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创始于」道教创始于西汉

2022-10-30 16:22:2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五星用户
热度:110

今天我们来聊聊道教创始于,以下6个关于道教创始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道教创始于哪个时代
  • 道教创立的时间在哪一年?
  • 中国的道教起源于何时,创始人是谁?
  • 道教是谁创的?
  • 道教是由谁创立的
  • 道教的创立时期是什么时间
  • 道教创始于哪个时代

    道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故以黄帝为纪元,距今已有道历4700多年的历史。

    道教,又名道家、黄老、老氏与玄门等,由张道陵张天师于东汉时期创立,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而《道经》上则记载道教起源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故以黄帝为纪元,已有道历4700多年的历史。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教派,奉老子为祖师,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尊“道”为最高信仰,而道的尊高和伟大,其最高体现就是“德”,所以,道教在“尊道”的同时也“贵德”,道教的“道”与“德”一起,共同构成其教理的核心内容。道教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起源

    本源:无始亦无终。

    道教:“道的教化”。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说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道”上古已存在,他不为万物而生,万物却因它而丰盛,“道”给万物得以孕育,众生又从其所得,是以尊为其所教,是为 “道教” ,从虚无到宇宙、万物、诸般物种的诞生,都受“道”所得。

    道的教化时刻都运转,却又如虚无一般,看不见、模不着,单以文字无法言明,需以 “体验” 而得启悟,人以自身不同潜能条件、意识印象,因缘得以悟道,感应从“道教”所得,故产生了无数人士,黄帝、孔子、庄子、科学家等等都在这程度下,体验 “道教”,得以“受道”,着下阴阳、五行、仁爱、仙学、科学等等无数的学说,人终其一生仍然努力朝“得道(成功)”方向走。

    人以科学探测宇宙事物,亦是“道教”,就如一个科学家的故事:看见苹果跌下来,而悟到地心吸力从其规律,而悟得其法,古今皆是如此而中国的道教神仙学说正是位处“道教”的高层,哲学可以描述现象,科学可以发现而解释现象,而仙学系统则可以超脱现象。

    人从荒蛮中“受道”而进化,开发到一定的潜能可以明白世间事物,太上老君就道成老子肉身施教,以哲学形式启悟人类“道”的概念,和圣人之道,以期众生可以得到个好的环境,去悟道,随着人朝“道”方向走,所知所学越趋复杂,亦开始有了道派,将各圈子学说有系统地组合起来。

    就如人生命开始后,从基本的技能而到学习事物,进而成长,产生自己的圈子,各圈子又再组成组织或家庭。

    道教道派就如这一般那么自然的因缘“道教”而形成学术界将“道教”界定为东汉道派始出现,分开道家和道教,是狭义和片面的解释。

    以“道”为祖,包含道家和道派,和世间事物。

    以“神仙学说”为宗:《楼观本起传》:“是以古仙哲后,景行高真,仰道德为生化之源,宗神仙为立教之本;寻众妙之轨躅,慕重玄之指归”。

    以三皇五帝开始:《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上古无教,教自三皇五帝以来有矣。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义,有授有传...”

    “道”从无始而开始,“教”亦无所终结,故“道教” ,无始亦无终。

    道教创立的时间在哪一年?

    道教起源: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道教创立时间:东汉末年,距今1800年。道的思想起源于轩辕黄帝,道家创始人是老子,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

    道历的计算(一) 公元年间:

    公元前2697年+公元之年-1年。如2017年为道历4713年。即公元前2697年+公元2017年-1年=4713年。

    道历的计算(二) 公元前年间:

    例如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是道历什么年? 计算: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之年-1年;即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551-1年=2145年, 即孔子出生为道历2145年。又例如老子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按此计算,老子出生为道历2125年。

    扩展资料:

    道教在东亚、东南亚广泛流传,日本神道教、天皇信仰、民间信仰深受道教影响,是在道教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宗教,道教全真派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重要宗教。在欧美,《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在译成外文的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

    《道德经》高居第二,康德、尼采、黑格尔等哲学家,莱布尼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卡夫卡、托尔斯泰等文学家,里根、梅德韦杰夫等政治家都从中获得巨大启迪。内丹养生、星相医卜等道教文化也风靡全球,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练太极拳者达1.5亿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带给环保主义者很大的启示和思考。全真教为世界道教的主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教

    中国的道教起源于何时,创始人是谁?

