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的意思」马诗的意思及诗意

2022-10-30 15:57:0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小小小
热度:78

今天我们来聊聊马诗的意思,以下6个关于马诗的意思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李贺写的《马诗》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 马诗的意思及诗意和中心思想?
  • 马诗的意思是什么?
  • 马诗的诗意简短
  • 马诗的意思?
  • 《马诗》的翻译是什么?
  • 李贺写的《马诗》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马诗》系列古诗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以马喻人,来表现诗人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其中最代表性也最出名的是第五首,原诗如下: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赏析: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

    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扩展资料:

    李贺(791-817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

    元和十二年(817年),因病辞去回昌谷英年早逝,年仅27岁。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贺

    马诗的意思及诗意和中心思想?

    《马诗》的意思是:大漠的沙石洁白如雪,燕山山巅的月亮好似弯钩。什么时候才能够给我的马儿穿戴上威武的鞍具,在疆场之上驰骋,领略着秋高气爽的秋意呢?全诗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全诗原文如下:

    马诗(其五)

    作者: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赏析: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马诗这组诗一共包含有二十三首诗歌,每一首诗歌都是以马为主题所创作,在这组诗歌当中,诗人通过抒发对马的赞叹与感慨,来侧面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

    这首诗的前两句通过两次比喻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的刻画出秋季夜晚边疆的寒意与萧瑟,侧面烘托出戍边生活的艰难与困苦,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通过表达处想要在疆场上骑马驰骋的意愿,侧面表露出诗人不受重用的当下处境,也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无奈之情

    马诗的意思是什么?

    马诗是唐朝李贺的诗,名为咏马,共有23首。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是一组咏马诗,通过对马和与马有关的许多历史故事的咏叹,表现了英杰异士的抱负和愿望,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合观组诗,浑然天成,紧紧围绕着主旋律弹奏;分而观之,每首又各有侧重而自成一体。

    扩展资料: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诗

    马诗的诗意简短

    《马诗》原文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意思是: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另外,《马诗》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以马喻人,来表现诗人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李贺是唐宗室远支,其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李贺少年时就已才华横溢且勤奋苦学,但有人忌妒他的才华就毁谤说他父亲名晋肃,他应当避父讳不得参加进士科举考试。韩愈曾为此作《讳辩》一文,驳斥流言。但无奈李贺还是因此而仕途偃蹇,不能应试中第,只担任过从九品的小官。

    李贺的诗作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以大胆、诡异的想象,构造出虚幻迷离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因其部分作品情调阴郁低沉,故李贺被后世称为“诗鬼”。

    创作背景

    作者李贺所处的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非常严重,中央政府对藩镇势力几乎无能为力。诗中的燕山代指河北幽州一带藩镇肆虐最为严重的地区,作者以咏马来表达希望建功立业,平定割据的理想,同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主要运用比兴手法,借马抒情,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能力、抱负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极富边地特色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宁静旷远的画卷。边地的燕山山脉连绵不绝,清秋的晚上,一弯明月悬挂天空;荒凉的沙漠戈壁平坦无垠,砂砾在月光映照下仿佛霜雪一般,给人清冷的感觉。“月似钩”中的“钩”是武器的一种,从弯月联想到武器的形象,说明诗中包含着作者疆场杀敌,报效国家的内心活动,战场环境恶劣,但却是英雄用武之地。这两句的背景描写,用了两个比喻,同时以景物引出抒情,又是运用了“兴”的手法。

    网络图片,侵权即删

    诗的后两句是抒发感情,诗人想象骏马何时才能披挂全副武装,装备起来驰骋疆场,建立功勋。因为当时边氛未靖,作者有才而不能伸,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所以诗中既有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又不免雄心勃勃,跃跃欲试,想要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金络脑”是贵重的装饰,象征的是受到重用。“何当”一词,强烈地传达了诗人的无限希冀之意。“快走踏清秋”一句,则形象地突出了轻骏矫捷的良马风姿,表达了作者苟能世用,致远不难的感慨。

    文学常识

    长吉体:李贺诗歌创作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在诗作中善于运用神话传说,熔铸词采,驰骋想像,创造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其风格被称为“长吉体”。

    成语典故

    “呕心沥血”这个成语原是两个词,“呕心”两个字出自李贺的故事,“沥血”两个字出自韩愈的作品。

    《新唐书·李贺传》中说,李贺从小就喜欢写诗,常常骑着驴到处游览,见到好的题材,便立刻动手记下来作为资料,放入随身携带的书囊中,回家后再将诗歌素材集写成篇。他的母亲知道儿子由于写诗过于勤奋而严重地损害了健康,便关切地说:“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

    “沥血”出自韩愈《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意思是割下肝来作纸,滴出血来作墨以书写诗文。

    人们把“呕心”和“沥血”合在一起,表达费尽心思,用尽心血。现在也指认真从事教育事业,或苦心钻研科技、刻苦研讨技艺等。

    李贺其他作品选读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马诗的意思?

    《马诗》系列古诗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以马喻人,来表现诗人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其中最代表性也最出名的是第五首,原诗如下: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赏析: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

    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扩展资料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联系背景,即可知此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

    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马诗》的翻译是什么?

    译文

    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何时能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季里奔驰在沙场上。

    创作背景

    李贺的二十三首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小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例如“其二",写马在腊月雪天“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表现马的吃苦精神,“其三”写项羽自杀后他的乌锥马对英雄的思念: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四"千里马在遭遇很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美好的素质: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二十三”则嘲讽封建统治者弃置好马,而只养一些无用的“肉马”。这些马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马的吟咏,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不爱惜人才,或寄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马诗的意思」马诗的意思及诗意》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北约华约」北约华约对峙图
    上一篇:「疫情使中国陷入了」疫情使中国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