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

2022-11-13 05:17:2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7

玄武门之变。

公元617年,李渊在李世民的支持下在太原起兵,他们的队伍很快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占领了长安。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李渊建立唐朝。

当时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李世民和父亲一同作战,李渊曾经答应李世民在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然而天下平定了,李渊见李世民的功名日盛,便开始犹豫不决。后来,李建成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

李渊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这使得朝中政客相互冲突,而皇子们为了争权夺利,也开始兵戎相见。后来,李建成向李渊建议,让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试图借此良机掌握兵权,然后再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当然知道李建成的用心,于是他决定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与李建成背水—战,先发制人。

公元626年,李渊决定一同召见李世民和李建成。当李建成得知之后,便决定先入皇宫,取得政权。此时在宫城北门——玄武门做禁卫总领的常何是太子的亲信,然而却被李世民收买了。这一年的6月4日,李世民亲自带了一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

当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之时,一走到临湖殿,就发现有些不对劲。他们立刻想逃走,然而李世民埋伏的士兵们都冲了出来。在情急之下,李元吉向李世民连射三箭,然而无一箭射中。李世民只发了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而跟在李世民身边的尉退恭射死了李元吉。

这件事情被传得沸沸扬扬,东宫的部将们都赶了过来,想要为太子报仇,于是他们便和李世民的部队相遇在了玄武门,并发生了激烈的战斗。直到尉迟恭砍下两个将领的头颅之后,李建成的兵马才散去。

之后,尉迟恭身披铠甲“保护”唐高祖李渊,将事情经过都上奏给了皇帝。3天之后,李渊便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两个月后,李渊退位,这时,李世民登上了皇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太宗。

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徵(公元580年一公元643年),字玄成,汉族,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又说河北邯郸市馆陶)人,唐朝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魏徵在位期间,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唐太宗封他为郑国公,谥号文贞,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徵也著书立说,著有《隋书》序论和《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贞观政要》中收录了他很多政治观点,其中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最为著名。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得知有个叫魏徵的官员曾劝说李建成杀害秦王,于是便召魏徵前来问起原因。魏徵神态自若地说如果太子听了自己的话,就不会落到如此下场。唐太宗李世民觉得魏徵直言敢谏,于是提拔他为谏议大夫,并且鼓励大臣们将意见当面说出来。

魏徵能犯颜直谏,即使是唐太宗在大怒的时候,他也毫不相让。他在奏疏中说古代帝王“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在他的劝诫下,唐太宗始终兢兢业业,不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保证了在位期间帝业的兴盛不衰。

魏徵去世后,唐太宗很难过,他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下一篇:2020121307353332
上一篇:202012130715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