    中国的道教起源于东汉末年(126—144),创始人是张道陵。

    正一道是张道陵创立并由其子孙世袭相传,以老子为教主,为最高信仰,符录斋醮为传播方式,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的一种宗教组织。由于张道陵开始炼丹修道于龙虎山,于是龙虎山可称为中国道教第一山。张道陵是正一道创始人,他是祖天师,又称第一代天师。

    从东汉张道陵正式创立正一教派至今,天师道在中国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正一道在自身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支柱之一。

    张道陵创建天师道的背景: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妖(学名为:妖邪)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

    张天师携王长、赵升二位弟子和黄帝九鼎丹经,来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祸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为原型的。

    扩展资料

    战国中期的齐国兴盛起了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汉武帝后,黄老学说走向民间,与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由政治信仰转变为宗教团体。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所兼容,构成宗教伦理道德的主体;墨家尊天明鬼、兼爱互助和科技方术等思想与内容,被道教涵盖;

    《易经》是道士的基本经典,易学理论渗透到神学哲学、符箓丹道和斋醮科仪各方面;先秦道士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也为道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汉黄老道教的《太平经》宣扬气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负、乐生好善,以“太平世道”为目标。东汉丹鼎道派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将易学、黄老、火候三者参合,总结发展了道教的养生炼丹术。

    西汉时期,文帝景帝两代(前179—前141)以 “清静无为”之学治理天下,与民修养生息,对于社会的各种生产活动及老百姓的生活,尽量不加干涉,任其自然发展,遂形成了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的政治学说,世称“人君南面之术”,史学界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是故,黄老之学,蔚然而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道陵

    道教是谁创的?

    道教创始于东汉。老子先生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道家是哲学体系.而道教是东汉末年张陵创建的,道教是宗教体系。[由于东汉有个当官的也叫张陵,为了区分此二人,就把创建道教的张陵改叫成张道陵] 张陵 (34—156)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汉留侯子房八世孙。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夜,生于吴之天目山,七岁读老子道德二篇,即了其义。为太学书生,通晓天文、地理、诸子、五经、从学者千余人。永平二年(59)以直言极谏科中,拜巴郡江州令(今重庆),时年二十六岁。因素志于黄老之道,见世风日下,不久遂弃官隐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汉章帝、和帝诏征皆不就。后与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诉流至云锦山(今龙虎山),炼九天神丹,三年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闻蜀中民风纯厚,易可教化,入蜀居鹤鸣山修道。汉安元年(142)感太上授以正一盟威之道或云三天正法正一科术要道法文,创立了道教。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领,不喜施刑罚,廉耻治民,符水治病,百姓奉之为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撰《老子想尔注》阐扬道教教义,称“道”即是“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以“道”为最高信仰。永寿二年(156),以盟威都功诸品经箓、玉册、剑印付子衡,与夫人雍氏升仙而去,年一百二十三岁。唐天宝七载册赠“太师”,僖宗中和四年(884)封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宋理宗加封“正一静应显佑真君”。道教尊为祖天师,泰玄上相,降魔护道天尊。

    道教是由谁创立的

    道教的创始人是张道陵。

    另外,道家创始人是老子,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易经》;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不过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区别在于道家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而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

    扩展资料:

    张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初名张陵,后改今名。本是太学书生,性好学,博五经,邃于黄老之道,七岁即能通道德经及河洛图讳之书,皆极其奥。长为博学之士。后弃官学道。创立了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

