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官府菜(你所不知道的谭家菜!)

2022-10-04 03:24:4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13

谭家官府菜(你所不知道的谭家菜!)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一直是人生的头顶大事。

对于平凡的老百姓来说,能解决温饱问题就已经很不错了。可对于那些富贵人家,在吃的方面他们就非常讲求“色、香、味”俱全了。

尤其在封建社会里,许多文武百官在饮食上更为讲求,竟不惜消费重金聘任名厨主理饮食。一时光使得各高官巨贾们“家蓄美厨,竞比成风”,因此就形成了“官府菜”。在京城,传播最广的官府菜是清末时代的“谭家菜”。


01 谭家“榜眼菜”

谭家的老宅是岭南大户人家特有的“镬耳大屋”,这座巨宅,是谭瑑青的祖父谭莹修建的。谭莹在世时曾是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时代有名的大学士。

谭瑑青的父亲“谭宗浚”,十五岁就中了举人,二十八岁中进士,而且还是进士第二名“榜眼”。谭宗浚和他的父亲谭莹还一同被记录于《清史稿》中的《清代学人列传》。

谭宗浚后入京师“翰林院”为官,置府邸于“西四羊肉胡同”。他一生不爱财,不好色,独单最爱各种珍肴美味。就连家中的几位姨太太,都是从广东老家娶回的粤菜高手。

谭宗浚曾经督学四川、还做过江南的副考官,所以,他只要到一个处所,便会遍尝当地美味,不光吃了还会记着当地各种菜的作风和美味,回去以后便让家里的厨子进行仿学。几经糅合,兼收并蓄,却也有其奇特的风味。

《旧都文物略》中云:“北平为皇都,谊华素鞒,一饮一食莫不精致讲究。市贾迎合,不惜努力研求,遂使旧京饮食得成经谱。”正是在这种气氛之下,谭宗浚在与同僚之间的相互宴请之中,谭家菜一时名噪京城,成为了京城独具作风的私家菜——“谭家菜”,因他是“榜眼”,大家又都把谭家私房菜称为“榜眼菜”。


1888年,谭宗浚因性情耿直,不畏强权,得罪了一些权贵,被贬去云南任粮储道。谭宗浚不愿赴外任,提出辞职,可朝廷又不许可,最终愁闷成疾。向朝廷告假回岭南休养,但却在回乡途中不幸郁郁而亡。此时的谭瑑青还不满十五岁。

自此,人走茶凉,谭家的“榜眼菜”也只成为了京城权贵们的记忆和传说。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和光绪皇帝都逃离北京去了山西。谭瑑青也不例外,带着一家老小,抛下了京城旧居,逃回了广东老家南海。

02 被朝廷选为“拔贡”

谭瑑青继承了祖父和父亲身上的书朝气,也对桌上的饮食美味最感兴致。他爱好舞文弄墨,喜好珍藏品鉴。

1905年,朝廷破除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测验,谭瑑青因亲眼见证了父亲的逝世,所以迟迟不愿去应试科举,最终也错失了科考。

但是,作为一名读书人来说,没有了科举测验,家里又没有靠山,也没有出国留洋的背景,谭瑑青要想在朝廷谋得一官半职,几乎是不可能了。


好在运气好,朝廷撤消了科考以后,这一年又分离组织了生源,进行了一次特招:只招“拔贡”和“优贡”。谭瑑青被选中为“拔贡”。

“拔贡”是贡生的一种,也是贡生中最高的等级。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最高学府,贡生就是国子监的保送生。贡生又分为拔贡、优贡、副贡、岁贡和恩贡。

以前,每隔六年选一次拔贡,到乾隆时代,朝廷提拔贡的规则改为了“酉岁”,即每隔十二年才选一次。所以才有了“举人好考,拔贡难求”的说法。谭瑑青于是就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届的拔贡生。

此时三岁的溥仪刚刚登上皇位,谭瑑青被授予为“邮传部员外郎”一职,官职为从五品。在岭南蛰居九年的谭瑑青,终于可以实现重振谭家菜的抱负。


03 羊城美食--江家“太史菜”

谭瑑青的正房太太是他的亲表妹,他们的情感特殊好,唯一不幸的是,不能正常生育。每次不是流产就是逝世胎。因为那个年代,人们基本还不知道近亲结婚的伤害。

后来,两人只好认命,大太太开端帮他物色姨太太。因为谭瑑青重视美食,所以,大太太帮他张罗的两位姨太太不仅年青貌美,而且也有一手好厨艺。尤其是三姨太“赵荔凤”,还不满十八岁。以前是大太太身边的侍女,出身清贫。虽没有念过书,但是人聪慧勤快,很快就在谭家学得一手好菜。

