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的故事

2022-11-13 05:50:06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9

颠覆商朝的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率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毆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項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職武,加剧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纣王一系列残暴的举措激起了人们的反抗,此时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周武王励精图治,使国力增强。他趁商王朝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率士兵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在这里,周武王举行了誓师大会,他例数纣王的罪状,士兵们士气高涨,大家都坚定了同纣王决战的决心。

事实上,在周武王出师之前,商纣王的统治集团内部就已经矛盾重重,他饰非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激起了朝野上下的愤怒。在牧野之战后,周武王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开始了周王朝统治天下的时代。

周武王的作战方略是这样的:趁商朝主力军滞留东南之际,率领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朝歌,击溃为数不多的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夺去了商朝的统治大权。而其余后方兵力因为群龙无首,所以容易击破。《诗经•大明》这样记载:“燮伐(偷袭进攻)大商”或“肆伐(快速进攻)大商。”

牧野之战直接导致了商王朝六百年统治的结束,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战争策略和艺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市井之间走出的政治家

姜子牙(公元前1156年一公元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周文王时期,姜尚被封为太师(武官名),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在做完了这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事之后,姜尚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后因其封地在齐,因此他是周朝齐国的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据传姜尚出生之时家境已经败落,他年轻时宰牛卖肉,做过市井屠夫,还开过酒肆。但姜尚人穷志不短,无论家境如何困难,他始终勤奋好学,通晓天文地理、军事谋略,不断研究国家政治,寻找治国安邦之道,希望有一天能够施展才华,贡献社稷。虽然他才智过人、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在商朝时,他一直未被提拔,年逾六十才遇到了周文王,之后辅佐周灭商,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他的著名思想有“顺民、爱民和举贤”。

除此之外,姜尚还提出了许多富国富民的经济政策主张,制定了“九府圜法”的货币政策,为周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做出了重大贝

下一篇:2020122608161231
上一篇:202012260712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