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西湖的诗(七首诗赞美西湖)

2022-10-02 19:47:5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60

赞扬西湖的诗(七首诗赞扬西湖)

导读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苏杭二州,既有洪亮的名声,又有如仙境般的美景,这不得不感激唐代诗人们热忱的赞扬。

初唐时代,宋之问在《灵隐寺》中,这样写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诗人站在楼上远眺壮美的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潮,观日出,看江潮一举两得,可谓优哉游哉。此诗一出,使得灵隐寺的名声、人气倍增。


到了盛唐,孟浩然在《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中,霸气的感慨道“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面对汹涌的钱塘浪涛涌来,有如卷起了千万堆皑皑白雪,让观潮的人无不觉得寒气的凛冽。这使得西湖又吸引大量粉丝。

在众多的文人墨客里,如果找一个人为西湖代言,当属白居易。

一、乐天与西湖

白居易,生卒于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今河南新郑。唐代巨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同时登第的元稹共同提倡新乐府活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大夫。

公元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所以他对西湖的爱,爱的深沉,爱的执着。因此他写了大批关于西湖的诗作,如《西湖留别》、《湖上夜饮》、《湖亭晚归》等七首精品诗作。

今天就与大家一起分享,资源网白居易对西湖赞扬诗作中最负盛名的一首《钱塘湖春行》。


二、精解《钱塘湖春行》

杭州古时称钱塘,而西湖则叫钱塘江,因此钱塘湖即西湖。位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西部,三面环山,绕行一周15公里,是绝美的旅游胜地。下面我们来观赏《钱塘湖春行》。

诗曰: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能力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公元824年,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提起西湖,想必你也会自然联想到,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里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个千古名句吧!而读了白乐天的这首诗,仿佛娇柔含笑的西子的容颜就在眼前,配之乐天描述自然天工的妙笔,使西湖显得更加风光亮媚、更加润美迷人。

首联写在美妙的春天,白居易前往西子湖畔踏青,诺大的西湖他却独爱着“孤山寺北贾亭西,”的方向。“孤山”,在西湖的中间,与其它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贾亭”也就是贾公亭。这样,马蹄向着孤山寺的北面,贾亭的西面飞奔而去。

行走间,马背上的白居易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水面初平云脚低”的开阔画面。“云脚”是指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要下雨或下雨初停时。湖水初长,水面才刚刚与湖面齐平,而游荡不定的浮云,压得很低很低,与水面像相连在一起一样交相辉映。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指几个处所。“暖树”指向阳的树。“早莺”指初春时早来的黄鹂。早春的黄鹂鸟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枝上,沐浴在春光中一展响亮的歌喉。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俯视湖畔水边,不知谁家从南方先飞回的燕子,正衔着春天的泥土搭建新窝。

颈联写,不止鸟儿,花花草草们也没闲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能力没马蹄”,“乱花”指纷纷的花。“迷人眼”指使人眼花纷乱。资源网

岸边五颜六色的花朵,渐渐把人的眼睛都迷住了,那些浅浅的青草,才刚刚能够吞没游人的马蹄。

尾联写,这么多的美景,而白居易最情有独钟的则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行不足”百游不厌。“白沙堤”指在孤山的东北面。这解释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最爱好的是西湖的东面,那绿杨浓荫中的白沙堤,这样的美景令诗人余兴未消,也给读者无尽的美的享受。


结语

这首诗短小精干,语言平易浅易,清爽自然。以“孤山”和“贾亭”为起点,开启了一段山清水绿、莺歌燕舞、花香草长的天堂之旅。

白居易用清爽明丽的诗歌作风,既写出浓郁的春意资源网,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情感寄托在风景之中,诗中字里行间吐露着喜悦、轻松的情感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清爽的感受。

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随物赋形,所在充斥”,王若虚评乐天诗语,见《滹南诗话》。


下一篇:辞职报告咋写(辞职信到底该怎么写?)
上一篇:江南四大名镇(你还不知道江南四大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