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天(圆明园被烧毁始末)

2022-10-02 15:07:3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7

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天(圆明园被销毁始末)

所谓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其实是分几步完资源网成的。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合议分派园内珍物。

10月8日,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形式失控。为了掠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产生械斗。

10月9日,法国部队暂时撤离圆明园。

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

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资源网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

一场劫掠,为何会分几步来完成呢?既然已经洗劫一空,为何又要在十天后火烧圆明园呢?





这一切还得从一场外交说起。1860年8月21日,英军突袭大沽炮台。英国外交家巴夏礼交涉劝降。

8月24日,巴夏礼达到天津后调度了联军军队,与钦差大臣进行谈话。巴夏礼发明,所谓的钦差大臣并不能全权代表清政府来拿主张,所以盟军持续向通州行进。

巴夏礼到通州后,两次应用通州政府,获准将部队前进至距城市5英里处。

面对当下局面,清政府对于开放口岸,巨额赔款等条件都表现接收。但是依照中国礼制,见皇帝必需行跪拜之礼。

巴夏礼等人以自己不是中国的臣民为由谢绝跪拜。为此双方辩论许久,相持不下。

清政府接到会谈通报后指导:"必需按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予允许。"巴夏礼拒不接收,扬长而去。

9月18日,巴夏礼一行人分开通州,清政府则指导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39人以叛国罪截拿扣押,为了增长会谈的筹码,押往北京作为人质。





英国的外交官被清廷扣押,这让英法联军有了出师的名头。英法联军借此为由,带兵一路攻入圆明园,咸丰皇帝和众嫔妃仓促出逃。

三日后,皇帝的弟弟奕忻在武力的强迫下向英法联军交还了人质,但39名人质,生还的仅资源网有18人,其余归还的全是尸骸。

被激怒的英国公使额尔金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并在北京城张贴告示,表现十八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之惩戒,作为违背休战协议之报复。

圆明园就这样被英国部队有条不紊的付之一炬,大火连续了三天三夜,烟云覆盖北京城,久久不散。





在大清天下一统的观念里,不磕头就是不承认满清政府的统治。向来以大国自居的清王朝,将西方列国都当做是自己的藩属国,即便是人家打到了家门口,依然把对方当作自己的臣属。

而正是满清统治者这种愚蠢无知的自大,促使圆明园被英国部队二次洗劫,且放火焚烧。

天下一统和各国平等,这两种绝不相容的文明,在双方看来都是极其可笑的。因为磕头的问题,竟然酿成了火烧圆明园的悲剧。这不仅是满清朝的悲剧,更是羞辱。

圆明园被销毁后,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全体许诺了侵犯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离与英、法、俄诸国交流了《天津条约》文本,签署了《北京条约》。

参考资料:《清史》、《清史稿》


下一篇: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哈雷彗星其实最早是由中国人发现的!)
上一篇:如何截取视频(怎样截取视频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