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7个中国重要传统节日及习俗)

2022-10-02 16:50:1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7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7个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重的民族气味和时期底蕴,如何传承好、掩护好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成为了当今时期的课题之一,下面和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习俗及其特色:

1.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的最盛大、最热烈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春节习俗:腊月三十日,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挂旗、蒸年糕、吃饺子、放鞭炮资源网,除夕守岁,大年初一相互拜年祝愿。如今,漫长的历史岁月已使春节成为象征中国人民团结、幸福、愿望的传统佳节


2.元宵节

每年中国农历正月十五都是中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它的节俗运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办而来。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清明节

在春光亮媚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主要的节日就要数“清明节”了,时光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它风行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域。

清明节俗运动有禁火寒食、扫墓踏青、插柳带花、荡秋千、蹴鞠(踢球)、放风筝、拔河、打马球等。清明这一节气正因注入了寒食禁火、扫墓等习俗,才形成节日。自西周(公元前1000左右)起,就有在墓前祭祀祖先的扫墓或墓祭习俗。


4..端午节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字资源网有“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初五”。而依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化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录:“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5.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少女资源网节。相传来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据《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首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这种乞巧既是乐戏,也是愿望心灵手巧和荣幸的到来。

七夕节最广泛的习俗就是青年女子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各种乞巧运动。乞巧的方法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


6.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说明,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中秋节月亮美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相传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代。唐太宗与群臣欢度中秋时,手持吐蕃商人所献圆饼,指着空中明月笑道:“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即将胡饼分与群臣共食,从此就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名贵,中秋节寄托了人们“花好月圆人团聚”的祈望。


7.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中国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称。

重阳登高,是节日重要习俗。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气。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中药植物,气息辛烈,中国古人以为折以插头,可以防止肮脏邪气的侵袭;燃熏后可以避虫咬,在这“百足之虫,逝世而未僵”之时,熏佩以避之,犹似端午节熏雄黄一样,是很符合传统卫生习惯的。


下一篇:怎么样学做生意(怎么样学做生意)
上一篇:研究生预报名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考研“预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