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广大的人物是谁(禅宗初祖达摩神通广大)

2022-10-04 11:02:2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06

神通宽大的人物是谁(禅宗初祖达摩神通宽大)

在佛教中有个说法,不是徒弟找师父,而是师父找徒弟。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位得道高僧,一根芦苇渡江,跨越千山万水,去寻找衣钵传人的故事。说到这,估量您已经猜到了,他就是达摩祖师。


南朝四百八十寺

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将当时南北朝时代,佛教盛极一时的气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也就在这个时代,一位带着师父嘱托的南印度高僧达摩在南海登陆,踏上了这片土地。

当时的南北朝,各地纷争不断,但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统治下的长江一带,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气候;萧衍敬僧礼佛的美名尽人皆知,这里到处都可见大大小小的寺庙,晨钟暮鼓,覆盖在这片土地之上,仿佛是与乱世隔断的一片净土。

达摩此次东土之行是带有使命的,达摩的师尊在圆寂之前,特意嘱托达摩:“我圆寂六十七年之后,印度佛法恐将遭受损坏,资源网你那时要去东土传法,东土多有大德之士,具有隆重气候,佛法将会在那里兴盛;切记,不可到南部,那里的君主爱好功业;而要到北部去传法。

就这样,资源网达摩带着佛法东传的使命,从广州登陆了。达摩思来想去,干脆会一会梁武帝萧衍,看看这个号称“皇帝僧人”的梁武帝能不能成为自己的衣钵继承人。

梁武帝这边听闻,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传人达摩,特地从印度来,盘算拜会自己,心中很是洋洋得意、暗暗自喜,心想不用说啊,确定是自己这么多年建庙修佛,申明远扬啊,连达摩祖师都亲自来了,要是能得达到摩祖师的两句称赞,那甭说,以后我更得加倍的弘扬佛法。于是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好一番盛大的迎接场面,梁武帝对达摩是毕恭毕敬,视为上宾,看着眼前这位高僧,梁武帝美滋滋的,就等着达摩启齿夸自己呢。成果,达摩两眼一闭,气定神闲,一言不发。氛围有些为难,这时恰好一阵清风吹过,房檐悬挂的风铃随风而动。梁武帝满脸堆笑,没话找话说“风吹玲动”,达摩说,不是铃动,是心动。一句话把梁武帝给噎回去了。


建庙拜佛没功德

慢慢的两人就开端谈论佛法,聊着聊着就谈起了“功德”,梁武帝这时候来精力儿了,满脸堆笑问达摩:“嘿嘿,朕这一生,广造庙宇,多为布施,缮写经文无数,大力弘扬佛法,您看看,我这功德,怎么样?” 本认为达摩得对自己好一顿夸。没想到,达摩都没正眼看梁武帝:“没有功德。”

梁武帝一听,嘴里直嘬牙花子,心想,这印度高僧这是真不会说话!“好吧,依你说,如何做,才算有功德呢?”梁武帝心想只要你能说出来,我总有方法能做到。达摩笑了笑,答道:“你做的这些乃有为之举,徒具情势、不足挂齿的小德;就好比人的影子,又如,镜中花、水中月,看似有,实则没有。真实的功德是美好圆融的佛法智慧,忘掉自己,到达空寂无我的境界。这样的功德,那可不是靠世俗的有为之举,能够求来的。”

梁武帝一听急了,心想,怎么着?就凭你一句话,敢情我这些年干的这些个盖庙诵经的事,都空费!这不成啊。接着问:“请问巨匠,圣人所求的最高真理又是什么呢?”达摩答复道:“本一同性,其实无圣无贤。”那意思是说,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世人眼中的凡人和圣人在佛家眼里都平等,不过都是执于世间的名利情而已。

梁武帝心想,既然圣人和凡人像你说的,都是一样的,那我得问问你,你到底算是圣人哪,还是凡人呢?“那么在我面前和我说话的资源网这个人是谁呢?!”。达摩答复得更绝:“这个人我也不认识。”

梁武帝一听这话,心里这个气啊,心想这是印度来的高僧么?这分明就是个杠精啊!其实达摩说的这句话是有来历的。当年达摩还是南印度“香至国”储君的时候,心中就有一个谜团,“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为懂得开自己心中的“世纪疑问”,这才出家修行,法号达摩。按理说,此时的达摩,也没到达美满的境界,也确切无法认识到自己最终的性命状况,所以顺口就答复说不知道。可是梁武帝哪有这么高的悟性啊。最后,两个人越聊越聊不到一块去,梁武帝干脆,只撂下一句“话不投机”,起身拂袖而去。


