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佛祖是谁」如来佛祖是谁的化身

2022-10-30 12:28:1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小趴菜
热度:53

今天我们来聊聊如来佛祖是谁,以下6个关于如来佛祖是谁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百科知识。

本文目录

  • 如来佛祖是指谁?
  • 如来佛祖是哪个佛祖?
  • 如来佛祖的名字叫什么
  • 如来佛祖是谁
  • 如来佛祖是谁
  • 如来佛祖的来历?
  • 如来佛祖是指谁?

    如来佛祖即佛教教祖——释迦摩尼。达摩祖师和释迦摩尼是师徒关系。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而达摩是佛教禅宗的第二十八代祖师,释迦牟尼和达摩的关系是师徒的关系,因为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而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是来源于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的。一、如来佛祖释迦牟尼(梵文: Śākyamuni,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巴利文:Siddhāttha Gotama;梵文: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被后世尊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世尊等;中国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祖师”。被世人尊为神明。释迦牟尼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 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是佛教开启者。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二、菩提达摩达摩祖师,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菩提达摩通称达摩,又称初祖达摩或初祖菩提达摩,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种姓,传说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扩展资料:一、佛祖释要如来佛祖就是释迦牟尼佛,也称为释迦如来。如来,佛是三界内的导师,六道四生的慈父,亦称九法界之本师。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历史上确实有如来佛祖此人,他是古印度加比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后外出修行,终成正果,创立了佛教。悉达多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父亲是加比罗卫国国王,叫净饭王。净饭王为了想让悉达多继承王位,不让他出家,给他找了很多美色,悉达多在19岁的时候娶妻并生下一子。后离家修行,于农历十二月初八成佛。释迦牟尼佛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释迦牟曩、释迦文。略称释迦、牟尼、文尼。亦译作:能仁、能忍、能寂、能默、能满、度沃焦,或 梵汉并译,称为释迦寂静。又称:世尊、释尊。即佛教教祖。“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ābhū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 如来佛祖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如来佛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是慈悲济世修真正善的佛。二、达摩祖师葬身之处空相寺是佛教初祖达摩大师弘汉葬身之处,来此寻根问祖古老的空相寺过去是佛门圣地。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相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众僧徒悲痛之极,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后来东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皇帝闻之,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来佛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达摩祖师

    如来佛祖是哪个佛祖?

    佛,是佛教对于修行达到最高境界的人的尊称。“如来”也是。“如来”是“佛”的另一名号,每一位成佛的人都具有“十大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你可以理解为“如来”是一种成佛者的泛称,用个不尊敬的比方来理解,“如来”就相当于“教授”的头衔,“王教授”是“教授”,“李教授”也是“教授”,但是“教授”并不是“李教授”也不是“王教授”。所以释迦牟尼是“如来”、阿弥陀佛也是“如来”,药师佛也是“如来”,只不过因为《西游记》电视连续剧的影响,大家都以为“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这是认知上的误差。

    如来佛祖的名字叫什么

    如来佛祖就是释迦牟尼佛,也称为释迦如来,原名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梵文: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被后世尊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世尊等;中国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祖师”。被世人尊为神明。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扩展资料:

    如来,佛是三界内的导师,六道四生的慈父,亦称九法界之本师。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

    参考资料:如来佛祖—百度百科

    如来佛祖是谁

    如来在菩提伽耶释迦牟尼坐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依南传大藏经记载,释迦牟尼入四种禅,得三明,现观四谛与十二缘起而成无上正等正觉。北传佛教说,释迦牟尼发愿不成正觉,永不起身。直到了第七日中的第七夜,天正晓明,瞻望明星而悟道。悟得三明与四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为佛陀。

    如来佛祖指的就是释迦牟尼,燃灯佛祖出处是封神演义中出现的,他们中有的的确法力强大,但是如来是佛教的创始人,自然如来最大。孔雀明王曾经将如来吃进肚子,如来从它背脊上出来后不忍心伤他性命,于是尊为佛母,西游记中提及了。

    在历史上,释迦牟尼修炼的地方不止一个,但成佛的地方只有一个。观音菩萨原本在印度叫观自在,翻译上出现错误,但是后来人们习惯就无法纠正了。

    成佛后,会有封号,比如孙悟空,封号斗战圣佛,如来是一个统称,只是后人出现了错误。就像阎王,本来是十个人,后人只理解为一个人。如来是一切诸佛十大名号之一。

    如来佛祖是谁

    如来佛祖,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刚一出场便化解了天庭大难。后又多次显露身手,帮着悟空破了重重磨难。堪称《西游记》中的巨无霸。

    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ābhū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 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

    《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只有四个和尚:孙悟空、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他们的故事贯穿全书,形象刻画细致、全面。而很少出现的如来佛祖,因为出场比较少,并且用墨不多,往往不被太多注意。仔细琢磨,却不难发现,就是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最高法力神通的代表、满口慈悲济世修真正善的佛老,实际上却是个自我标榜、乐于卖弄、明哲保身、欺上瞒下、假心假意、嘴尖皮厚、故息养奸、强人所难的和尚。不妨打开《西游》,细细看来:

