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风俗(中国10大过年风俗)

2022-09-29 15:09:4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38

过年的风气(中国10大过年风气)

中国过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加上领土广阔,因此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形成了丰硕多彩的过年习俗,今天我们来分享10大过年的风气。

1.拜神

春节前后,古人要拜的神是很多的,包含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拜灶王爷、除夕夜拜福禄寿三神、年初二或初五拜财神、年初八拜太岁、年初九拜玉皇大帝等等。

当然,比拜神还主要的是,要祭拜祖先,他们才是家里最主要的大神,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


2.年夜饭

年夜饭又叫团年饭、团圆饭、围炉。

古人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的习俗,早在南北朝就有记载。《荆楚岁时记》里说,每逢岁末,家家户户预备肉类和蔬菜,守岁迎接新年,家人相聚饮酒,吃团年饭。

现代人吃年夜饭,一般在除夕的下午或晚上,先拜神祭祖,拜祭典礼完毕后才开饭。

中国依照各地风气的不同,会在饭桌上预备一些意头好的食物,比如鱼类寓意年年有余、汤圆象征团团圆圆,饺子代表“更岁交子”、长面条表现长寿、年糕意味年资源网年高级。


3.守岁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熬年。古人在除夕夜晚守岁,所有房子都点燃灯烛,通宵不灭,一家人围炉闲聊,守夜期待新年。

灯火通明,是要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古人用守岁的风气,来表现对新年的等待,对时光的珍爱。


4.春联

春联是一种春节装潢物,用毛笔书法写在红纸上,然后贴在门口或墙上。

春联一般分高低联,字数不限,症结是高低联字数必需要对等。写春联,还讲求对仗和平仄,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需发三四声(仄音),下联的尾字发一二声(平音)。

依照古代通例,贴春联的时候,上联要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不能搞反了。

春联的风气,一般以为是源于古代的桃符或者宜春帖。

贴春联的同时,人们还会贴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窗花等红色喜庆装潢物,统称为贴年红。


5.压岁钱

压岁钱,又名红包、利是。

传说古代有一种叫做祟的鬼怪,一到除夕就出来坑害小孩。有一对夫妻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放在孩子枕头下。半夜,祟进了屋门,预备用手去抓孩子的头,枕头下的铜钱突然发出一道亮光,将祟吓走了。从此,人们就学这对夫妻,用红纸包钱的方法对付祟,称为“压祟钱”,谐音“压岁钱”。

古人用压岁钱的习俗,表达辟邪驱鬼、保佑平安的意头。

压岁钱一般是由长辈给晚辈,尤其是给孩子和没结婚的晚辈。因为压岁钱的特别含义,古人信任孩子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渡过一岁。


6.屠苏酒

古代的人在大年初一,风行喝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用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等中药制成。人们信任,喝了这种药酒,可以驱邪,远离瘟疫。

屠苏,有说是一种茅屋的名字,一位住在屠苏里的神医创造了这种酒,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于是用他住的房子来命名。也有说屠苏是一种药草名。更有传说,是神医华佗创造了这种酒。


7.放鞭炮

鞭炮,古代又叫爆竹、爆竿、炮仗,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没有火药的年代,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赶瘟神,称为爆竹。

古书《荆楚岁时记》记录,正月初一这天,老百姓纷纭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驱赶“山臊恶鬼”。到了宋朝,开端有了用火药做鞭炮的记载。

新年放鞭炮,既有辟邪的意思,也增长节日氛围,所以一直风行至今。


8.舞龙舞狮

龙是中国的古老图腾,传说龙能够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古人在逢年过节,以舞龙的方法,来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收。

而在古人看来,狮子是一种威武资源网有力的祥瑞之兽,可以驱邪避害,舞狮能够赶走衰气,带来好运。所以在春节期间,人们舞龙舞狮,来表达祝愿,增长节日氛围。


9.拜年

在古代,拜年重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向天地诸神和祖先拜年,二是晚辈向健在的长辈叩拜,祝他们新年快活、身材健康。后来逐渐演化成亲戚朋友之间登门互访、表达新年祝愿的社交运动。

在过年期间,年初三是不合适拜年的,因为这是所谓的“赤狗日”、“赤口”,最容易性格暴躁,和人产生口角。其他日子都可以拜年,一直到年十五,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10资源网.接财神

财神是中国人最爱好的神之一,招财进宝,是每一个人的新年欲望。

民间的财神有许多位,有文财神也有武财神,包含比干、范蠡、赵公明、关羽、财帛星君等等。

中国各地接财神的日子也有所不同,一般是年初二和年初五。


除了以上10大风气,中国的传统新年,还有扫尘、置办年货、庙会、赏花灯、游花街等传统运动。的老家有哪些过年习俗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换。


下一篇:舌苔厚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舌苔厚黄是怎么一回事?)
上一篇:水浒传108位好汉的名字和绰号(盘点水浒传108好汉的姓名及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