地,只令弓弩手射击,以稳住阵势。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于应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

就这样,齐军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第三次进攻,这时,曹刿登上了高楼,见齐军来势凶猛,果断地告诉庄公出兵。庄公亲自擂起战鼓,发出攻击命令。鲁军将士闻令后士气高昂,他们个个奋勇出击、争先恐后,把齐军打得溃不成军、节节败退。这一战,鲁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鲁军战胜了之后,庄公传令追击。曹刿认为齐乃大国,兵力素强,所以他也不能够保证齐军是不是真的失败了。于是曹刿再次登高而望,发现齐军的旗鼓杂乱、兵器倒曳,判定齐军真正溃败了,于是他就提出大胆追击的建议。就这样,庄公一声令下,鲁军猛追猛打,给齐军以沉重打击,俘获了大量的俘虏,把齐军赶出国境,洗刷了之前所受的耻辱,国势也为之一振。

流芳千古的“管鲍之交”

在齐国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为了奉养母亲,管仲四处想办法。鲍叔牙在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便主动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最初,管仲没拿任何本钱,而赚了钱之后,管仲却拿了很多分红。

鲍叔牙的仆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十分不满地说:“管仲真是太不像话了,拿本钱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分红的时候却拿的比您都多。”鲍叔牙对仆人说:“唉,你不知道,管仲需要钱奉养自己的母亲啊!”

还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管仲总是在进攻的时候躲在最后面,于是一起上战场的人就骂他说:“管仲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这个时候,鲍叔牙站了出来,说:“你们误会了,管仲并不是贪生怕死,只是他的家里还有老母亲,他得留下自己的一条命啊。”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了,公子诸当上了国王。公子诸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什么事也不做,鲍叔牙和管仲都预感到齐国要发生内乱,于是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为了让公子纠当上君王,便想暗下毒手杀掉公子小白。然而管仲却失手了,公子小白最后还是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公子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杀掉管仲,封鲍叔牙为宰相,然而鲍叔牙却对他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公子小白当然不愿意,然而在鲍叔牙的几番劝导之下,终于答应了。于是管仲不但没有获罪,还被封为宰相。

后来管仲说:“在我贫穷的时候,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财,我拿的比他多,但是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因为他知道我贫穷;后来,我曾经替鲍叔牙办事,然而却把事情办砸了,但是鲍叔牙却不认为我愚蠢,觉得我只是遇到了不利的时事;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牙仍然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年轻时,我曾经三次作战,但是三次都选择了逃跑,鲍叔牙也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这一次公子纠失败了,我被囚受辱,鲍叔牙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这时我才彻底明白,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之后,自己甘愿做他的属下。后来,鲍叔牙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在齐国为官,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会有人成为出名的大夫。而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也流传下来,人们无不赞美管仲的才干和鲍叔牙的大度。

这就是著名的“管鲍之交”。

下一篇:8435e5dde71190ef2e648c20c91b9d16fcfa60b5
上一篇:202012260847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