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役军人是什么意思」预备役人员是什么意思

2022-10-30 14:47:2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爱问答
热度:85

今天我们来聊聊预备役军人是什么意思,以下6个关于预备役军人是什么意思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预备役是什么意思?
  • 预备役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预备役
  • 预备兵是什么意思?
  • “预备役”是什么意思?
  • 预备役什么是什么意思
  • 预备役是什么意思?

    预备役,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备役部队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统一编制为战时实施成建制快速动员而组建起来的部队。

    其师团已纳入军队建制序列,授有番号、军旗。预备役部队平时隶属战区军种、军兵种,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归指定的战区或军兵种现役部队指挥。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和对后备兵员需求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世界各国将更加重视预备役建设,不断完善预备役制度,训练、储备数量较充足和质量较高的预备役人员。将预备役转为现役的措施,提高快速动员能力。

    我国的预备役分军种和兵种预备役师、团,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授予军旗和番号,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条例、条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备役

    预备役是什么意思

    预备役,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

    预备役部队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统一编制为战时实施成建制快速动员而组建起来的部队。

    其师团已纳入军队建制序列,授有番号、军旗。预备役部队平时隶属战区军种、军兵种,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归指定的战区或军兵种现役部队指挥。公民在服预备役期间,定期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任务,并随时准备应征服现役。

    扩展资料:

    在古代,中国早就有预备役性质的制度。即每户出一人为"正卒"服正式兵役,其余为"羡卒"服后备兵役。其后,不少朝代都曾实行过兵农结合的制度,丁男忙时耕作,闲时练武,战时出征。

    清朝光绪三十年正式建立新军制,将兵役分为常备兵、续备兵、后备兵三种,现役与预备役的区分更加明确。

    法国在1794年取得反对外国武装入侵胜利之后,深刻认识到充足的后备兵员的重要性,从而对现役和预备役作了明确区分,正式建立了预备役制度,规定应征入伍的公民须服兵役3~7年,然后转入预备役。

    1813年普鲁士将军队分为常备军和后备军,在常备军服役期满后转入后备军;奥地利根据1866年12月28日通过的普遍征兵法,也建立了后备军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备役

    什么是预备役

    预备役士兵是指依法被确定服士兵预备役人员,即是兵又是老百姓,一身二任、双重身份,具有民、兵一体的特点。

    依照法律规定,在年龄、政治、身体适合服兵役而未服现役的公民,以及服现役期满退出现役后符合服预备役条件的人员,统称预备役人员(包括预备役军官和预备役士兵)。

    它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预编到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以及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人员;第二类包括编入普通民兵组织以及其他经过预备役登记确定的人员。预备役既区别于现役部队,又不同于民兵组织,是平战结合的一种形式,是战争初期的首批动员对象,也是应付突发事件,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力量。

    扩展资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我国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军情,决定恢复预备役制度,明确提出了武装力量建设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建设方向,并作出了组建预备役部队的决定,在全国有计划地组建一批预备役师、团。

    从1983年3月25日,原总参组建动员师(后改称预备役师)以后起,原沈阳军区、原北京军区等单位开始着手组建预备役部队。1983年5月,原总参谋部发出通知,明确预备役部队实行统一编制,有关师、团均授相应的军旗一面,并授予番号,按规定刻制印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备役士兵

    预备兵是什么意思?

    预备役士兵是指依法被确定服士兵预备役人员,即是兵又是老百姓,一身二任、双重身份,具有民、兵一体的特点。

    预备役士兵在和平时期,在有民兵组织的单位,参加民兵组织,在有预备役部队的地方编入预备役部队,服士兵预备役,参加预备役军事训练,执行军事勤务,以兵的身份,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民的身份,履行一般公民的义务。预备役士兵在战时,参军参战或随军之前,巩固后方进行经济建设。

    申请条件是:

    1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2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军队的条令、条例

    3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4 符合兵役法规定的服士兵预备役的年龄,即18-35岁

    5 身体健康

    扩展资料

    军衔

    1988年9月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这样规定:“士兵退出现役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有关规定服预备役的,由部队确定其预备役军衔。”

    一般惯例是,199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改以前,对于未确定服军官预备役而确定服预备役的士兵退出现役时,义务兵的预备役军衔除现役军衔是上士以外,都是按照比现役军衔高一级的原则授予,现役军衔是上士军衔的,预备役军衔也是上士;士官的军衔则按照比现役军衔高一级的原则授予。

    199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改以后,对于未确定服军官预备役而确定服预备役的士兵退出现役时,按照比现役军衔高一级的原则授予预备役军衔。但在实际着装是则不佩戴军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预备役士兵

    “预备役”是什么意思?

    预备役( reserve duty), 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是指国家平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

    通常分为军种和兵种预备役部队。预备役包括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5年开始建立预备役制度。欧洲各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普遍建立预备役制度。

    公民在服预备役期间,定期参加 军事训练,执行军事任务,并随时准备应征服现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5年开始建立 预备役制度。1984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士兵预备役分2类:第一类,包括基干民兵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28岁以下的退伍士兵与军外专业技术人员;第二类,包括普通民兵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18~35岁的男性公民。

    预备役1998年12月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第一类士兵预备役包括经过登记服士兵预备役的三十五岁以下的退出现役的士兵、经过登记服士兵预备役的三十五岁以下的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其他编入预备役部队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二十八岁以下的预备役士兵;第二类士兵预备役包括除服第一类士兵预备役的人员外,编入民兵组织的人员和其他经过登记服士兵预备役的三十五岁以下的男性公民。

    军官预备役包括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军官,授予 预备役军官军衔的退伍士兵、专职人民武装干部、民兵干部和经过军事训练考试合格的高等院校毕业学生,以及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非军事部门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各类预备役军官,按照规定服预备役已满最高年龄者,即退出预备役。预备役部队是加强军队后备力量建设、保障战时迅速扩编军队的重要组织形式。

    预备役人员按地区编组,配有武器装备,对训练时间、训练内容、战时任务及其隶属关系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预备役是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战时能够迅速成建制地转化为现役部队,参加作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组建预备役部队视为增强军队后备力量的重要手段。

    预备役部队在现代化国防和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引起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预备役部队的数量也开始逐渐增多,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军事训练进一步加强,与现役部队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并且开始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预备役什么是什么意思

    预备役是指国家平时以预备役军人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组织。通常分为军种和兵种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是加强军队后备力量建设、保障战时迅速扩编军队的重要组织形式。预备役人员按地区编组,配有武器装备,对训练时间、训练内容、战时任务及隶属关系等都有明确规定。它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战时能迅速成建制地转为现役部队,参加作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组建预备役部队视为增强军队后备力量的重要手段。

    预备役部队在现代国防和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引起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预备役部队的数量逐渐增多,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军事训练进一步加强,与现役部队的差距将逐步缩小。 ★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预备役军人是什么意思」预备役人员是什么意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两点水的字」两点水的字
    上一篇:「海马和鲸鱼哪个是真正的鱼」下列是真正的鱼的是( ) A. 海马 B. 鲸鱼 C. 鲫鱼 D. 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