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洪水」1991年长江洪水

2022-10-30 14:27:5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小小小
热度:232

今天我们来聊聊长江洪水,以下6个关于长江洪水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为什么长江流域容易发生洪水?洪水有哪些危害?
  • 长江洪水是由什么引起的?
  • 1954年长江特大洪水是怎么回事?
  • 长江易发生洪水的原因
  • 长江流域的洪水主要是什么形成的
  • 长江洪水灾害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 为什么长江流域容易发生洪水?洪水有哪些危害?

    因为长江流域是雨水集中的地带,下游又是地势较为平缓的平原地带。洪水让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破坏人类的财产,和性命。雨水集中,就让在每年的那么几个月份内,长江的水位上涨得很快,迅速就能够突破河岸的限制,从而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影响。地势平缓的平原地带,让长江河水的流速变慢,导致上面堆积的水下不来,但水位又已经突破河道的限制了,所以就形成了洪水,对人类造成了影响。

    很多人有疑问,为何区区雨水,就能够影响长江这么大的河流。雨水再大,降雨量能有几毫米?就算降雨量有一米,那也只是让长江的水位上涨一米啊?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简单的说,就是下雨之后,长江周围的雨水,都汇入了长江内,所以当雨季来临,雨水比较集中的时候,长江河水经过的地方,四面八方的水都在向长江内流。对于整体平均而言,可能降雨量就那么几十毫米,可是对于长江而言,由于接纳了周围地区的雨水的汇入,导致长江的积水太多。

    江水积水多,如果下游水势急湍,流得快,那么还能够及时疏通掉。可是下游是平原地带,由于地势的原因,就导致长江的水在下游这个“出水口”走得很慢。出水口走的慢,后面的又不断地堆积,最终积水突破了长江所能够容纳的极限,“溢”了出来。溢出的水,自然是往地势低的地方流。哪里地势低?自然是下游的平原地带。

    这两个主要原因都是人力难以解决的,人类虽然能够影响局部的天气,可是大面积的雨季人类就无能为力了。下面的平原地带人类又不可能靠着人力去把整个平原给挖成山峦。两个问题无法解决,所以每年长江流域都会引发洪水。引发洪水后,人类的庄稼、财产,甚至性命都会受到威胁。

    长江洪水是由什么引起的?

    长江流域内洪水发生的时间,一般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干流大洪水多集中在7月份、8月份,一般年份干支流洪水发生时间先后不一,洪峰相互错开,不致造成很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的大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的特点,而上游的洪水则涨势较猛,历时相对较短。

    长江洪水主要来自上游川江的四大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和乌江。四川屏山至湖北宜昌区间承纳川江各支流和干流金沙江的来水,其年径流量占宜昌的68%,汛期所占的比重更大。长江历史上许多洪水的形成多与川江洪水有关,川江几条大支流由于处于暴雨集中地区,猛涨的洪水常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每当川江支流洪水与金沙江洪水相遇,或前者洪峰特大,后者底水偏丰,宜昌河段就会出现特大洪峰,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严重威胁。

    长江流域的洪水主要是由暴雨形成的。长江流域暴雨区较多。第一大暴雨区是赣北、皖南、鄂南暴雨区。该区以江西省环玉山为中心,向东扩展到安徽省贫山一带,向西扩展到赣鄂交界的幕阜山地。其中有两个暴雨中心区:一个位于黄山,多年平均暴雨日数达到8~9天,1973年出现过17天暴雨;另一个位于幕阜山地。第二大暴雨区是川西暴雨区,在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从雅安、峨眉到涪江上游的北川、安县一带。也有两个暴雨中心区:一个是峨眉山到雅安一带;另一个是北川、安县一带。第三大暴雨区是湘西、鄂西南暴雨区。该区位于长江支流清江流域到洞庭湖水系澧水中上游一带。第四大暴雨区是大巴山暴雨区,在大巴山南坡四川万源至巫溪一带。第五大暴雨区是大别山暴雨区,在大别山的西南坡。在天气反常的情况下,上游雨季提前,中、下游雨季延后,干支流洪水遭遇,易发生范围很大的暴雨,如1931、1945、1949年洪水。若局部地区发生强度很大的暴雨,也会形成地区性大洪水,如1935年汉江、清江洪水,1981年四川盆地洪水,及历史上的1860、1870年特大洪水。这两类洪水均可造成巨大灾害。

    1954年长江特大洪水是怎么回事?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自枝江以下约1800公里的河段,水位突破历年最高纪录,洪水位持续时间十分长,洪水总量也十分大。

    一、原因

    1954年,因大气环流异常,雨带长期徘徊在江淮流域,梅雨期比常年延长一个月,6、7月份大范围暴雨达9次之多。

    二、降雨情况

    长江中下游整个梅雨期长达60多天。5-7月3个月内共有12次降雨过程,其中6月中旬至7月中旬5次暴雨,强度范围都比较大,是本年汛期暴雨全盛阶段。

    该年汛期,季风雨带提前进入长江流域。4月份鄱阳湖水系即出现大雨和暴雨,赣江上游月雨量达500mm以上。5月雨区主要在长江以南,鄱阳湖水系和钱塘江上游雨量在500mm以上,安徽黄山站月雨量达1037mm,300mm以上雨区范围约74万平方千米,相应面积总降水量约3000亿m³。

    三、水位情况

    宜昌站最大洪峰流量为每秒66800立方米,7月至8 月洪水总量为22448亿立方米,均大于1931年的大洪水。武汉关最大洪峰流量为每秒76100立方米,水位达到29.73米,比1931年水位28.28米高出1.45米。各主要控制站高出警戒水位的时间长达49-135 天,洪水量约相当于100年至200年一遇。

