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华莱士

2022-10-30 15:51:3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大海啊全是水
热度:29

今天我们来聊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以下6个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什么?
  •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有哪些?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谁?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
  •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
  •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什么?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两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

    心理学代表流派

    十大心理学派无论从其对对象、任务、范围、方法以及从其规模和波及的领域来看,对心理研究的客观推动作用都是巨大的。它们都曾经充当过心理研究过程中的主角,代表过一个时期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倾向,客观地左右过心理学史的发展。

    当代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主体,也主要是博采十大学派学说之长处,汲取它们的合理的有价值的部分而形成的。

    如今我们学习的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学》教材,其内容实际上都是对十大学派的精华部分进行了荟集的结果,是十大学派学说的主要结晶。其中的主体理论、概念和规则几乎都可以溯源到十大学派,在那里找到出处。

    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有哪些?

    1、亚伯拉罕·马斯洛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2、卡尔·罗杰斯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案主中心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扩展资料

    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界近三十年来崛起的第三势力,它有整体化的时代发展趋势,它抗衡于第一势力精神分析学派与第二势力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人类认识自己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谁?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为代表。

    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强调协作学习。与建构主义不同,它更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即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强调情感教育。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五大观点:即潜能观、自我实现观、创造观、情感因素观与师生观。

    潜能观: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可惜的是这种潜能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所以人本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怎样通过教育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这个观点出发,人本主义一方面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也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这个主导作用在于怎样去发掘学生的潜能。

    自我实现观(也叫自我发展观):人本主义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强调学生自我实现(发展),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学的目标。但由于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不同,所以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发挥,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

    创造观: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一样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崇尚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罗杰斯指出:人人有创造力,至少有创造力的潜能,人应该主动地发展这些潜能。并认为:不应该把创造力看成某些专家的特权。而布鲁姆也认为应该研究大多数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情感因素观: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都有密切关系。对这一点,人本主义给予特别重视,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主动发起的(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个人对学习的整体投入,不但涉及认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为等等方面。学生对学习兴趣很浓,目标明确,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充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充分吸引到学习的情境中来,并长时期坚持下去。

    拓展资料: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 人本主义

    网页链接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

    扩展资料:

    马斯洛根据动机与需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经典的需要层次理论,即自下而上的生理、安全、归属感和爱、尊重、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一般模式。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

    但每个人的需要和动机不一,自我实现的标准和结果各异,不能将一个人自我实现的标准和模式强加到他人身上。

    正如马斯洛所说,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自我实现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无条件尊重与自尊。自我实现者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验,其自我概念与整个经验结构是和谐一致的,体验到一种无条件的自尊,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和梅是人本主义公认的领袖人物。

    1、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2、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案主中心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3、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被称做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杰出代表。20世纪中叶,他把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思想介绍到美国,开创了美国的存在分析学和存在心理治疗,他著述颇丰,推动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也拓展了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手段。

    扩展资料: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有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二三十年代美国人格心理学、新精神分析和机体论的研究是早期的理论准备。奥尔波特指出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每一成人都不同于他人而以他自身独特的内在和谐方式对待世界,这一看法和排除意识经验的行为主义理论直接对立。

    以人格理论为基础,奥尔波特后来成为创立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学系的关键人物,这为学院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分立创造了条件。默里和墨菲这一时期也有重要的人格理论著作发表,他们把人格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为人本主义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霍妮、弗罗姆不同意弗洛伊德夸大性因素的作用,把美国工业社会发展中引起的社会问题看作是导致精神障碍的社会因素,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传统精神分析的主要分歧之一。

    1939年戈尔德施泰因《机体论》的发表,被认为是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即自我实现论的基石,他第一次从机体潜能的发挥出发论述自我实现,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加强了这一本来是由哲学提出的概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本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斯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尔·兰塞姆·罗杰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洛·梅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

