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老人节?(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

2022-10-02 14:22:4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0

重阳节老人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因“九九”有久长、长寿之意。尊老敬老,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资源网德,数千年代代相传。

一、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已有千余年历史,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运动。

孔子以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作子女的,如果仅是能养父母,并不尊重他们,更不能以和颜悦色的态度看待他们,这不算真正孝敬老人。

孟子则进一步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重阳节就被人们看重,如今这个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的“老人节”。

在中国古老的《易经》中,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九”在古数中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敬的神秘数字。

九九重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久长、长寿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九九重阳”就被以为是祝愿老人长寿的好日子。

二、老人节有什么节日意义

九月九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与久长的“久”同音,是长寿的象征,所以我国政府近年又把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也称“敬老节”。

在我国尊重老人,孝敬老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种传统美德也体现在节令风气中。不仅是老年人的福祉,而且是文明提高的体现,更是重阳节的内涵和价值所在。

对于重阳节的意义,将中华敬老传统加以深化和外延,正是作为中华传统基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长辈也许还没成为老人、不须要敬老,但孝道却仍然须要。

如今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度养老不可能,家庭养老是唯一的前途。由祭祖、敬老、孝亲开端,感恩的精力更是能够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气行。

重阳节成为老人家、敬老节是对“尊老、敬老、爱老”的一种传承,所得到的最普遍、最普适的价值,便是“感恩”。

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重阳节的意义,却是永恒的。将重阳节所蕴含的深层内涵进行最大化地推而广之。其中蕴含的传统、内涵和价值,更应为人所真正认知并深深铭刻。

三、中国传统的敬老风气

历代王朝对养老敬老也作出资源网了许多具体规定:周朝每年举办“乡饮酒礼”,用以“正齿位资源网、序人伦、敬老尊贤、息事端、敦睦乡里”。

春秋战国时代规定,70岁以上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老人免二子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全家免赋役;秦汉之际,国度每年在仲春、仲秋举办两次养老礼。

仲秋之月,处所官员,要“按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八十、九十礼有加”;汉文帝规定,80岁以上老人,每月供应大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并规定“凡孝于亲者人帛五匹”

唐朝规定,“男人七十、妇人七十五以上者,皆给‘子侍’”;明朝对老人有三优:一是“尊高年”,二是“设里正”,三是“优致仕”。

朱元璋出生清贫,对老年媪翁,特殊体恤。他“诏天下养老之政”,凡80岁以上贫无产业者,只要为人正直,乡里称善,月给米五斗、肉五斤。

他还下令各州府县,选择德高望重的老人,“凡见官有民患者”,可以上公堂直谏。“三谏不悛”,还可直接报告朝廷。这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今天仍然在大力继承和发扬。

为尊敬温柔应九九重阳节这个“九九,久久,延年益寿”的民俗与吉祥观念,如今将重阳节这天定为“敬老日”、“敬老节”或“老年节”,积极开展尊老敬老运动,为老年人办实事、好事。各位看官,你说呢?

(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

下一篇:讲课的技巧(有哪些讲课技巧和方法?)
上一篇:外出旅游注意事项(外出旅行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