    四、受灾情况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恢复整修江河堤防、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和汛期军民全力抗洪抢险的情况下,这次特大洪水虽然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主要市区,但仍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长江干堤和汉江下游堤防溃口61处,扒口13处,支堤、民堤溃口无数。湖南洞庭湖区900多处圩垸,溃决70%。

    广大农田暴雨积涝成灾,广大山地暴雨山洪为害。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有123个县市受灾,洪涝灾害农田面积317余万h㎡,受灾人口1888余万,京广铁路100天不能正常运行,灾后疾病流行,仅洞庭湖区死亡达3万余人。

    由于洪涝淹没地区积水时间长,房屋大量倒塌,庄稼大部分绝收,灾后数年才完全恢复。由于长江流域工农业生产和水陆交通运输在全国的重要地位,1954年大水不仅造成当年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对以后几年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五、政府有关措施

    从7月22日至8月22日先后开启荆江分洪闸3次,最大分洪量为每秒6900立方米,总分洪水量达122.6亿立方米,大大超过了荆江分洪区有效容积54亿立方米,只得采用上吞下吐的方式。另外还采取了腊林洲扒口、人民大垸、洪湖等一系列分洪、蓄洪措施,降低沙市水位,避免了荆江大堤灭顶之灾。

    为保武汉安全,相继在上游洪湖以及周围的西凉湖、梁子湖、张渡湖等处分洪,并使汉口的最高水位出现推迟了7 天,洪峰持续时间缩短了12个小时。

    扩展资料

    1954年武汉人民的抗洪事迹

    1954年是武汉解放的第5年,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武汉人民没有丝毫退却。全市上下紧急动员,仅用几天时间,就组织了5千多名干部和1万军民,成立防汛总指挥部,并分别建立了5个分区防汛指挥部。

    6月27日,武汉关水位越过警戒水位时,武汉市政府即发起防汛动员,在短短的几天内就组织全市各行各业人员10万余人,成立防汛抢险大军,奔赴长江堤防,以后逐步增加到28.98万人,后勤保障人员达到31万人。

    党中央从全国各地抽调了各类工程技术人员、潜水员、电力技师和有防汛经验的民间专家23125人派往武汉,其中仅排水技术人员就有1091名,并把全国唯一的一列列车发电站从山西派往武汉。

    在汉口、武昌两地离堤50米处,人们用53000多立方米木料、用260多万米蔑缆,扎起长达125华里的外沿防浪木排,用6200多个铁锚抛在水下固定。

    1954年8月1 9日,武汉关水位达到29.73米,是武汉关水文站自1865年建站以来的最高水位。150万人口的武汉市岌岌可危,29万防汛大军死守两江四岸。

    当时,武汉市向全国任何一个地区发个电报甚至打个电话求助,当地政府的援助物资就会连夜装好运往武汉。这期间,武汉收到来自全国援助的抽水机273部,麻袋、草袋800多万条,草席80多万张,各种工具、绳缆、铁锚、煤炭、粮食、副食、药品等物资不计其数。

    这期间,武汉全体军民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为确保武汉的安全,与洪水鏖战100天,作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110名舍死忘生的抗洪勇士光荣牺牲;7400多先锋模范在长江边的堤防前线光荣入党;17000多名年轻人在洪水中洗练成长,光荣加入共青团。

    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情况下,武汉人民不仅战胜了洪水,还同时完成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钻探工程,完成了汉水铁路桥的架设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54年长江特大洪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长江1 9 5 4 年大洪水(新闻资料)

    长江易发生洪水的原因

    长江易发洪水的原因可以粗略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自然原因是首要的,人问原因是次要。

    A自然原因:

    长江洪水主要是由于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的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再加上河道宣泄能力不足所致。长江流经的地区大部分是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又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形成。有些年份,(主要是与季风的强弱有关)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川江上游洪水也随后袭来,多股洪水同时遭遇,长江干流必然会出现特大洪水。

    B人为原因:

    由于人们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得流域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又使大量泥沙流入江中,造成河床太高,河道宣泄能力降低。又加上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能力大大减弱。

    长江流域的洪水主要是什么形成的

    都知道,长江的源头来自青藏高原,那里长年积雪融化后汇流走向下游的长江 。那么,长江流域形成洪水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气象原因,因局部或者大部分长江流域降雨容易形成洪水 。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受双重季风影响,降水多且集中 ,夏季多暴雨,干支流汛期长,水量大.异常年份,雨带徘徊于长江南北两岸。

    其次,生态破坏严重导致,如围湖,造田,乱砍乱伐使中上游的地理环境破坏严重,导致洪水泛滥 。如果雨量大而持续时间长,对长江洪水的量是有着很大作用的。这虽然是自然生态形成,但是,沿途省份自身的蓄水能力对长江洪水大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这个蓄水能力主要是沿途土壤的保湿功能 。如果森林植被破坏严重,那么就会很容易造成山岩表面泥土流失严重, 这样就容易失去沿线土地的保湿蓄水功能,形成山洪进入长江。

    还有,自然原因。濒临西北太平洋,受台风和夏季风影响大,多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 ,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 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流域内多山,落差大,水流急。 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水流入境而造成的灾害。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人为灾害。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长江流域是我国农业集中,工业、商业贸易发达的地区,人口、建筑、交通道路密集,经济快速发展,资产密度加大,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也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 洪灾是重大灾害之一,希望我们可以加以重视。

    长江洪水灾害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有两个原因:1自然原因: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水量大。特别是雨季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上中游洪水同时爆发,中下游必发洪水;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和蓄洪场所;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不足。 2.人为原因:长江中上游山区滥发森林,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少,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河道、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减弱。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长江洪水」1991年长江洪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雪域魅影」雪域魅影v7单通技巧
    上一篇:「华为是做什么的」华为最早是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