    道教的创立时期是什么时间

    道教起源: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道教创立时间:东汉末年,距今1800年。道的思想起源于轩辕黄帝,道家创始人是老子,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

    道历的计算(一) 公元年间:

    公元前2697年+公元之年-1年。如2017年为道历4713年。即公元前2697年+公元2017年-1年=4713年。

    道历的计算(二) 公元前年间:

    例如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是道历什么年? 计算: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之年-1年;即公元前2697年-公元前551-1年=2145年, 即孔子出生为道历2145年。又例如老子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按此计算,老子出生为道历2125年。

    道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到了唐朝时,被封为“太上老君”,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著名道教学者尹志华认为,道教和其他宗教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它没有一个明确的创教人。佛教有释迦牟尼,基督教有耶稣。

    创教后,后来的门徒根据对祖师思想和精神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很多教派。好比是一颗大树,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开枝,分成很多不同的枝丫。道教恰恰相反,好像是很多溪流汇成一条河流,或像很多根电线,拧在一起,变成一股很粗的电缆。

    道教是先有众多的教派,再汇聚成整体的道教。同时,道教也不断收容、改造、提升民间信仰,所以神系越来越庞杂。但学术界一般认为,道教由张道陵于东汉后期创立。(查历史资料: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共195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有12位皇帝)。

    现在史学界和道教界较为公认的说法,道教产生于东汉顺帝年间(126-144年),以张道陵在蜀中创建天师道为标准,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有人说道教起源于黄帝时期,老子时期,又或者以神仙家为准……但是,判定一门宗教的确立,必须看它是否具备信仰、仪式、及信徒。

    有教义经典,可使信仰者有目标;有仪式科轨,能借此以达其目标;且有足够之信徒拥护此信仰;如此便可以构成宗教。如果说道教起源于黄帝时期,老子时期,虽然满足了判定宗教的某一条件,却并不完备。而唯一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就是道教创建于东汉顺帝年间。

    据历史记载,张道陵在今属四川大邑的鹤鸣山创立了一个教团—-“五斗米教”,但同时在其他地方,很多人也都在传教。稍晚于他的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他完全没有关系。所以,道教是原生性的宗教。因此,道教是中国远古文明里的宗教因素与道家哲学思想逐渐融汇,慢慢演变而成的。

    扩展资料:

    鲁迅曾作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

    学术思想

    郭沫若认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道教作为传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后产生了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和宋元明清内丹学,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在哲学上,道教无中生有、道生万物的宇宙本体论和阴阳转化、规律运动的辩证思维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传统世界观和方法论。

    儒道互补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辟概括。宋朝大儒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的学术思想源自高道陈抟,程朱理学将道教的宇宙图式论和儒家纲常名教结合构建了“天理”哲学体系。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处处把“良知”说和内丹学相比拟,充分汲取了道教玄学理论和修养方法。

    两千年来佛、道两大传统宗教不断地进行互动。东汉时期佛教被人们视为黄老道的支派,南北朝时佛教的传播借助了老庄玄学的影响,禅宗的宗旨方法深受庄子学说的启发,密宗的修行方法大量借鉴了神仙方术。

    国际影响

    道教在东亚、东南亚广泛流传,日本神道教、天皇信仰、民间信仰深受道教影响,韩国天道教、越南高台教是在道教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宗教,道教全真派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重要宗教。

    在欧美,《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在译成外文的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康德、尼采、黑格尔等哲学家,莱布尼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卡夫卡、托尔斯泰等文学家,里根、梅德韦杰夫等政治家都从中获得巨大启迪。

    内丹养生、星相医卜等道教文化也风靡全球,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练太极拳者达1.5亿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带给环保主义者很大的启示和思考。全真教为世界道教的主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教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道教创始于」道教创始于西汉》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千山万水总是情歌词」千山万水总是情歌词意思
    上一篇:「邓光荣主演的电影」林青霞邓光荣主演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