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发动机制动(什么是发动机制动?)

2022-09-29 10:15:25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6

应用动员机制动(什么是动员机制动?)

经常会有一些老司机告知我们,汽车在下长坡时千万不要用空档踩刹车的方法来掌握车速,而是应当把变速箱放在较低的档位上,应用动员机制动来掌握车速;还有就是万一汽车的刹车失灵了,我们要逐级降档,应用动员机制动来使车速降下来。很多人对此听得是一知半解,这个“动员机制动”毕竟是何方神圣呢?它在汽车的什么处所呢?毕竟有多大的作用呢?下面老侯就来给大家说说,所谓的“动员机制动”毕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来个大家说说动员机制动的概念。所谓的动员机制动,是指在变速器挂入档位的情形下,抬起油门踏板,但不踏下离合器踏板和刹车踏板,应用动员机在紧缩行程发生的紧缩阻力、动员机运转时的内摩擦力和进排气阻力对驱动轮形成了阻滞作用,称为动员机制动。也就是俗话说的"拖着档走"——挂着档不给油,动员机对车没有牵引力,反而是汽车行驶的阻力。一般来说档位越高动员机对汽车的制动作用越小,档位越低动员机对汽车的制动作用越大。


那么这个“动员机制动”是如何发生的呢?下面我们来剖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汽车的动力传递路线:动员机运转发生扭矩并由飞轮传递给离合器或变矩器,然后经过变速箱变速变扭后传递给传动轴(前驱车无传动轴),传动轴将这个已经转变的扭矩传递给汽车的驱动桥,经过进一步降速增扭后,从半轴输出并带动车轮转动,这样汽车就可以行驶了。可以看出,车轮转速的高下和驱动力的大小,与动员机的转速、扭矩和传动体系的传动比有资源网很大的关系,动员机的转速越高、扭矩越大,车轮上获得的转速和扭矩就越大;传动体系的传动比越大,车轮上获得的转速越低,扭矩越大。


以上汽车动力的正向传递路线,如果我们把这个路线反过来看,就变成了车轮驱动动员机运转。假如说动员机由于某种原因资源网不发生动力了,而汽车由于惯性的原因持续行驶,那么此时车轮高速旋转,通过传动体系反作用于动员机飞轮上,驱动曲轴旋转,继而带动动员机内部的活塞连杆组、配气机构、润滑体系、冷却体系等同步运转。由于动员机的内部有很多摩擦副,在运行时会发生很大的摩擦阻力,在进气时还有泵气阻力,同时在紧缩冲程时还会发生很大的紧缩阻力,这几个阻力作用在一起,对曲轴的运转就发生了阻滞作用。由于这个阻力与车轮反向驱动曲轴的力矩在方向上是相反的,此时就相当于动员机阻碍了车轮的活动,这个阻滞作用就是动员机制动。所以,从实质上来说,动员机制动就是动员机内部运转阻力对外做功。


对动员机制动影响最大的就是动员机在紧缩冲程时发生的紧缩阻力。下图是动员机正常做功和动员机制动时的示功图,可以看出,在做功冲程中,二者的差别是很大的,正常工作时气缸内的压力是急剧上升的,而动员机制动时气缸内的压力是降低的。此时的动员机相当于一台空气紧缩机,它不但不发生动力,相反会消费汽车的动能,并将这些动能转化为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所以,动员机气缸密封性越好,紧缩压力越高,动员机制动作用越强。而一些行驶里程较多、动员机磨损严重的车辆,动员机的制动作用就非常小了。


此外,传动体系的传动比也是影响动员机制动的主要因素,传动比越大,动员机的制动作用也越大。比如同一辆车,在一档和五档时,动员机制动作用力的大小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一点,从汽车的驱动力图上也可以看出,档位越低,驱动力越大;如果反过来看,档位越低,对行驶发生的阻力也越大,即动员机制动作用越强。一些老司机在停车后都爱好把变速箱挂入一档并拉上手刹车,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如果手刹车失灵了,应用这个动员机制动汽车仍然可以坚持原地不动。


