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作文题目-人不治水,水先治人

2022-11-13 05:27:05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39

这是一篇母亲河作文题目

记得有首歌中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的确,长江与黄河是中国的两条巨龙,长江与黄河曾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长江与黄河曾经是炎黄子孙的象征。

宋代诗人陆游曾描写长江像幽深不可测的水晶丛林,藏着大自然的秘密。九华山下的江岸,萩花如雪,江里“巨鱼十数,大如黄犊,出没水中。每出,水辄激起沸白成浪。”那样一条堂堂大江,广阔而深沉,原始而神秘。

黄河,中国第二条大河。古代诗人曾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佳句来赞美黄河。那样一条滔滔大河,博大而雄浑,豪壮而高亢。

但是,昔日的长江与黄河今已不复存在。

今日的长江每年向东海倾吐数亿吨泥沙,濒临长江的扬州市,每年都要把占流域总量第七位的工业废水朝她泼去。面对这样巨大的污染,长江何以洁身,如此巨量的废污水,长江的躯体何以承受?长江被严重污染,长江所有的港口,从重庆、武汉直到上海江面全蒙上尘埃和煤屑,飘浮着塑料瓶和白色饭盒。如果说毛泽东主席健在,再游长江,相信不可能再吟出“胜似闲庭信步”这样的诗句。

母亲河在她刚走出高原峡谷,尚没有从容地迈开步伐时,就变得满目污秽。一路之上,她遍体鳞伤;一路之上,她在流泪。

我们对母亲河的不孝和伤害,难道还不够吗?

今日的黄河更是惨不忍睹,黄河现已成为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逢洪水期沙量就多达每立方米600公斤。中上游的植被稀少,土质疏松,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根源。人们在一点一点地破坏植被,水土在一点一点地流失,孰不知”祸患常积于忽微”啊!

据1997年5月26日《光明日报》和同年9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自1972年以来黄河多次出现断流,1996年利津断流长达136天,1997年9月以前便已断流169天,以至有老百姓吟道:“白日依山尽,黄河不入海”,“黄河之水天上来,为何奔流不到海「1997年6月5日《光明日报》报道:目前黄河流域水污染程度已居全国七大江河第二位。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的顺口溜说出了中华儿女心中的隐痛。

中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有过一座盛极一时的绿洲芳城——楼兰城。后因缺水而日趋凋零,终成一片废墟。楼兰从一个水网交织的富庶绿洲,丝绸之路上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枢纽,而沦为无人区和“死亡之海”,主要是孔雀河断流的结果。

长江、黄河是否意味着下一个“楼兰”正在孕育之中呢?

在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中兴起的中华民族,到公元21世纪是否将遭受“山穷水尽”的威胁呢?

治理长江、黄河是功在当前,利在千秋的大事。人们呀,还等什么呢?非等那把高悬的“达摩克斯之剑”齐颈而下吗?人不治水,水先治人!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我们怎样才能走出历史的误区,不让长江、黄河的悲剧再重演呢?我们怎样才能使长江、黄河重新成为我们的骄傲,成为新世纪中国的财富?

人,是问题。人,也是答案。

下一篇:怎么写旅游记事-望神州胜景显时代特色
上一篇:以旅游为话题的作文800字-心向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