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与唐太宗(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

2022-09-29 18:29:19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42

魏征与唐太宗(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

魏征曾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哥哥李建成的重臣,他曾经多次劝告李建成早早下手杀掉李世民,以免后患,可李建成没有听魏征的。

图片起源于网络

宣武门事变后,李建成被自己的弟弟李世民杀逝世,李世民做了皇帝。李世民君临天下之后,有人就向李世民悄悄告状,说魏征曾经替李建成出过好多对李世民不利的主张。

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召见魏征,问他:“你为何挑唆我兄弟之情?”

彼时魏征已经是阶下之囚,然而依旧镇定自若、理直气壮的说:“人各为其主。我之前在太子手下做事,惋惜太子当初没有听我的话,要不然,现在坐上皇位的人还不知道是谁呢。”

大家都直冒冷汗,认为魏征要完了。没想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听了魏征这大逆不道的话之后,非但没有责备魏征,反而说:“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用再提了。”

后来,唐太宗重用魏征,还自动和魏征结为亲家。魏征生涯的很俭朴,屋子也很简陋,唐太宗想给他大房子,被他谢绝了。魏征直言上谏,虽经常触怒龙颜,可是后来每当镇定下来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总会以为魏征说的有道理。“贞观之治”之所以国泰民安,魏征功不可没。唐太宗曾把魏征形象的比作自己的镜子,以为可以照出自己的缺陷。

魏征逝世后,唐太宗李世民常常思念地说,自己没了一面心爱的镜子。唐太宗为魏征罢朝五日,亲自为魏征写了碑文。历史上一段贤君良臣的佳话,就此落下帷幕。

李世民砸魏征墓碑

一个是开启了大唐盛世,名垂千古的有为明君,一个是直言进谏,刚直不阿的一代名相,千百年来坊间一直传言其君臣融洽、君爱臣,臣忠君。可为何魏征逝世之后,李世民却将之前君臣之谊以亲手砸毁魏征墓的惨烈方法推翻了呢?到底是何原因,让李世民如此翻脸?

魏征以前向李世民举荐杜正伦和侯君集,说他们学富五车,有宰相之才。不曾想在魏征逝世不久,杜,候被人举报谋反,于是一个被李世民免职,另一个直接人头落地。李世民自然疑惑到魏征身上。自古帝王多怀疑。因为谁都畏惧部下结党作乱甚至起兵篡位,已经逝世了的魏征就这么撞到了枪口上。后来李世民又发明了魏征把自己谏言的资料给史官浏览。这让李世民越想越朝气,一怒之下把将衡山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约都下旨解除了。不过这明没有让李世民解气,他亲自来到魏征墓前,将魏征墓碑咋了个稀巴,一代忠臣魏征,竟落得如此下场。

这是来自《旧唐书》上的记录 ,我们资源网可以透过现象看到实质,魏征的确是直言进谏的良臣,但是他有时过于直接,李世民究竟是一国之君,在众人面前被指出毛病,面子上确定挂不住。有次可见,李,魏二人的关系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良好。

于是魏征逝世之后,李世民长期的压制因为一点儿事情刺激,嘭,爆发了,君资源网臣美谈成为泡影。好在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征战高丽,战败,这时候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开端怀念起魏征,回朝后很快修复了魏征的墓地。

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

玄武门之变前,魏征全心全意帮助太子,不止一次提示太子,让太子当心防备李世民,然而太子并没有放在心上。接下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玄武门事发,李家兄弟相残。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诘问魏征为什么要挑唆他们兄弟关系,其实是想让魏征承认毛病祈求宽恕。但是魏征逝世硬到底,一副宁逝世不屈的架势。李世民才发明魏征刚直不阿、忠心耿耿,认为魏征是个人才,并重用他。魏征感谢李世民不杀之恩,开端全心全意辅佐李世民,并且敢于直言。

贞观之治时,李世民评价魏征:“尽心於我,献纳忠谠。”意思是说,魏征忠心耿耿,为了国度献出良策,李世民现在的功劳,有一大半是魏征的功绩,魏征不愧为“千古之名臣”。

后来,李世民又说:“当政者应该像尧舜禹学习,做一个明君。自从我重用魏征,天下太平,边疆平稳,百姓充裕,可见魏征是多么忠益的人。”

贞观19年,李世民亲征边境,丧失惨重,逝世伤上千,李世民非常资源网烦恼并叹息说:“如果魏征在世的话,他就不会让我去打仗,哪里会丧失如此惨重?”

后来魏征病逝,李世民悲哀欲绝,失常对身边的人说:“魏征逝世,我就少了一面镜子啊。”并留下传世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这句话在生涯中对我们也很有赞助,多听取别人的遇见,对进步自己十分有助。


下一篇:太监如何净身(揭秘太监净身全过程)
上一篇:手脱皮缺什么维生素?(手脱皮缺什么维生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