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草原的作品」老舍描写草原的作品

2022-10-30 13:18:3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大海啊全是水
热度:73

今天我们来聊聊描写草原的作品,以下6个关于描写草原的作品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描写草原的作品
  • 描写草原的作品有哪些拜托了各位 谢谢
  • 哪些作者描写草原的作品
  • 有哪些描写草原的作品,作者是谁?
  •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 除了老舍先生的《草原》外还有什么描写草原的文章?三个
  • 描写草原的作品

    1、《丰乐亭游春·其三》宋代诗人欧阳修

    原文: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译文: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2、《旅夜书怀》唐代诗人杜甫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3、《敕勒歌》南北朝:佚名

    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4、《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诗人白居易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5、《北山》宋代诗人王安石

    原文: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译文:北山把浓郁的绿色映照在水塘,春水悄悄地上涨;直的堑沟,曲折的池塘,都泛起粼粼波光。我在郊野坐得很久,心情悠闲,细细地数着飘落的花瓣;回去时,慢慢地寻芳草,到家已是很晚。

    描写草原的作品有哪些拜托了各位 谢谢

    1、《草原》老舍

    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2、《草原》契诃夫

    《草原》本身并无复杂的结构草原(雪山草原)是作者以照新疆省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铁热可提乡白哈巴村的景象,创作的山水画《雪山草原》。

    全文自始至终由“旅行”牢牢占据着,由一个九岁孩子的视觉和心理记录牢牢控制着……它不是用矛盾,不是借外部人物事件的冲突来建立故事,而是借巨大的景色美和人的生存企求之间的对比、落差以呈现小说主题。

    3、《雪山草原》张淑卉

    该作品是作者以照新疆省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铁热可提乡白哈巴村的景象,创作的山水画《雪山草原》。

    张淑卉作为一个从小生长在华东地区的画家,2015年秋,第一次来到新疆省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铁热可提乡白哈巴村,绿油油的草原,自在的牧群,高山上的白雪,这些美景深深地把她吸引。

    她在白哈巴的日子里 ,深入牧民生活,了解这里的一切,她对这村的木屋、牛栏、河流、草原、蒙古包、雪山和蓝天,都进行了观察、拍照、写生,这些素材,为她创作《雪山草原》奠定了基础,也使她有了创作灵感。

    4、《草原明珠》乔吉,马永真

    一把开启草原文明的钥匙,展示内蒙古的博大宽广,品味草原文化风情万种,领略马背民族雄奇剽悍,解读远古历史深厚意蕴,目睹现代文明绚丽多姿,留下一泓真情难忘……

    本书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并以见景生情引发出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与人物典故,从而达到扩大旅游者对内蒙古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目的,成为旅游者随身携带的导游手册。

    5、《黑骏马》张承志

    《黑骏马》是当代作家张承志所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原载于1982年《十月》杂志第6期上。

    《黑骏马》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

    《黑骏马》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朴质、勤劳的美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原明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骏马

    哪些作者描写草原的作品

    音乐作品有腾格尔的《天堂》《雄鹰在蓝天上飞翔》,《草原之夜》(草原牧歌)文学作品有太仆寺旗草原历史长篇小说《牲人祭》

    有哪些描写草原的作品,作者是谁?

    阿丝塔.鲍恩 《狼回家的路 wolf:the journey home》

    北董 《导盲狼》

    曹保明 《最后的狼群》

    郭耕 《天地狼心》

    郭雪波 《狼孩》

    何思静 《狼智(生活中的狼性生存法则)》

    杰克.伦敦 Jack London 《白牙 White Fang》

    杰克.伦敦 Jack London 《野性的呼唤 The Call of the Wild》

    金曾豪 《苍狼》

    马克.罗兰德 《哲学家和狼 The Philosopher and the Wolf》

    米歇尔.佩沃 《狼兄弟》

    沈悦 《无名狼的旅程》

    桃乐丝.赫丝特 Dorothy Hearst 《狼纪年:太古的戒律 THE WOLF CHRONICLES: Promise of the Wolves》

    杨柯,王军 《向狼同志学习》

    伊莲.葛莉茉 Hlne Grimaud 《野性的变奏:钢琴家葛莉茉自传》

    珍.克瑞赫德.乔琪 《狼王的女儿》

    西顿的动物小说《威尼帕克的狼》《狼王洛波》等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狼王梦》《疯羊血顶儿》《残狼灰满》等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下来?

    原文如下: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作品简介: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除了老舍先生的《草原》外还有什么描写草原的文章?三个

    1席慕容《夏日草原》

    若是问我,每次舟车劳顿,千里迢迢地到了蒙古高原,最想要做的是什么?

    我一定会说,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好的事了!

    有过几次,正当七月,刚好经过蒙古国中央省或者近库布斯固勒省境内那些辽阔美好的草原,我只求能赶快下车走路。

    从来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令人难忘的欢畅快意了!

