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简介(何其芳简介资料)

2022-10-03 17:49:59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07

何其芳简介(何其芳简介资料)

何其芳(1912.02~1977.07),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全国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书记处书记。1资源网929年开端发表作品。1952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星火集》《星火集续编》《还乡杂记》《画梦录》,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论红楼梦》《文学艺术的春天》《关于写诗和读诗》《何其芳诗稿》《何其芳译资源网诗稿》等。

何其芳幼年时在故乡读私塾,聪慧好学,中国古典诗词和章回体绣像小说使他入迷,引诱他走上酷爱文学的途径。14岁到万县县城上新式小学和中学,开端接触白话文和新文学。他凭着自己的兴致,读了冰资源网心的《寄小读者》及其诗集《繁星》和《春水》,又读了印度泰戈尔的《飞鸟集》和《新月集》。他还爱好闻一多早期的诗,受其影响很大,开端练习写诗。后赴重庆入治平中学,读至1928年。在几年的城市中学生涯中,何其芳接触到不少新思想,眼界为之开阔,抱负为之激发,幻想为之升腾。他决心“欲成壮志往东下”,走出夔门,去追求自己的前程。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次年,又以优良成就同时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1930年秋,何其芳自沪赴京,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系。由于没有正式的高中文凭,后被除名。1931 年,又入北大哲学系。他后来在散文《还乡杂记代序》中说:“我在大学读着哲学,又是一个偶然的毛病。因为我当初只想到作为懂得欧洲文化的基本,必需明了西方哲学思想的起源和演化,不曾顾及我自己的兴致。”因而,他虽然读着哲学,心却神往着文学,并醉心于诗歌和散文的写作。1935 年,何其芳在北大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去天津的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教书。

何其芳在大学读书和其后教书的岁月,作品计有散文集《画梦录》《刻意集》《还乡杂记》和诗集《预言》。此间,他还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出版过《汉园集》,故有“汉园三诗人”之称。还办过小型文艺刊物《红沙碛》。1937年他因散文集《画梦录》获天津《大公报》文艺奖,由此在中国现代文坛享有荣誉。

1937年抗日战斗期间,何其芳从山东回四川,开端在万县师范教书。他和好友杨吉甫开办《川东文艺》,撰写和组织发表许多宣扬提高思想、鞭挞腐烂现实的作品。后《川东文艺》受当局查封,何其芳赴成都,任教于石室中学。这期间,他又和卞之琳、方敬、朱光潜、谢文炳等同仁开办《工作》杂志。何其芳在上面发表《工作》等文。1938年6月,写了为当时的热血青年广为传诵的《成都,让我把你摇醒》一诗。1938年8月,何其芳与沙汀、卞之琳等人一道,分开成都赴延安。到延安后,很快受到毛泽东接见,被分配到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任教,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鲁艺,何其芳担负文学系主任,除给学员们上创作和文艺理论两门课程外,他还热忱进行创作。就在他参加共产党的那个月里,写下散文《我歌颂延安》,歌颂延安“自由的空气,广大的空气,快乐的空气”。

1939年,何其芳和沙汀随贺龙一二○师去晋西北、冀中抗日依据地工作。

1942年,何其芳加入延安文艺座谈会。此后,他的创作思想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脍炙人口的《我为少男少女歌颂》及《生涯是多么辽阔》,就是这个时代的诗作。它们收集在诗集《夜歌(再版时改为《夜歌和白天的歌》)中。

1944年到1947年间,何其芳曾两次被中共中央派到重庆,在周恩来的引导下做重庆文艺界的统战工作和办《新华日报》。这期间,他写《论现实主义》等论文,以及不少锋利的杂文。这些论文,加上《我歌颂延安》《川陕路上杂记》《记贺龙将军》等散文,编成了《星火集》和《星火集续编》。另外,还有诗作《重庆街头所见》及《新中国的妄想》等,他还担负过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员,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扬部副部长,重庆《新华日报》副社长等职。

1948年初,何其芳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中央工作委员会机关工作,一度任朱德的秘书。不久,到中央马列学院(党校)任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何其芳满怀豪情写下了有名诗篇《我们最巨大的节日》,热忱歌颂“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雷声里出生。”

何其芳曾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结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人民文学》编委等职。1953 年负责筹建文学研讨所,任该所副所长、所长,又任《文学研讨》和《文学评论》主编。

建国后,何其芳除担负行政引导职务外,重要从事文学研讨和文学评论工作。他研讨中国古典诗歌、民歌、新诗在情势上的特色,依据现代汉语的规律,提出了树立现代格律诗的主意,写出了《关于现代格律诗》的专文。同时,又撰写了大批的、有奇特看法的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讨专文。还在《论〈红楼梦〉》《论阿 Q》中,提出了有名的“共名说”。他在这个时代的理论著作计有《西苑集》《关于写诗与读诗》《没有批驳就不能前进》《论〈红楼梦〉》《诗歌观赏》《文学艺术的春天》等。又奉毛泽东之命编了《不怕鬼的故事》。

“文化大革命”中,何其芳受到残暴打击和危害,身心受到摧残。1971年,他从干校回到文研所,不顾高压的政治气象,仍把精神放在中外遗产的整顿、研讨和翻译上,还着手撰写一部以他自己的阅历为基本,反应知识分子投身革命的长篇小说。

1977年7月24日,何其芳在北京去世。其后,他的夫人牟决鸣将他1949年以来的诗作加以搜集,交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何其芳诗稿》。又有《何其芳选集》《何其芳文集》出版。


下一篇:美国万圣节!(美国万圣节几月几日?)
上一篇:哪些水果养胃(哪些水果养胃哪些水果伤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