    自从猴子会聚四万七千群猴、七十二洞妖王开始造反,及至大闹天宫,众多神圣仙人不得收伏。玉帝不得已处,请如来救驾,使得如来第一次出场就有了表现的机会,也为如来标榜卖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与小猴子言语不过两句,就骂孙猴子是“初世为人的畜生”,紧接着要与猴子打个赌赛,说“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虽然是会家不忙,“让天宫”的口气却也忒大了些,就象他是玉帝的家长一般,只不知玉帝在旁听了这话有没有自己是个傀儡的感觉。不过,玉帝这时是有求于人,也不会对如来如此“欺上”表示出来心里的不愉快。及至孙猴子输掉赌赛,虽然是猴子不相信没有跳出如来手掌中,这如来却也不加解释,出尔反尔,不但没有让猴子“还下界为妖”,反将猴子封压在五行山下。直到五百年后,观世音东去长安寻找取经人途经五行山时,被压的猴子仍然抱怨说:“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等语,可见这如来佛祖实非那守信之人,竟骗了心性纯正的孙大圣。虽然是猴子要玉帝让出天宫在前,实属犯下颠覆政权、危害“天宫”安全之罪,确也应该明正其罪,按律处罚,但如来却不加“审判”,自作主张便将猴子封压在五行山下,完全将个人意识强加于“天条”之上,不将玉帝、从神放在眼里。

    收伏猴子之后,玉帝设宴致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这如来张口便立名“安天大会”,这“安天”两字,口气之大已经是无以复加,当初“十万天兵、满天神将”俱不能收伏猴子,却被如来反掌之间解决问题,如果在“安天”两个字之前明确加上主语,不是更加明了这“安天”是谁之功、是谁之力,虽然不能称为邀功,却也不免有自我标榜之嫌,这玉帝没宴致谢确也应该。怪不得后来唐僧遇难时,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岂不全是因为如来在天地之间混得开、面子大,在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及至回到大雷音寺,这如来一边是“放舍利之光,聚庆云彩雾”显示其大法,一边对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详加描绘猴子如何如何“罪恶滔天”,概天神将、二郎、老君如何如何“莫能伤损”猴子,猴子如何如何“扬威耀武”,自己如何如何赢了“赌赛”,如何如何指化五行山“压了猴子”,玉帝又如何如何立安天大会请他“坐了首席”谢他。言语之间,简直是故意卖弄、得意忘形。幸好猴子已经被压,天下太平。

    五百年后,如来又突发奇想在“盂兰盆会”上总结“众生善恶”,声称有“三藏真经”,便又要观音尊者去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求取真经”,并与之五件宝贝,一说,穿他的锦襕袈裟“免堕轮回”,这个幸得实现,不然唐僧不知要投胎几回方能复回灵山;又说,持他的九环锡杖“不遭毒害”,反倒给唐僧招来了一路灾祸,纯属骗人;再说,金紧禁三个箍,却又是为了收伏那“不伏使唤”妖魔,强迫人家皈依佛门之用,简直是一厢情愿的强盗逻辑,还自谓“劝他学好”,不管猴子、熊罴、红孩儿是否把“自由”看得更重要。至此,如来第一次出场后退场,前后不到两回的故事中,已经对如来是个怎样的“佛祖”有了初步印象。

    等到再提起如来佛祖时,已是黄风岭上黄风怪(黄毛貂鼠)处。这黄风怪虽被如来着灵吉辖押,却经常“严命”手下妖怪巡山“拿几个凡夫去做案酒”(第二十回虎先锋言),惹不是欲害唐僧,估计“伤生造孽”再多,这灵吉也不会去管他,只此一事,不算是如来姑息养奸,也可算是其手下灵吉辖押不利,以至“伤生造孽”。到乌鸡国时,只因乌鸡国王不识文殊菩萨化身,“被几句言语相难”,将文殊浸在河里三日三夜,如来便为了给文殊出气将文殊之青毛狮子差去把那国王推入井里浸了三年,真不愧是个小肚鸡肠、睚眦必报,而又精于拉拢下级的“佛祖”。幸好这青毛狮子“不曾害人”,也还算是爱憎分明。

    如来第二次出场时,已经到了猴子在金兜山斗青牛不过,上西天请如来降魔之时。孙猴子请如来着慧眼看了青牛来历出身,这如来“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却对孙猴子说:“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子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吵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分明是一个明哲保身之辈,颇得中庸之道精髓。等到十八粒金刚砂陷青牛不住时,降龙伏虎才对猴子明识如来告诉了青牛的主人公,以至猴子闻言道:“可恨!可恨!如来却也闪赚老孙!当时就该对我说了,却不免教汝等远涉!”虽然是对如来表示了忿忿不平之意,却也没有看到如来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大家“好!好!好”。

    时隔不久,真假大圣吵上灵山时,如来又有了表现一把的机会,在“众亦莫辨”真假,惟他知道时,便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如此卖关子之后,又不厌其繁、详加阐述何谓周天种类之五仙、五虫、四猴混世,至此方说出假悟空之根本。真是让人等得心里着急,他却在那里悠然卖弄。