    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

    我们的眼睛可以望到无穷远。然而,蒙古的草原又不是平坦开阔到无趣的地步,相反地,她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又像是转侧的女体,这里那里总有一些圆润的隆起;总会引诱你想稍微快走几步,好登上眼前这座基地广大的丘陵,眺望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和美丽的线条。

    即使有时在更远处真的有比较高大的山脉,那和草原连接起来的山坡坡度也不大,无论是步行或是骑马,都可以从山下从从容容地走到山腰,一路也铺着有如地毯一般的绿草。

    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那极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搽了薄荷油一样。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

    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迈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地提神醒脑,沁人心脾,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我当然明白我的祖先在游牧生活里有许多的艰难之处,可是,七八月间,时当草原的盛夏,阳光静好,青草繁茂,鹰雕从云层下低飞掠过,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蜢和草虫,在身前身后弹跳得好远,还不断发出“嘎”的鸣叫,旷野无人,只有轻柔的风声,这里,应该就是天堂了吧?原的盛夏,阳光静好,青草繁茂,鹰雕从云层下低飞掠过,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蜢和草虫,在身前身后弹跳得好远,还不断发出“嘎”的鸣叫,旷野无人,只有轻柔的风声,这里,应该就是天堂了吧?

    草原深处,有时会遇见一沙弯泉极尽曲折地流过。小河的流水清澈,河中长长的水草顺着水流的流势忽左忽右轻轻摆荡,连几颗小石子的滚动也看得清清楚楚;薄暮时分,从山腰往下眺望,那样一条狭窄弯曲的河流映着天空的霞光,像条灰紫色的发亮的缎带,在暗绿的旷野上境蜒伸展,不知道从何处起始,到何处终结。然而,我深信,几千年来我的祖先们所追求的水草丰美,应该就是这样了吧?

    2山湖草原

    李若冰

    夜幕里,西宁仍然酣睡着。

    这正是黎明前的时刻,天特别黑暗,我和旅伴们互相呼应着,黑摸摸地攀上了卡车,出发了。

    可爱的司机,他把车打得特别亮,虽然,车里是黑糊糊的,可量,我们有着这一道明亮的灯光,心里就觉得舒畅多了。

    车灯划出了一条银色的道路。我们看得见前进的方向?听得见白杨的细语声。呵,高原的白杨,你难道没有睡眠吗?你这么早醒来,就在低唱,莫非喜欢远征的司机和旅客们?你这么早醒来,就在低吟,莫非召唤着黎明,以在黎明升起的时候,唱起更豪壮的歌?

    处在黎明的前夜,倾听着白杨的细语声,我的心里涌起了一阵海潮。这已经多久多久了,我总算怀着渴望,今天就要踏进柴达木盆地了。我晓得,这时候,车灯向前探索的道路,是一条充满着美丽、奇趣和英雄的道路。可是,为什么当黎明在高原的天际升起的时候,我的眼睛觉得潮湿,我在想望些什么,希冀些什么?这不是祖国的黎明吗,多好的高原的黎明呵!

    黎明迎着高原的寒风来到了。

    黎明沿着青藏公路奔走着。黎明披着曙色彩衣,迈开了大步,唤醒了雄鹰、雀鸟,唤醒了高山、大地。于是,高原的一切昂起了头,活跃起来了。

    八月,高原的麦子黄了,菜子花儿开了,青稞随着晨风,掀起一条条波纹,向远山飘然而去。在曙色里,高原是一个金黄的天地。

    卡车冲着晨风驶行着。

    旅伴们在清爽的早晨,精神焕发,挤在一起,开始了询问,谈乐。这一行旅伴,多色多样,有穿着虎皮贴边的紫红色皮衣的藏族兄弟,有戴着白帽穿着黑色长袍的回族兄弟。这几个淳朴的农民,是到察汉乌苏农场去的,这几个身强力壮的工匠,是到茶卡做木工活的;这里有盐的、掏炭的、修路的和放牧的,这里有到噶尔穆、大柴旦、茫崖和昆仑山去的……。这里,不要太多的询问,除了四个回拉萨的藏民,大伙都是到柴达木盆地去的,只是工作岗位不同而已。和这些旅伴们在一起,我觉得格外贴近。

    太阳出来了。天气变暖和了。

    我们的卡车驶过了湟源县城,向海藏咽喉——日月山奔去了。

    这是一座真正巍峨、峻峭的山,多么难以攀登的山呵!向上爬,险要极了。大山腰间,车子好象直立起来似的,头朝着天,鼓着全身的力气,一面吼叫着,一面向上冲去。从下到上,大约有一个多钟头,车子才爬上了山顶。