在南海,不光是谭家的“榜眼菜”出名,江家的“太史菜”在当地也是十分出名。

江家祖上是号称“江百万”的巨富茶商,江孔殷则是清末最后一科进士,在京城入翰林院授职庶吉士,因为广东人称“点翰林”为“太史”,所以岭南人一直称江孔殷为“江太史”。

江太史的府第在全部广州城里,仅次于资源网当时的四大首富“潘卢伍叶”。仅在广州河南(广东人习惯称珠江南岸的海珠区为河南区)的同德里就占了四条街,是河南第三大宅第。


江太史是羊城著名的美食家,一生娶了十二位姨太太,而且个个都是做菜的高手,直到现在,江家的“太史菜”,还一直被羊城人津津乐道。

谭瑑青每次去江太史家,江太史的十二位姨太太便每人呈上一道拿手菜,十二个菜刚好凑成一桌,令谭瑑青十分爱慕。

谭瑑青去北京述职之前拜别了江太史。

因大太太不愿回京,谭瑑青便带着两位姨太太和几个仆人,在黄埔码头登上了船,逆水而上,十几日以后,终于达到京师。

04 遇知己“袁克文”

回京后的谭瑑青,整理好了父亲以前置的谭府,拜会了父亲以前的同僚“鹿传霖“。也携重礼去拜见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徐世昌”,即今日的邮传部尚书,将来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


从此,谭瑑青在京城开端了他的迂回人生。这一年,是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这是中国最后的王朝。谭瑑青任大清国的邮传部资源网员外郎。

谭瑑青回京师不到一年,谭府又恢复了往日的热烈。谭家每日几乎高朋满座,曾经冷僻的西四羊肉胡同又是车水马龙。

谭瑑青的姐夫陈公睦任职于朝廷的外务部,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姐姐资源网叫“谭祖佩”。

岭南的豪门贵族一直嗜吃成风,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女子厨艺大赛,凡是得到冠军的就被封为“女易牙”。谭瑑青的姐姐就得过冠军,曾被封为“女易牙”。

谭祖佩知道弟弟来北京以后,而且又听说谭家菜又恢复了往日的名气,住在天津她,便也想搬到北京跟他住一起。

谭瑑青与姐夫商讨后,约好了去接姐姐来北平的日子。在天津那一天,谭瑑青见到了袁克文。两人从此一见如故,视为知己。

袁克文是袁世凯的第二个儿子。是著名的风流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吃喝嫖赌也样样在行。但人们对他的评价是:爱风流,但不放纵,喜青楼,但不龉龊。


袁克文曾在吏部任员外郎,后因为他老爸袁世凯解聘,所以他也辞职追随父亲回河南项城了。

谭瑑青早就听闻袁克文的才干,而且也在朋友那见过他的字画。又跟他一样酷爱京剧,爱好美食。所有志趣无一不跟他相吻合。所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预备宴请袁克文吃谭家私房菜。

05 宴请袁克文

谭瑑青预备用谭家最高品位的宴席规格——“燕翅席”。

燕翅席的预备时光比其它菜要长,尤其是吊汤。而且所选用的茶具和餐具,不同的客人,选用不同规格的茶具和餐具。谭瑑青宴请袁克文当然要选最好的,只因为他们志趣相投。

袁家二公子袁克文从天津来京师赴谭府宴,同席的各位名士也认为倍感荣光。席间还请来了名满京津的京戏名角“杨小楼”来作陪,使得宴席增色不少。

杨小楼品尝过谭家三姨太赵荔凤的“红烧鲍鱼”后,连声赞叹:“真是戏界无口不学谭,食界无口不夸谭哪!”


前一个“谭”指的是京剧鼻祖“谭鑫培”,别名小叫天。杨小楼正是谭鑫培的义子,也是杨派京戏的开创人。这后一个“谭”当然是指谭瑑青了。

最后,姐姐谭祖佩也为客人敬献了一道拿手大菜:“葵花鸭”。博得袁克文的赞叹。本来,这个葵花鸭也是谭祖佩无意之中学会的。

有一天,北京的气象很冷,煮好的鸭子去了骨头以后,放盘子里一下子就冻住了。谭祖佩把鸭肉切成片,然后放锅里去蒸。她发明冻过的鸭肉特殊紧致,口感也特殊鲜嫩,只味道有点太淡。后来,她参加了香茹片、火腿片,还有鸡油、料酒、高汤去蒸,出锅以后味道就成了现在的“葵花鸭”。

袁克文吃着美味,看着餐具的搭配,放眼望去,所有菜肴都是燕窝鱼翅、山珍海味。所有的器皿古色古香,都是上等瓷器,无不上顶级工艺。不禁发出感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个人的骨子里透着什么气质,只看他桌上的菜便知!”

