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源流-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源的著作是什么?

2022-11-13 03:09:55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38

中华文化的源流是周易,简称《易》,亦称《易经》,儒家尊为六经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

各界学者对其性质认识不一,概括有以下观点:一、卜筮书。《周易•系辞上》具体介绍大衍之数的卜筮法,卦爻辞中有大量的吉凶占语,史书认为《易经》之所以免遭秦火,正因其为卜筮书。

宋朱熹《周易本义》主此观点,近人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李镜池《周易探源》等亦持此说。二、哲学书。庄子认为“《易》以通阴阳”。

阴阳问题是中国哲学基本问题。近代有学者认为《周易》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三、历史书。讲述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章太炎《易论》)。“乾坤两卦是绪论。

阮济、未济是余论,自屯卦至离卦,为草昧时代至殷末之史,自咸卦至小过卦为周初文、武、成时代之史”(胡朴安《周易古史观》)。

另有学者或以为《周易》为商周之史,或以为是奴婢起义史,或以为是用谐音隐文体和卜筮外形写成的一部特殊史书。尚有他说,所据不一。

一般认为《周易》经文为占筮书,但其内容涉及历史、社会、制度,范围极广,且蕴含一定哲理。而《周易》传文则是哲学著作。故《周易》含有卜筮、哲学、历史、科学等多种成分。

《周易》的主要特点是以八卦、六十四卦、象数为模型,以占筮为形式,模拟演绎、预测宇宙万物的起源、结构、运动变化的规律。

其卦爻象符号系统和卦爻辞文字系统互相渗透补充,构成“任何数目都可以套进去”的“宇宙代数学”(冯友兰《中国周易学术讨论会代祝词》)。虽带有神秘的占卜色彩,但也蕴含了较深刻的理论思想和朴素的辩证观念。

书中精义乃是对天道与人理的综合探索,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几千年来,《周易》原理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渗透到古代社会科技的各个领域,融化进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之中,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调,启迪和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源头活水。

下一篇:理学是什么意思-理学是什么样的学说?
上一篇:300E5X5J4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