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为什么叫魏蜀吴?三国时期魏王是谁?

2022-10-10 19:31:29 发布:网友投稿 来源:游客投稿
热度:64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那么,三国为什么叫魏蜀吴?三国时期魏王是谁?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百科知识网的介绍吧!

本文目录

1、三国为什么叫魏蜀吴

2、三国时期魏王是谁

3、三国统一后的朝代叫什么

1

三国为什么叫魏蜀吴

在三国中,“魏”是指由曹操奠基、曹丕建立的魏国。“吴”是指由孙权建立的吴国。两汉三国时期,“蜀”不是国名,而是地区名:它既可以与“巴”对举,指益州西部地区,又可代指整个益州。刘备建立的政权,其国号并不是“蜀”,而是“汉”。作为汉室宗亲,他针对曹丕的篡汉自立,把自己建立的政权称为“汉”,达到争取人心,共讨曹魏的目的。因此,刘备、刘禅及其部署都自称“汉”或“大汉”。当时并立的两外两个国家,吴国开始与刘备对抗,故称之为“蜀”,表示不承认其合法性,后来两国恢复邦交,吴国又称之为“汉”。魏国一直不承认刘备政权的合法性,故从不称之为“汉”,而一直称之为“蜀”。《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身为晋臣,不得不以魏为正统,因而也用“蜀”来代称刘备政权。

2

三国时期魏王是谁

东汉末年的魏王是曹操,三国时期的魏王是曹丕。曹操于216年被封为魏王。曹操死后,曹丕即魏王位,不久即称帝,建立魏国。

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魏朝的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庙号高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延康元年,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

3

三国统一后的朝代叫什么

西晋,建立于公元266年,灭亡于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四帝,国祚五十一年。

三国末期,司马炎于公元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建兴四年,即公元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而匈奴控制了几乎整个中原,长达一百多年的大动乱开始。而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下一篇: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什么?三国演义中蜀国何时灭亡?
上一篇:如何评价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时期西域是曹魏的领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