06 第一次中华民国总统选举

最终频繁的宴客开端让谭瑑青有点吃不消了,但他是个好面子的人,不想让别人看出谭家家底的空虚。其实所谓的“官府菜”也不过是摆排场而已。


谭瑑青为了持续坚持谭家菜的名气,最终决议卖掉谭府的房子,搬去南海会馆住。

南海会馆在宣武区的米市胡同,是广东南海籍的京官捐资购买的。从此,谭家的私家宴会从西四羊肉胡同搬到了南海会馆。

1913年2月,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举办了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10月6日,国会再次选举大总统,这次选的是正式大总统,而不是临时大总统。上一次选举在南京,这一次在北京。

在众议院会场,公民党、提高党和各小党派的议员一共到场759人,按规定需投票三次认真完成这一选举程序则须要两天。

那天,洪帮的首领张尧卿三四千人的所谓的“国民团”,把全部会场包抄了,警告这759名议员说:“你们如果不选出袁大总统,谁也别想走出这个会场!”

在提高党的议员里,大多数是帮瘾君子,因为选举不能带烟枪进去,不一会这些人就熬不住了。扯头发的、撕衣服的、往墙上撞头的等等,简直丑态百出。他们为了早日吸到大烟,都把票投给了袁世凯。


最后,主席汤化龙大声宣告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中华民国最主要的一次总统选举,就这样幽默地停止了。谭瑑青亲历这次荒谬的选举以后,便辞去了议员的身份。

07 袁克文之逝世如伯牙失子期

谭瑑青的身价因他家的私房菜菜也增加起来,但他看涌现世的政客你方唱罢我登场,他怕跟错了人而招来祸端。

对于宴请之人,他也有了新的规定,没有谭家的请柬一律不接待。唯一他的知己袁克文是一个例外,可以随时来谭府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就餐。

民国四年十二月,即公元1915年,袁世凯忽然诏告天下要恢复帝制,他要当皇帝。

得到这个资讯以后,袁克文很气愤,大骂朱启钤、杨度,还有他的大哥袁克定。本来,袁克文知道是他的大哥袁克定想当太子,所以才鼓动他父亲袁世凯当皇帝。而且袁克文早就看出称帝迟早为失败。

更可恨的是,袁克定担忧将来袁克文跟他抢太子之位,竟然还想加害与他。最终,袁克文只能逃往上海远离他的大哥。


最后,“洪宪皇帝”袁世凯当了八十三天的关门皇帝以后,便诏告天下,撤消帝制。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下了诏书却没有举办过登基典礼的皇帝。

在宣告撤消帝制后不到三个月,袁世凯便病逝了。据说袁世凯逝世前最后一句话是:“克定害我!”可见,对于他的荒谬称帝是多么懊悔,这是他一生的人生污点,也是他一生的羞辱。

袁世凯逝世后,袁克文从上海赶回来为父亲吊孝。此时的袁克文已经是上海青帮的“大”字辈。

袁克文最后回到了北京,但他从此以后贫困潦倒,一直靠卖字画为生。不久在天津也成立了青帮,袁克文正式成为了天津青帮的“老头子”。虽说是青帮的老大,但袁克文的日子并不好过,他花钱如水,能卖的东西都已经卖了。

谭瑑青感慨:“昔日王孙,今日落草矣!”

袁克文很久没来谭府了,但是不久,谭瑑青等来的竟是袁克文的逝世讯!谭瑑青只觉心如刀割,当时就喷出一口血来。涕泪长流:“寒云(袁克文字号)已弃我而去,我此生再去哪里觅知己?”

那一年,袁克文只活了42岁。


送葬那天,全天津自发组织起来的青帮们、北京广济寺的僧侣们、雍和宫的喇嘛们、各寺庙的和尚和尼姑们、都排成了四千多人的长队和方队。

还有前北洋政府的总统徐世昌,公民党元老于右任,天津市长……最耀眼的要数那一千多名年青俏丽的女子,她们全都一脸肃穆,身着白衫,头戴白绫,她们是妓女。

谭瑑青不禁想起了竹林七贤的嵇康。谭瑑青说:“从此,寒云已逝世,谭家菜无。”

自袁克文逝世后,谭瑑青开端变相营业,不管是谁,只要想吃谭家菜的,都要自带银子,而且还得为屋主人留一个地位。谭家菜终于告别了官府私房菜的体面,开端慢慢商业化。此时的谭家菜,也的确不再是以前的谭家菜了。

很多年过去了,所有的“官府菜”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唯独谭家菜却完好地继承了下来。


下一篇:地理常识大全(地理常见知识点汇总)
上一篇:白芨种植基地(大闸村建起千亩白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