    我看见,山顶路边上,竖立着一根长方形的石碑,上面刻着三个红色大字:日月山。呵,日月山,多么雄壮眩目的名字!抬头望去天空湛蓝、低矮,给人以奇异和压抑的感觉。而飘浮在山顶上的白去好象一条条银色的小河,又好象一团团纯白的花朵,只要伸出后去就可以摘过来似的。一座峻峭、奇特的山,真不愧日月山的称号。

    日月山是海藏咽喉,又是农牧区的分水线。向东看,眼前是农舍、湟水、麦田、青稞和菜子花;向西看,眼前是崇山峻岭,是绿色一片,是茫茫无边的草原。在这八朋的高原上,远望起来,一边是金色的天地,一边是绿色的天地,绘成了一幅奇观的画面。千百年来,青藏高原上的各族人民,就在日月山上出入;就在日月山两面,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耕田种地,打猎放牧,和大自然进行着斗争,创造着财富、奇迹。千百年来,这日月山上曾经走过了多少虔诚的教徒、喇嘛和善舞的各族男女,女曾流传着多少英雄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呢。

    日月山上有着唐朝文成公主的传说。人们说,她接受了西藏王子的婚约,从长安乘轿出嫁,西行千里,来到这座山。她在这峻峭难行的山上,看见太阳和长安的不一样,月亮也和长安的不一样,引起了无限相思。于是,唐太宗为给女儿消愁,特意铸造了一轮金日,一轮金月,送上了此山。……

    这时候,卡车翻过了山顶,向山下走去转回头,再看看日月山,仿佛它昂起了头面,正在和蓝天攀谈着什么;一阵,它又好象乘坐着白云,在天空中遨游。在这种绮丽的山景里,人们自然会想起家乡,家乡的山和这里的山是不同的。人们也自然会称赞不已,为这座山想象着动听的传说了。

    下山路,曲转漫长。不知拐了多少弯,才下去了。

    山下,有一条小河,叫做倒淌河。一般河水都是从西向东流的,这条河水却是从茫茫 向西流的。据说,文成公主从日月山下来的时候,换下坐轿,改乘坐骑,向西走去了。她看见前面是荒山旷野,是茫茫无边的草原,觉得凄凉,孤寂,又引起了无限怀念,哭了。她的哭声感动了天雨,唤起了小河的共鸣。于是,河水倒流了,顺着公主西行的方向流了。又有人说,倒淌河的水是公主的眼泪汇成的呢。……

    唐代,文成公主出嫁西藏的路,确实是艰难,荒凉的,她在草原上落泪,也是自然的 。但是,现在,山上有路,草原上有路,通往西藏的路,又宽大,又抄近。一辆一辆 载重卡车,一队一队的载重卡车,把各族人民寄托在传说里的幸福和幻想运来了,送到身边来了。日月山上出现了新的修筑公路的英雄故事,倒淌河畔出现了草原上第一座小市镇。这里有旅舍、食堂、商店,过路的藏族旅客,把牦牛放入草地,在这里憩在这里憩憩脚吧。过路的地质勘探者,在进盆地以前,也在这里用碗热饭吧。

    河水仍然倒流着,可是生活却向西面无限政党地而又豪迈地行进了。

    我们在倒淌河憩了一会,又向前走了。

    眼前,展开一片草原,一片辽阔健美的草原!

    在绿色的大地上,绿色的风浪里,这边是一群棕黑色的牦牛,一个黑红色脸面的老人,骑在牦牛背上,一晃一晃,悠闲地走着。这边是一群灰白色和枣红色的马儿一个戴着毡帽的小伙,又英俊、又威武、一阵,他高叫了几声,一阵,他又拍起马向马群冲去了。向前走,又遇上了一大群羊儿,它们活蹦乱跳,调皮得很;一只羊儿咬住一根草,不住地扇动着耳朵,还不停地摇摆着尾巴。一个穿着花边长袍的牧羊姑娘,看起来黑壮,潇洒,甩着又粗又长的发辫,挥着手中的鞭子;她把微笑投向了羊群,又拉开了嗓子,把柔情的青海“花儿”送上了草原的上空。

    草原向前伸展着,牧关姑娘的歌声在上面荡漾着。多么辽阔的草原,多么迷人的草原呵!

    沿着草原驶行,人的心情再舒畅不过了。

    这时候,蓦然,草原的西北方向,浮现起一条拱形的光带,仿佛晴空里突然飞过来一道闪电似的。

    旅伴们嚷叫起来了:“青海湖,青海湖呀!”

    那个腰里别着金色腰刀的藏族青年,快乐得扯下黑礼帽扬着,又伸长脖子,出人意外地高喊起来:“嘎——来来来——”他是在向青海湖致敬呵!

