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型尿以及其检查意义-尿液中常见的管型有哪些

2022-11-13 00:02:44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2

管型是由蛋白质、细胞和细胞碎片等在肾小管内停留凝聚而成。一般是在远端肾小管内形成。管型尿表明病变在肾小球或肾小管或两者都有病变,正常尿液中几乎没有或极少数管型,且主要为透明管型,如果尿常规检查中经常岀现管型应注意肾疾病。酸性环境和尿流缓慢加上相应成分是形成管型的基本条件,根据其成分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尿液中常见的管型有哪些

  • 透明管型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在酸性环境下浓缩逐渐凝固而成。长期发热、心功能不全、肾淤血和肾血管硬化等可能出现透明管型。肾炎晚期常出现异常粗大管型,剧烈运动后或者正常人可有少量出现,一般无意义。
  • 颗粒管型是由尿中蛋白质与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上皮细胞的碎片凝固在一起而形成。表示肾有器质性病变,见于急性和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动脉硬化症等。
  • 蜡样管型又叫“肾衰竭管型”,是由尿中蛋白质在远肾小管内凝固滞留而形成,表示肾小管有严重变性坏死,多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特别是慢性肾炎终末期或肾淀粉样变性。出现此类管型提示预后不良。
  • 脂肪管型内含有许多脂肪滴,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

(5)上皮细胞管型内含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示肾小管细胞有玻璃样变性,见于肾病、毒素反应、长期高热、子痫、重金属中毒、肾淀粉样变性等。

  • 红细胞管型是由尿中蛋白质与红细胞在肾小管内凝固而形成的管型,常见于细胞进入肾小管的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血管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溶血性输血反应等。
  • 白细胞管型是尿中蛋白质与白细胞在肾小管内凝固而形成的管型,表示肾有感染性病变,是活动性肾盂肾炎的有力证据。

(8)细菌管型表示肾因细菌感染而呈脓毒性病变。

(9)血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出血性肾炎,血红蛋白尿、骨折、溶血性输血反应引起的黄疸。

下一篇:蛋白尿以及其检查意义-蛋白尿临床意义
上一篇:肾病患者定期做尿液检查的好处-尿液分析是检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