    紧接着到了火焰山,孙猴子与牛魔王一场。孙猴子见到牛魔王之前先就害其子(红孩儿)、侮其妻(罗刹女)、欺其妾(玉面狐狸),后又偷其金晴兽骗了芭蕉扇,这猴子也真有些欺人太甚,等到孙猴子难伏牛魔王,如来即差来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峨眉山清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昆仑山金霞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布天罗地网挡住东西南北四维,又“发檄奏闻玉帝”请下托塔天王与哪吒太子助力降魔。如此阵式,真是欺侮人的路数。就象是只因他的徒弟(唐僧)去西天取经,别人就应该无条件给他帮忙,不帮忙就是逆天行事、犯了罪愆,就是要欠收拾,这岂不是强盗理论。

    到了狮驼岭狮驼洞,文殊之青毛狮子在乌鸡国当了三年假国王之后,又在狮驼岭坐了七年头把交椅,若说在乌鸡国时“不曾害人”,这次却是“不知在那厢伤了多少生灵”(如来语),如此嚣张之奴才无非是因为有个文殊、如来做靠山后台,即使是造下无边罪愆,见了主人只要“泯耳皈依”,也会即往不咎,仅仅挨几句“孽畜”的训叱了事,不管是狗仗佛势,还是纵其行凶,文殊、如来都难逃其咎。普贤之白象为妖,若不是其深知其中道理,也不会如此。而大鹏雕却是如来娘舅,才使得如来唯一一次下灵山降妖。因为大鹏不悦,如来便一边“使大法力困住”,一边承诺“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所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实在是小恩小慧、软硬兼施的伎俩,并不让人心服口服。

    等到唐僧一行到得西天,如来命阿傩、伽叶传经,阿傩、伽叶索人事不得,传了无字之经,孙猴子回头质问时,如来竟然还引经据典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有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看来这如来不但纵手下索贿,并且是对有钱给的就“保他家生有安全,亡者超脱”,对那无金的百姓、无银的冤魂岂不是置之不理,还自谓修真正善、济世救人的佛祖,简直是鬼话骗人。只不知现在的和尚有没有跟着佛祖学。除此还狡辩说:“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他岂不更知“无言乃是真言”的道理,多说那么多话纯是自暴其丑。但后来阿傩、伽叶虽然“把脸皮都羞皱了”,还是索要人事,三藏无老奈只得将紫金钵盂奉上,才得传有字真经。真是如来好调教、好纵容。唐三藏师徒又能如何?

    等到唐三藏师徒将真经送至东土复还西天,如来为其授职时,猪八对唐三藏、孙悟空皆成佛,自己却只被授净坛使者而口中抱怨时,如来再次以口福之享哄八戒说:“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又是小恩小慧的骗人伎俩,前面也已经祭过了大鹏的口。他岂不知唐僧师徒“脱了凡胎,全不思凡间之食”(第九十九回),授八戒个净坛使者纯是掩耳盗铃的手法,只能骗了老实憨厚的八戒。

    幸好故事在一片念诵佛号声中结束,也算是如来有了一首赞歌、一块遮羞布。大家也就不太在意了。用如来的话说,就是“阿弥陀佛”了!

    西游记中人物形像

    如来佛祖:法力无边,手下的八大金刚、十八罗汉、各路菩萨,个个都有千般变化。英勇无比的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但却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如来的本意是乘真如来之道而来,也就是说如实而来,是佛教的祖师。他的种族名释迦,牟尼是圣人的意思,合起来叫释迦圣人,他原是古印度北部一个王子,因为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出家修行,创立佛教。

    如来佛祖的来历?

    如来佛祖就是释迦牟尼佛,也称为释迦如来。 [1]

    如来,佛是三界内的导师,六道四生的慈父,亦称九法界之本师。 [2]

    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历史上确实有如来佛祖此人,他是古印度加比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后外出修行,终成正果,创立了佛教。悉达多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父亲是加比罗卫国国王,叫净饭王。净饭王为了想让悉达多继承王位,不让他出家,给他找了很多美色,悉达多在19岁的时候娶妻并生下一子。后离家修行,于农历十二月初八成佛。

    .

    释迦牟尼佛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释迦牟曩、释迦文。

    略称释迦、牟尼、文尼。亦译作:能仁、能忍、能寂、能默、能满、度沃焦,或 梵汉并译,称为释迦寂静。又称:世尊、释尊。即佛教教祖。

    “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ābhū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

    “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

    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

    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

    ③ 如来佛祖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

    如来佛祖(10张)

    最圆满的境地)。

    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如来佛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是慈悲济世修真正善的佛。 [3]

    .

    释尊称号之原由,见于佛本行集经卷二十观诸异道品、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十、阿毗昙八犍度论卷三十 等。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如来佛祖是谁」如来佛祖是谁的化身》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百科知识,敬请关注本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下一篇:「夏皮罗格拉西亚」DNF里,五圣者都叫什么名字?
    上一篇:「巴西首都是哪里」巴西首都从哪里迁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