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意义

2022-10-30 14:48:5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小趴菜
热度:179

今天我们来聊聊平型关大捷的意义,以下6个关于平型关大捷的意义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 简述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平型关战役胜利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 简述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都是些什么
  • 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1、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经过一天激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了日军的许多武器装备。更加重要的是平型关伏击战打乱了日军的侵略计划,压制了日本侵略军嚣张气焰。

    2、平型关大捷使抗日军民士气大振,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热情,增强了抗战必胜信念。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二次大胜利(第一为1933年喜峰口战役),它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3、它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进至浑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转移到平型关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友军的作战,使已陷入敌围的出击部分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于被歼之险厄。平型关是我国抗日战争第一个大胜仗的遗址,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具有自然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军事博物馆。

    简述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意义:平型关大捷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其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进一步统一了共产党内部的战略思想,增进了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

    扩展资料: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如下:

    平型关大捷,第一次打败了”日本人不可“的神话。用着简陋武器的八路军,以数百人的伤亡消灭了素有精锐之称的板垣征四郎师团的一个联队1000多人,这使得整个华北乃至整个中国的士气为之一振。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一支中国军队取得过对日作战的胜利。

    平型关的胜利,增强了党派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平型关之战的组成

    八路军平型关之战是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的。以乔沟伏击战为主(含685团在关沟路口的阻击日军第21联队第3大队的战斗),全部战斗还应包括:343旅东跑池的攻击战、独立团驿马岭阻击战、三山阻击战、骑兵营倒马关袭击战。

    这些战役被统称为平型关战役是比较合理的,至于第二战区组织的更大规模的平型关抗战,当时阎锡山上报国民政府军委会的战斗要报就称为“平型关会战”。

    平型关战役胜利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主要意义:

    首先,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开辟敌后根据地时,走到哪里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爱国官兵在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鼓舞下,增强了斗志。

    扩展资料:

    1937年9月20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向平型关进犯。

    第115师作为八路军抗日先遣部队,改编前夕即于8月22日由陕西三原出发,经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迎着日本侵略军的攻击锋芒,日夜兼程,挺进山西。

    时任第115师独立团3营教导员的李水清回忆说:“聂荣臻副师长说,这是我们八路军同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交锋,这一仗必须打好,必须打胜,要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以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和决心。”

    1937年9月24日,部队急行军前往平型关。雨下得太大,一路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洪。当晚,林彪、聂荣臻率第115师主力冒雨设伏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高地,确定了“拦头、斩腰、断尾”的部署并于25日拂晓前完成了战斗准备。

    25日晨,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和大批辎重车辆,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7时许,全部进入第115师设伏地域。由于道路狭窄,雨后路面泥泞,其车辆人马拥挤堵塞,行动缓慢。

    第115师立即抓住有利战机,突然发起攻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并乘势将日军压迫于老爷庙至小寨村的狭谷之中。

    日军在飞机掩护下疯狂反扑,企图突围。我军英勇顽强,与敌展开白刃格斗,打退敌多次反扑,激战至13时许将被围日军全歼,战斗胜利结束。

    曾经参加战斗的方国安老人回忆,战斗结束后,半山坡上,鬼子的骑兵连人带马横尸遍地,公路旁和山沟里鬼子的尸体一个挨着一个,河滩上积着一摊摊的血迹,山沟里被击毁的汽车上面和车轮下面也有不少鬼子的尸体。

    此战,第115师以劣势装备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马车200辆,缴获步兵炮1门、轻重机枪20余挺、步枪1000余支、军马50余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牵制了日军第5师团的进攻,支援了平汉路和同蒲路上的国民党军作战。

    蒋介石在致朱德、彭德怀的贺电中说:“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上海职业救国会电贺八路军:“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

    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它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且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抗日军民的士气,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行关大捷

    简述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战役消灭日军1000多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

    第一,抗战以来,中国军队英勇奋战,但没有获得很好的战绩。其时,南线的淞沪会战一直处在胶着状态,中国军队伤亡严重。保定、石家庄等大城市和平汉、津浦路北段的大片土地迅速沦陷,阎锡山的晋军也是连续丧师失地。平型关战斗干净利索地消灭千馀日军,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因此,国民党政府称:“此为华军在平绥线之空前胜利。”它给予在侵华以来横冲直闯的日军沉重的打击,尤其因为打击的是日军的王牌师团,因此这个打击就对日军特别沉重,也就特别有意义。而它更重大的意义,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正如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续范亭所指出的:平型关战役的特别意义,“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

    第二,平型关战役对日军的痛击,既打破了日军突破平型关、打击中国第二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日军华北主力在平汉路作战的战略企图,又顿挫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挫伤了日军的锐气,使之再不敢贸然深入,为中国方面部署忻口会战提供了时机,从而也就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军队的抗战。

    第三,八路军以远远不如国民党军队的简陋装备,用甚至当时民间武装都看不起的武器,主动迎战日军的主力师团,并且首战大捷,突出地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信,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第四,平型关战役增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毛泽东根据平型关战役的经验,在1937年9月29日进一步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不久,他把它概括为“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从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对领导抗日战争的作战指导思想。

    *********************************************************************

    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

    【百度历史达人团】团队为您答题。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

    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右边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都是些什么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台儿庄大捷的历史意义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2万余人。

    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扩展资料: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

    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二、四渡赤水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

    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三、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

    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唯一通道。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四、激战嘉陵江

    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

    与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五、转战乌蒙山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

    3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型关大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儿庄大捷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意义》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重庆是哪个省」重庆是哪个省的首都
    上一篇:「cardanro」CARDANRO卡丹路女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