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圣母婊)不死,大盗不止。结合《水浒传》分析出哪些事例)

2022-02-26 08:23:0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7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出自《庄子》,原文是: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大意是: 高处的山川没了水,低洼的河谷就会空,山丘推平、深渊自然填满。圣人没了,大盗也不会兴起,天下便会太平无事。圣人不消失,大盗就会层出不穷。以推崇圣人而治理天下,实则是有利于盗匪滋生的。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是庄子通过上面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出来的结果。

但是个人并不赞同这种观点。

庄子是道家代表,应该也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但却与老子的思想有很大差别(在此不细论)。

这种“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思想推理的逻辑来源,可以归结于老子中的一句话:“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原句大概是这样,凭记忆写的)。

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可以看出事物是相反相成的,既然高下是恒久对立存在的,自然有仁义的圣人,就有不仁义的大盗。

因此庄子推理出以推崇圣人的仁义来治理天下,自然就会盗匪横行,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实则不然。

以水浒为例,好汉很多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并不是推崇仁义才使得盗匪四起,恰恰是统治阶级中多了高俅,蔡京这样不仁义的小人,才会官逼民反,造成梁山这种局面的。

高与下永远是对立永恒存在的,这是事物的本质。一块地,你把一处垫高了,另一处自然会变低。

但这个逻辑似乎并不能推导出,“推崇圣人的仁义便使盗贼心起”,这样的结论。

那什么会使大盗四起呢,用老子道德经的原话讲应该是: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这也跟水浒传不谋而合,如果没有那生辰纲之类,也不会有那么多好汉被逼上梁山。

个人愚见,欢迎留言批评探讨。

相关关键词: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下一篇:其他业务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包括哪些)
上一篇:2022冬奥会入境会放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