    青海湖穿行在草原上,闪着碧绿的光彩。她微微地漾溢着,闪动着,好象草原上升起了一支碧绿的竖琴。那一个接一个的纤细的波纹,不是竖琴上的弦丝吗?她伴随着微风,又好象送过来了一阵抒情的动人心怀的乐曲。

    卡车,你怎么跑得缓慢了?快些吧,快些送我们到青海湖边去吧。当车子刚在大喇嘛河站停稳的时候,人们就跳了下来,不约而同地向青海湖跑去了。

    我跑着,在野花丛生的草地上跑着。

    我来到青海湖畔了。

    刚才,远山眺望,青海湖是那样地轻波、细流,那样地温柔、多姿。现在,湖畔观望,她却鼓动着丰满的胸膛,以神异的力量,掀起了碧波大浪,排上天空,拍击着湖岸。她发出了激昂的歌声,好象有着无穷的热情,任性地向草原倾泻,向天空抛酒!

    一群水鸭子飞过来了,它们仿佛是湖的宠儿,扑打着翅膀,嬉戏着浪花,亲着湖面,然后又在湖空翱翔。雄鹰,一个个雄鹰,它们伫立在湖畔岩石上,威严地凝视着什么。当人们在湖畔走过的时候,它们就扇起了大翅,从人们的头上掠过,然后又转动着威胁的眼睛,噘起钩形的尖嘴,在湖空盘旋。呵,雄鹰,多么森严的青海湖的守护者呵!

    青海湖是高原上一个巨大的湖泊,驰名的湖泊,青海以她命名。千百年来,她被人们称颂着,是人们欢乐、理想、幸福和美的化身。我想起了《西宁府新志》的一些记述:人们称青海湖为“仙海“。据载:“海面七百余里,为众水会归之所,故海岸东西南北皆有水泉,厥草丰美,宜畜牧,素号乐土。……”湖中央,有一座“海心山”,又称“龙驹岛”,据载:“每科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之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多么神秘、美丽的记载。

    这里盛产闻名的“青海冰鱼”。每冬冰合后,渔民在冰湖上打洞穿孔,借着月亮星光,打起灯笼,燃起篝火,鱼儿就成群结队地游来,踊跃地从洞孔跳上来,捉吧,捕吧,可多哩!人们说,“青海冰鱼”在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销路好极了。但是,自唐以来,青海湖曾经是封建统治阶级和吐番部族的争夺地,湖畔洒下了无数鲜血,埋下了无数白骨。伟大诗人杜甫写下了这样凄惨的诗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这时候,青海湖在高原上欢腾着。看看吧。青海湖脚立在草原上,扬头吻着蔚蓝的天,显出一种多么豪放美丽的风姿。她好象伸出了强大的手臂,一只手托起蓝天、白云、高山;一只手牵着草原和牛儿、马儿、羊儿。千百年来,在她的胸怀里,抚育了多少子孙后代,多少英雄儿女?草原多么葱绿,茂盛;牲灵多么繁荣,健美。青海湖,母亲般的青海湖呵!

    我又回望着草原。两只牦牛窝着头,正在舞着犄角斗架。一只羊羔跪在母羊脚下,正在一拱一拱地吃奶。那个戴着毡帽的牧发辫的牧羊姑娘,她再次挥起鞭子,拉长了嗓子,唱起来了,好象她有永远唱不完的歌似的。这是爱情的歌,还是赞美山湖的歌?随着她的歌声,那个小伙子拉住了马,白云低头了,鸟儿飞来了,山湖微笑了。

    呵,生活是这样的豪迈,这样的美好,为什么不歌唱呢!

    我歌唱高原上的山、湖、草原。

    我歌唱高原上朴实、勤劳、强悍的人民。

    让过路的旅客们,让开垦柴达木盆地人们,从山、湖、草原汲取力量,更好地创造生活吧!

    我不能再停留了,青海湖呵,前面,还有着更豪壮的生活等待着我。

    我双手掬起湖水,饱尝了一口,向西行进了。……

    1957年8月17日,茶卡

    作者简介:李若冰,当代作家。原名杜德明,曾用名沙驼铃。生于1926年。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阎家堡人。因家境困苦,从小卖给他人,备受虐待,后在八路军协助下,十二岁逃出家乡,到了延安,在革命队伍里学习和工作。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转业到西北文联,不久到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4年到中国作家协会西安会从事专业创作。1956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7年被选为陕西省五届人大代表。现任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在勘探的道路上》、《柴达木手记》、《旅途集》、《山·湖·草原》、《神泉日出》,特写集《红色的道路》,还有一些未编集的小说、诗、散文、特写、短论等。

    摘自: 《柴达木手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3还有一篇胡延武的《在秋天的草原上》太长,你自己搜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描写草原的作品」老舍描写草原的作品》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美容护理」美容常见的护理项目有哪些?
    上一篇:「跳高比赛规则」关于跳高比赛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