没想到,这次历史性的见面,就这样不欢而散。此时的达摩,心里也明确了,像梁武帝这个被世人以为一心修佛的皇帝,也只不过在寻求情势,并非真修之人,更不能成为自己衣钵的继承人。想起了师父临终前,让自己到北方去,于是达摩分开梁武帝的都城,持续向北方而去……

这边,梁武帝把自己的遭受告知了身边的国师,国师可是个修炼有素的僧人,一听不对劲,赶紧问现如今这位高僧人在何处啊?梁武帝说,不知道,估量应当是走了。国师大念一声“阿弥陀佛”。那达摩法师乃是得到了佛法真传的高僧,此行一定为弘扬佛法而来。梁武帝一听国师这么说,也认为好像自己太过莽撞,怠慢了高僧。怎么办呢?赶忙下令,派骑兵赶紧去追,无论如何也得把达摩祖师给我请回来。

一苇渡江

打皇宫里出来,达摩一刻也没闲着,日夜兼程地朝北方赶去。这一天,走着走着,眼前涌现了一条大河挡住了自己的去路。只见,这条大河,水流湍急、波澜汹涌,突然听到身后面有大队人马的声音。达摩回头一看,果不其然,梁武帝派的骑兵追来了。此时,去意已决的达摩,随手就在江边折了一支芦苇,一挥手,扔在江中,纵身一跳踏上芦苇,乘风破浪,朝着江对岸疾驰而去。追来的十几个骑兵,个个看傻了眼。

少林寺传衣钵

五岳嵩山中的少室山,群山巍峨,层林密布,少林寺故此得名。达摩走到这里顿时认为心境舒服,佛门净地,理应如此,自己便踏入少林寺内。一听说印度高僧达摩亲临少林寺,寺院可开了锅了,主持方丈赶忙带着众僧团列队迎接;这边支配后厨预备上好的斋饭,扫除禅房。老方丈再三请达摩为众僧讲法,只见,达摩坐在讲坛之上足足一个时辰,一言不发,突然之间起身离席而去,留下一众僧人,面面相觑,谁也搞不懂,这念的是哪门子经。


达摩是用这种办法点化大家,修炼的基本,在于安宁静静地向心坎修炼自己,不在于轰轰烈烈的表面情势,只是众僧人没有人能够体会,这就是没有缘分。达摩感受到自己的衣钵传人就在这少林寺,或许是这个人还没有来,或许是自己的修为还不足以去选择衣钵传人。于是达摩就在少林寺后山的一个山洞中,打坐入定。这资讯可就传开了,都知道少林寺来了个外国和尚,在这里打禅不动。

这一坐就是九年,日积月累,身上早已落了厚厚的一层尘土,身上都长草了,甚至影子都印到了石头里。这一天,有位僧人慕名而来,二话不说,扑通,就跪在了达摩的洞前,长跪不起。这一天,天降大雪,雪越下越大,第二天凌晨,只见洞外的那位僧人,半个身子已经埋在雪中,只剩下上半身仍旧直挺挺地立在雪地中,毕恭毕敬。这时,达摩说话了:“你在风雪中跪着这么久,有什么事求我吗?”

僧人赶忙说:“弟子有一个欲望,请师尊收我为徒。广传佛法,普度众生。”

达摩说:“佛法是无上的妙道大法,怎么能轻易收徒传人?除非这上天降下来的雪,变成红色的。”这僧人想了想,从自己的怀中掏出一把刀,手起刀落,斩断了自己的左臂,噗,一股鲜血喷出,顿时将雪地染红一片,自己右手把这断臂恭顺的放在了达摩面前,以示自己修炼的诚意与决心。最终,达摩被这位僧人的忠诚和大胆所激动,答应收他为徒,并赐名为慧可,这就是禅宗的二祖,两个人也造诣了一段师徒恩。


有人把这段典故总结了一副对联:“一苇渡江何处去,九年面壁待人来。”

只履西行

据史料记录,达摩在少林寺将衣钵传给慧可之后,自己就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五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长年一百五十岁。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巨匠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巨匠的纪念。

据说,几年后有人在西域遇见达摩,手持杖禅,挑着一只鞋子向西方归去。皇帝听说此事,认为很奇异,于是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棺材里面只有一只鞋子。这时人们更加信任,达摩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衣钵传人完成了使命,功成美满。


下一篇:健康小食品(自制八种健康零食,五一出去玩)
上一篇:网管技术(作为一名技术网管必须要懂哪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