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中医治疗(中医是如何治疗肝炎的?)

2022-10-03 13:58:5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31

肝病中医治疗(中医是如何治疗肝炎的?)

当前,我们周围的乙型肝炎病人非常之多,据某调查报告,中国有10%的人是乙肝患者。显然肝炎已成为我们健康的伟大威逼,因此我们应当高度看重防治这一疾病。目前大部分的肝炎患者是找西医治疗的,但成果好像没见病人减少,反见越治越多。

不少病人退而求助中医,于是就想知道按中医理论,肝炎应当如何康复。以下我详细地从肝的生理到病理,联合六经辨证以及临床误治来剖析一下肝炎的准确治疗与康复之道。


生理病理

肝炎,顾名思义是肝的炎症。这是西医的病名,中医两千年来压根就没有这样一个名字。中医是如何认识肝以及肝炎的呢?我们先来从中医理论来剖析一下肝的生理病理特色。

肝属木,应东方,其味酸,其性温。肝主升,主藏血。也就是说,凡是人体的阴血要向上升发就必定要依附肝的作用,肝可以从左面把阴血温升上去,这是肝的根本作用。而肝病就是肝的这个功效受到了伤害,病人首先表示的就是阴血左升不足。表示为面色萎黄,乏力,精力不足等症状。资源网木克土,如果肝气过强而损害了脾胃土气,就要导致脾胃土的运化受纳功效受损,病人涌现食欲不振,四肢萎软、困乏思睡、腹胀腹满、黄疸等症状。肝郁不畅,则肝气不舒,气滞则血瘀,因此,病人经常会涌现胁痛,胁痛久则慢慢会发展成肝区硬痛,都与血瘀有关。

由此我们知道,如何能力恢复肝病患者的健康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恢复肝的温升功效。肝喜温恶寒,喜润恶燥,喜升恶降。因此,凡是温的,润的,升的往往都是肝所爱好的,也是可以治疗肝病的。凡是相反的就必定会伤肝,导致病情加重。

先看看肝炎的一些常见症状:急性肝炎早期可有疲惫、发热相似感冒,大约3至5天后热退,因此可能被误诊为流感。之后即涌现消化道症状,包含厌食、恶心、呕吐等,继而涌现眼黄、尿黄、全身乏力等症状。慢性肝炎多涌现全身疲惫无力、头昏、口干、口苦、肌肉或关节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右上腹不适、腹胀、腹泻。严重者可涌现黄疸(皮肤、眼睛发黄、小便黄如浓茶色剂等)。有些病例可涌现肝病面容,表示为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等,还可引起颜面毛细血管扩大,蜘蛛痣及肝掌,有些病人可有脾肿大。

我们按中医理论资源网来剖析一下这些症状,可免于跟着西医屁股后面走,被西医病名所误导,对于准确认识肝炎有极大的利益。

首先这种病人多属三阴体质,阳气素来不足,因此,易受邪客而发病。其早期涌现的是显著的太阳病,但正虚于内,邪客于外,太阳抗邪无力,发烧也必为低热。三五天后,邪自太阳而深刻少阳,发为少阳病之口苦,咽干,干呕,嘿嘿不欲饮食等症。少阳为阳气枢纽,此时如果不能透邪外出,则病邪持续深刻,客入太阴,发为太阴病,涌现眼黄,尿黄,目黄之黄疸以及全身乏力之太阴阳虚证。此时邪初客入太阴,正气未受其损,尚可扶阳抑阴以透邪外出,则邪透而身安。如果见黄疸而辨为湿热,滥用苦寒以创伤阳气,则正气无力祛邪,病邪得以深伏三阴,发为慢性肝炎。所以,所谓的慢性肝炎,必定是阳虚而邪恋。

如果邪气伏于太阴,则表示为腹胀,腹满,腹泻,恶食油腻等症状。从症状上来看,此时的肝炎,其实是中医的脾胃病。人体正气已伤,脾胃升清降浊功效失司,清阳不能左升,浊阴不能右降。可以说,大部分的慢性肝炎即是太阴病。病人平时当属太阴体质,脾阳素来不足,必面色苍白,长腹慢性腹泻之人,邪客则伏入其虚处,缠绵难愈。此时之肝炎,已经不是肝病,而是显著的脾胃病了。