    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案主中心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罗杰斯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罗杰斯出生在美国1902年1月8日生于美国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他的父亲Walter A. Rogers是一个土木工程师,母亲Julia M. Cushing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罗杰斯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四。罗杰斯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宗教氛园浓厚的家庭,父母笃信基督教新教, 格守道德。罗杰斯小的时候就比较聪明,在上幼儿园之前就能很好的阅读。他在严厉的宗教环境下成长。他在威斯 康星大学学习了农业、历史和宗教。在他12岁时,全家迁往芝加哥西部的农村。罗杰斯喜欢农场的生活,到了高小阶段.他对农业科学发生了兴趣。专业学习罗杰斯于17岁时考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农学,但于他具有强烈的宗教倾向,大学二年级时转攻历史,以便从事基督教的研究和牧师职业。1922年他被选为美国十所大学学生代表之一,到中国北京参加世界百年基督教联盟大会,从那时起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参加了一个“为什么我做牧师”的研讨会,决定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1924年罗杰斯大学毕业,获得历史学士学位之后2个月,他便和海伦结婚.并有了2个孩子。之后,他考入当纽约联合神学院,在那里他开始接触到临床工作,他发现咨询比牧师工作更符合他的兴趣。1925年,罗杰斯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选修心理学,影响他最大的是临床心理学中与儿童问题有关的课程。1926年罗杰斯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修临床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1928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他受聘于纽约州罗切斯特防止虐待儿竞协会的儿童社会问题研究部工作.两年后任主任。1931年罗杰斯获得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主题为儿童人格适应的测量问题。 [1] 教学生涯1928-1939年罗杰所在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12年里,从事儿童的心理学服务工作,包括犯罪儿童的诊断和治疗。1939-1940年罗杰斯担任纽约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主任。1935年到1940年期间在罗切斯特市大学授课和著书。基于自己在问题儿童方面工作的经验,编写了《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1940-1945年,罗杰斯成为俄亥俄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在那里他编撰了第二本书《咨询与心理治疗》。1945-1957年,他任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并建立了心理咨商中心。在他任职时期,确立了咨询中心的工作理念,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去验证方法的有效性。1956年,罗杰斯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57-1963年期间在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心理学,在此期间他撰写了他最畅销的一本书《论人的成长》。1961年罗杰斯人任美国艺术与科学研宪院研究员。1964-1968年任斯坦福大学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wBSl)常务研究员,从事人本主义人际关系研究。1968年在人的研究中心(CSP)任常务研究员,负责提供训练会心团体指导者的教学计划。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罗杰斯在La Jolla度过了余生,平时给人做治疗、演讲和著书,直到1987年突然去世。 [1] 学术体系人格的自我理论关于自我的理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罗杰斯认为,个体是完整的有机体的存在,是一切体验的发源地,且在自我实现倾向的驱使下成长与发展,其结果就是“自我”、“自我概念”的发展、扩充及实现。“自我概念”和“经验”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自我包括个体对自身机体的整个知觉、他体验到的其他所有知觉,体验到的这些知觉与所处环境中与其他知觉以及整个外部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即个体对个人的特性、人际关系及其价值规范的知觉。人格由“经验”和“自我概念”构成,当自我概念与知觉的、内藏的经验呈现协调一致的状态时,他便是整合的、真实而适应的人,反之他就会经历或体验到人格的不协调状态。自我概念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自我,是较符合现实的自我形象;另一种是理想的自我,是一个人期望实现的自我形象。这两种自我是否和谐与趋近,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的质量。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出生以后,随着身心的成长,由最初的物我不分、主客不分,到逐渐把自我与环境区分开来,并在语言的帮助下进一步分清了主我(I)和客我(me)。罗杰斯用“无条件积极关注” 来解释自我发展的机制。所谓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罗杰斯认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当母亲给予婴幼儿以慈爱和热爱而较少注意他们如何行为时,这种满足也就实现了。在一切情况下,他们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而且也就没有了防御行为的需要,在自我和现实知觉之间便不会有不一致。因此,这种人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会无拘束地发展一切潜能,达到最终指向的目标,成为一个健康人格的人。后来,罗杰斯把这一原理应用于心理治疗,提出治疗者对来访者的态度也应该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样才有利于来访者克服障碍,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其人格理论中,罗杰斯提出了“机能健全的人的概念,意指那些获得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人。这样的人有这样一些特征:(1)经验的开放性。对一切经验采取开放态度,个体毫无拘束地体验所有的情感和经验,他们不封闭自我。(2)存在主义的生活方式。对生活有着清新感,生活于存在的每一瞬间。(3)信任自己的机体。健康的人格犹如一切资料都程序化了的计算机,并不徒劳地思虑所面临的每一件事情。但是他们考虑问题是全面的,并且能对行动的过程迅速做出决定。(4)富有自由感。机能健全的人是“意志自由”的人,他们的决定都是出自个人的意愿,而不是受外部的强制或内部的压抑。