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百姓的黎明是指什么

2022-11-12 23:15:04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4

百姓”是主人,“黎民”是奴隶

据《山海经》记载,40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集中着几个势 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 经过多年的征战和融合,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了从南 方进犯的九黎族。这九黎族是由九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每个 部落又包含九个兄弟氏族,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 的首领,兄弟共八十一人,也就是他有八十一个氏族酋长。“逐 鹿之战”后,蚩尤大败,来自九黎族的俘虏成了黄、炎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

炎帝和黄帝的联盟消灭了蚩尤之后,这两个部落之间又开始争 逐。黄帝得胜。当时,许多部落都由氏族组成。而黄、炎部落联盟约 有100个氏族,毎个氏族又各有自己的姓氏。因而黄、炎部落联盟的 氏臓被称作“百姓”。当时“百姓”是主人,“黎民”就是奴隶。

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这时的黎民(也 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与百姓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 阶级。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 现,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降到黎民的行 列中来。因此,就将黎民与百姓统一称谓了。

百姓:古代时代对贵族的总称。商代的奴隶主是贵族,总称为 “百姓”(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战国以后,“百姓”为平民的通 称,与“民”为同义词。

  • 黎民:即平民,亦即“众民”的意思。一说“黎”通“骊”,黑 色。“黎民”因黑发而名。一般泛指劳动人民。
  • 黔首:黔首是战国时泰国及秦王朝时对平民的称呼。黔,黑色。 “黔首”,犹如黑头。秦尚黑色,当时平民都用黑布包头,故称“黔

首”。

■布衣:即平民。古代富人穿丝绸,平民穿麻布,所以称“布 衣”。《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闻达于诸侯。” •

  • 庶人:又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

西周时,庶人可作被封賜的对象,其身份比奴隶高。春秋时,庶人的地位在士以 下,工商奴隶之上。秦汉以后,泛指未做官的一般平民。

下一篇:与皇帝有关的专称
上一篇:补水的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