如果伏于少阴,则表示为精力不振,疲惫,但欲眠,面色黯黑,黄褐无华,脉微细等症状。病人必属少阴体质,平时必有手足冰凉、畏寒喜热喜温、环唇苍白等表示。肾阳不足是肝病转成慢性的主因,而扶助少阴阳气才是治本之道。千万莫见炎症而滥用苦寒消炎药,则病情必转而加重,甚至于导致肝硬化。

如果伏入厥阴,则表示为口苦,腹泻,腹痛,食欲不振,胁痛,颜面毛细血管扩大,蜘蛛痣及肝掌,脾肿大等症状。厥阴乃阴阳离合之症结,欲治乙肝要先明厥阴。厥阴为三阴之尽,或阳回而转为少阴,或阳出而转为太阳,或阳绝而转为逝世证,因此,病到厥阴时,全凭人体一点阳气的去向来预知其疾病转归。病及此者,必阴阳错杂,上热而下寒。上热则蜘蛛痣,且多在面部,上肢或者胸处。因为肝主藏血,肝病则血必瘀滞于上。两胁疼痛是邪正交争于肝经所致。肝病多口苦,咽干,头两侧胀或按痛,这是厥阴经证,不可认定为少阳证。腹泻,速度快而不痛,这是上热下寒,阴阳分别的典范症状,不可认定为太阴证。

经过以上剖析,我们已经明白,所谓有肝炎就是外邪自太阳而深伏三阴之病。其初期当开太阳以解表,兼以扶正,则可速效。等病邪深伏三阴,则要认定肝炎是一个阴证,要扶阳气,"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方可,万不可滥用苦寒伤阳之药。

六经辨证论治

对于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症结点。

如果少阴,太阴症状显著,则先去少阴太阴症状为先。不要见肝而治肝,当随证而治。太阴证要扶太阴之阳,用四逆汤为主,兼以透表以祛邪外透少阳。其方必配合柴胡剂。少阴证则以附子汤为主,配合重灸关元穴以扶少阴阳气,培元固本。厥阴病要首先破冰去寒,以四逆汤加减运用数剂,等脉右尺由沉软无力转而稍起略弦,即可换方乌梅丸,以真捣厥阴,引阳入阴而消其阴翳。

若证见上热下寒显著,则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开太阳,扶太阴,枢少阳。若寒邪较盛而疼痛显著,或者低烧不退,则以当归四逆汤合厥阴而开太阳之门。若四肢逆冷,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四逆汤以增强温少阴之功。若太阴寒盛,病人胃脘寒凉胀满而食欲不振,大便溏泄,于附子理中汤加硫磺粉冲服,可直补太阴之阳气。若三阴合病,则四逆汤配合附子汤先扶三阴阳气,认为治本之道。

肝炎是难治病,肝炎指标很难转阴,但为什么难治呢?因为阳虚而邪盛。病邪比拟激烈是一方面,但其基本原因还在于机体的阳虚之本不能完整恢复,医生过于见症治病,见指标而退指标。因此,治疗慢性乙肝就要抓住三阴病这个实质不放,一心温阳,一心扶助正气,则必有完整治愈的一天。阳虚是患乙肝的基本原因,而温阳是治疗乙肝的基本办法,就是要从三阴高低工夫。中医在这个方面有积极的意义,病人千万不要疏忽资源网中医而枉求西医西药。

阳无阴不生,阴无阳不化。看重扶阳的同时,切忌过于干燥伤阴,则病必加重。因此,稍佐酸甘之品以生肝之津液,柔其燥性,亦属必须之举。我常在扶阳大剂中配合当归、枸杞等药,则温而不燥,颇能顺肝之柔升之性。

总之,治肝病的症结就是宁温勿寒。

温馨提醒:

总之,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比自己。如果疑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运用,必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点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应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延误病情。究竟,中医讲求辩证施治,一人一方,能力从基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下一篇:韩国十大女明星排行榜!(韩国十大美女明星排行!)
上一篇:安装工程师岗位职责(安装工程师岗位职责及薪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