他们能享受到生活的个人权力感,相信未来是自己决定的。(5)高度创造力。这种人富有创造和创新能力,而不是遵循或者消极适应社会和文化传统。 [1] 心理治疗理论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代表着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趋向。即如果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倾其所能,最大限度地去进行自我理解,改变他们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罗杰斯认为,治疗者应放弃其权威性,相信来访者具备自我矫正的能力。同时,治疗者也要相信来访者对于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当然,来访者既需要来自别人的,也需要来自自己的尊重。治疗者的任务在于创设一种温暖、友谊、令人可以接受的气氛,以使来访者享受到被尊重的体验。正是来访者,而不是治疗者决定了治疗和咨询过程的进行。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者应该对来访者有“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即对来访者的信任、接纳、倾听、期望和支持。在治疗者的引导下,随着时间的延续,来访者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就会有更多的了解.并发展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整个过程都着眼于“此时此地”,而不是像精神分析者那样关注来访者“过去”的经验。罗杰斯把他的治疗观视为一种人生哲学,而不是对“变态的治疗”,因此“以人为中心治疗”的治疗和咨询需要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他认为治疗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治疗者的态度,以及气氛的创造和治疗关系的建立。治疗者并非专家,并不比来访者更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同时他勾勒了治疗过程需要12个步骤,其间强调了来访者与治疗者之间信息与情感沟通,两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发挥最大程度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观从20世纪肋年代开始,罗杰斯把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扩展到了心理治疗领域之外,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它以学生经验的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为学习动机。因此,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变化和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人格特征而又充分发挥作用的“自由人”。罗杰斯强调,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贯彻“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即教师要尊重学生、珍视学生,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应像治疗者对来访者一样对学生产生同情式理解,从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反应,敏感地意识到学生对教育与学习的看法;要信任学生,并同时感受到放学生信任。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1] 个人作品心理学论文1949 The attitude and orientation of the counselor in client-centered therapy1950 A current formulation of client-centered therapy 1951 Client-centeredtherapy:Itscurrentpractice,implicationsandtheory 1957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of personality change. 1975 Empathic—An unappreciated way of being [1] 心理学著作年代 名称 1939 《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 1942 《咨询和心理治疗:新近的概念和实践》 1951 《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 1954 《心理治疗与人格改变》(合著) 1959 《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 1961 《论人的成长》 1969 《自由学习》 1970 《罗杰斯论会心团体》其他作品除心理学理论探讨外,罗杰斯将其理论延伸到社会伦理及哲学领域。年代 名称 1973 择偶:婚姻及其选择 1977 《卡尔·罗杰斯论个人权力》 1980 《一种存在的方式》 1983 《八十年代【学习的自由】》 主要贡献编辑开辟了心理治疗的新方法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这是在心理治疗领域继弗洛伊德之后又一重要理论。他对人的本质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张人有选择的自由,高扬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批驳了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生物决定论;其方法较简便易行,无须长期而严格的训练,而且治疗时间较短。 发展了人格理论罗杰斯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西方重要的人格理论家之一,他强调人格的完整性,强调人格中自我的作用,注重健康人格的培养,因此对自我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罗杰斯尝试运用Q分析技术来了解人的自我概念相机体经验,位他的人格理论的某些关键概念成为可操作的技术,因而受到主流心理学家们的重视。许多人仍对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深感兴趣,并在各自的实践中验证和发展其理论观点。推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员有影响的三大教育学说之一。在关于“教学模式”的归类研究中,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被列在“个人权式”之首,足见他对教育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反对传统教育压抑人性、重知轻情,主张剪重学生的自我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些观念和精神已融人到了当代西方教育的体系中。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华莱士》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从容不迫的迫是什么意思」从容不迫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适度原则」适度原则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