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故事(传统文化经典故事)

2022-09-30 06:59:0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83

传统故事(传统文化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40则,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真理!

一: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痛。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痛,却不是家中有人逝世的悲哀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答复:“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惋惜到了晚年才觉醒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愿望您能告知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哀地说:“我年青时爱好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逝世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自满奢靡,损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看重友情,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纪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慨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智慧小语】每一个耻辱忠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信任来日方长,信任水到渠成,信任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光的残暴,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惠,忘了性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软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资源网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必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时间。

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代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广博,胸怀大志,少年时期奋发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扫除一下屋子,以接待宾客呢?”陈蕃答复:“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认为很有道理。从此,他开端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顿干净,墙壁要坚持清洁,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纷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能力静下心来读书。

三:母熊护子

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关键,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认为很奇异,上前去看个毕竟,成果发明母熊已经逝世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本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所以至逝世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逝世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祥与孝义都到了极处。人类为了贪欲捕杀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四:舜的故事

《史记》中记录,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逝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爱好后妻的儿子,总想杀逝世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格处分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好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聪慧,他们想杀逝世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须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掩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认为舜必逝世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殊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好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智慧小语】: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逝世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高尚,非常令人赞美。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能力让他有机遇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英明的君主。

五:老汉粘蝉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老人说:我确切有自己的方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形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形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物品类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纷的万物而转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为什么不能胜利呢!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事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田地。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

【智慧小语】一个人如果能够消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神,勤学苦练,就可以控制一门过硬的本事。

六: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n)

三国时代,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涯贫苦,整天为了生涯而奔走。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光,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广博。他的哥哥嘲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n)。”

人们很信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邻近的人纷纭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知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应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光: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本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应用的时光来读书学习,以进步自己的程度。

【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涯节奏那么紧,哪有时光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光是可以挤出来的。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光。有个有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当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支配时光。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更;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渡过。

七:鹿乳奉亲

春秋时代的郯(tn)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榜样。

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殊伤心,到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非常激动,想方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为,不应当拖沓,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措。从小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八: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知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需从一根根线开端,然后一寸一寸地能力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资源网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检查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基础究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意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怪,理应乐于听受。对父母的批驳,也要视为一种教导。

九: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逝世,从此他更仔细地照料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畏惧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凉的被窝里,用身材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材。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事,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造诣,后来他当上了以孝著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看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看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好处。用恭顺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妙。

十:陆绩怀橘

三国时代有个人叫陆绩,他特殊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接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答复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理解抑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宝贵。他感慨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格,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度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录,陆绩长大后对国度的贡献相当大。

【智慧小语】陆绩六岁就理解体念亲心的行动并非偶然,实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导。除了父母以身作则外,他还研读经史,无数古圣先贤的居心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十一:元觉劝父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方法,但我有个请求。”父亲问什么请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答复:“父亲怎样教导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养活。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性情难以沟通,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还是应以悠扬的语气劝告他终止不良行动,但不能语言锋利、态度野蛮。

十二:汉文帝侍母

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著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置里里外外的国度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分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料。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当看重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料很主要。当他们生病了,须要抚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我们须要一种爱的教导,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十三:李绩焚须

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顾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姐姐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劳呢?”李绩立即答复:“您病得这么重,让其他人照料,我不放心。您现在年事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遇了。”李绩能这样看待自己的姐姐,实在是难能宝贵。

【智慧小语】:在古代,人们把所有人都当作兄弟姐妹,我们现在虽做不到这一点,但至少也要与家人和气相处。倘若这一分爱都不能付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确切不好说。

十四:卜式牧羊

卜式,是孔子的门生,从小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把地步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多年,他的羊到达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地步房屋。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夸奖。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的君子。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对钱财等身外之物,必定要看淡,如果不执著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发生。

十五:紫荆树

以前有个姓田的老人,他逝世之后,三个儿子决议分家。他们将家产分为三等份,别的财产都已分妥,唯剩一株紫荆树不好资源网处置。他们磋商了半夜,议定次日将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但这树好像有灵性,第二天去截时,它已经枯逝世了。三兄弟十分震惊,以为是天地鬼神的暗示,逆天而行会招致不详,于是决议不再分树,紫荆建立刻回生了。他们大受激动,把已离开的财产又合起来,从此不再提分家之事。

【智慧小语】:人与自然之间,有肉眼看不到的很多奥秘。假如人们彼此不和,引发纷争与战乱,外境上也会涌现风雨不顺、五谷不熟等恶兆。人类要想快活地生涯,并非希求钱财就能得到,而要从自身修养、随顺天龙八部等方方面面加以调剂。


下一篇:现代京剧(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区别)
上一篇:吃中药不能吃什么?(吃中药到底不能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