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训」清华大学校训是谁提出来的

2022-10-30 16:00:4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爱问答
热度:141

今天我们来聊聊清华大学校训,以下6个关于清华大学校训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清华大学校训是什么?
  • 清华校训八个字分别是什么?
  • 清华校训八个字是什么?
  • 想知道清华校训是什么?
  •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 清华大学校训是什么
  • 清华大学校训是什么?

    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914年11月5日,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作了以“君子”为题的演讲,以《周易》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学子。

    梁启超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为清华校训,1918年4月25日出版的《清华周刊》总138期封面上出现内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的圆形图标,1926年11月25日,由校评议会议决正式确定为清华学校校徽。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命名为清华大学,校徽依然沿用以上八字校训。

    意义: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是清华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清华精神文化的支柱与灵魂,它不仅深刻影响了一代代清华学子,而且当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仍然会成为他们激励自我、影响社会的精神标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清华大学

    清华校训八个字分别是什么?

    清华大学的八字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两句话出自易经,由梁启超先生在执教清华期间,为激励学子而做的演讲《论君子》中所引用,后来便成为了清华校训,沿用至今。这两句话分别出自于《易经》中乾坤二卦的《象传》,《象传》是七部十篇《易传》之一。

    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道运行不息,君子以乾卦来鞭策自己要自强努力,永不停止。

    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地势平坦厚重,君子以坤卦来提醒自己要厚积德行,包容承载万物。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两句成语。前者代表刚健、勤奋、积极向上、更高更远更强的奋斗精神;后者则代表柔顺、承载、包容涵养、扎扎实实、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

    自强不息是武,厚德载物是文;自强不息是阳,厚德载物是阴;自强不息是追求理想的方式,厚德载物是实际执行的原则;自强不息代表着天道和父亲的品质,厚德载物则是地道与母亲的美德。

    清华校训八个字是什么?

    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是清华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清华精神文化的支柱与灵魂,它不仅深刻影响了一代代清华学子,而且当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仍然会成为他们激励自我、影响社会的精神标志。

    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努力向前,绝不停止,这句话表现了中华民族奋斗拼搏的精神。在政治生活方面,对外来侵略决不屈服,对不良势力决不妥协;在个人生活方面强调人格独立,志不可夺。

    ‘厚德载物’就是要有博大的胸怀,兼容并包。在中国,儒、道、释三家彼此相容,这种现象只有中国才有。西方历史有宗教战争,中国则无,这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自强不息’是奋斗精神,‘厚德载物’是兼容精神。这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称为‘中华精神’。

    清华大学精神

    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内容参考:

    清华大学-学校沿革

    想知道清华校训是什么?

    清华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来源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缘起于梁启超先生在清华的一次演讲。

    梁启超对清华情有独钟,将孩子梁思成、梁思永送到清华学校念书,二人都成为享誉世界的名家。同时,梁启超本人十分关注清华的办学和学子的成长。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留美学子的文化植根,他欣赏清华学堂章程所述的“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激励学子,梁启超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成清华大学的校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校训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而来。梁启超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激励学子。

    他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责己严,责人轻,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担负起历史重任。

    扩展资料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是清华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清华精神文化的支柱与灵魂。清华老学长钱耕森教授解读清华校训时提到,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认为清华校训是世界所有大学最好的校训,而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则认为,清华校训的内涵高度概括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张岱年曾指出:厚德载物是一种宽容的思想,对不同意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对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强不息是对生命的体会,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进、奋发向上。我认为这两种思想: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态度在中国文化里面起了主导作用,是一种健康的正确的思想。

    在历史上,当中华民族受到外来侵略时,一定是反抗而绝不是屈服,它有一种坚定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中国文化的又一特点是比较宽容、博大,像基督教、伊斯兰教进入中国都被中国文化所接纳。张岱年自身便是践行这一精神的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华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背后的故事

    清华大学校训是什么

    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创新单元

    根据《清华大学科研机构管理规定》,清华大学科研机构根据其批准设立的主体不同,分为三类,包括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

    截至2018年3月,在运行的校级科研机构共386个,其中政府部门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54个,学校自主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20个,学校以协议形式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12个。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质的科研机构:

    国家研究中心·1个: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华大学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清华大学校训」清华大学校训是谁提出来的》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中芯国际上市时间」中芯国际上市时间开盘
    上一篇:「唐代长安城大街上种植的树是」唐代长安城大街上种植的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