那么这个动员机制动力毕竟有多大呢?这对于不同的车型和不同的动员机工作状况来说,都是不同的,很难量化。不过我们可以做一个试验:我们把汽车挂入最高级,以时速八十公里的速度行驶,然后突然松开油门踏板,汽车应当有显著的减速作用,然后随着速度的下降,我们逐步换入更低的档位,会感到到汽车的减速越来越显著。如果在这个进程中,减速作用较差,解释你的动员机磨损较为严重了。如果是手动档的车型,我们也可以把汽车停在不大于20%的坡路上,然后动员机熄火,变速箱挂入一档,此时的汽车应当能可靠的停放在坡路上。如果汽车涌现了溜车现象,解释动员机紧缩阻力不足,磨损较为严重了。


在一些卡车上,为了加强动员机制动的作用,会额外应用一些帮助装置,比如排气制动、泄气式制动以及紧缩释放式制动等。此外,重型卡车上还会有电涡轮减速、液力涡轮减速等帮助制动装置,它们的作用与动员机制动原理相似,都是增大传动体系的逆传动阻力,以防止汽车在滑行时车速越来越高。


排气制动是在排气管上装了一个蝶形排气制动阀。通过排气制动开关掌握蝶形阀的开启与关闭,当它关闭时会增长排气阻力,形成排气背压,对活塞施加反作用力,从而到达进步制动功率的目标,相当于在动员机制动基本上,增长额外制动力。


泄气式制动是树立在排气制动的基本上,应用蝶形阀发生的背压或一套掌握机构,使排气门在全体行程始终坚持必定渺小开度,在紧缩行程中,紧缩空气通过渺小开启的排气门“泄出”,使缸内压力降低,减少膨胀进程中紧缩气体对活塞做功,从而进步制动功率。


紧缩释放式制动是在紧缩行程中,活塞接近上止点时,应用液压机构或电磁阀打开排气门,使缸内高压气体消除气缸,降资源网低缸内压力,减少膨胀行程紧缩气体对活塞做功,到达制动后果,紧缩释放式制动依据掌握排气门开启机构构造差别,分为定制式、摇臂式、气门桥式等几种。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用动员机制动作用来掌握车速呢?一般情形下,我们都是应用动员机制动来掌握汽车在下比拟长的坡路时的速度。因为在这种行驶状况下,如果单独应用刹车来掌握车速,很容易发生制动体系热衰退现象而导致刹车失灵。而应用动员机制动作用,即使不踩刹车也可以让汽车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车速规模内,刹车作为备用装置,可以在紧迫时刻应用,保证我们的行车安全。


比如说,我们下一个比拟长的陡坡,我们可以把变速箱挂入三档,然后松开离合器踏板、油门踏板和刹车踏板,汽车就会迟缓的向前行驶,车速逐渐增长,当动员机制动力与汽车向下的重力分力相平衡时,车速就会稳固下来,然后以这个速度安稳的下坡。如果感到这个速度太快了,须要经常踩刹车减速,我们就要把变速箱减到二档,此时的动员机制动力会增大,车速就会逐渐减低,等到动员机制动力与汽车向下的重力分力重新平衡时,车速又会稳固下来,然后以这个较低的速度安稳下坡;当然,如果感到车速太慢了,我们也可以挂入更高的档位,减小动员机制动力,车速自然就会增长。


另外,在北方冬季的冰雪路面上驾驶时,也可以应用动员机制动作用来掌握汽车的行驶速度。由于动员机对车轮有很强的牵制造用,可以将动力均衡的分配给两个驱动轮,这样就可以防止汽车在加速、减速及制动时由于左右作用力不均衡而跑偏、侧滑等现象。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在汽车刹车失灵时,很多老司机都会告知你要逐级减档,应用动员机制动来下降车速,最后让车停下来。这一点在原理上行得通,在事实上是很难办到的,一般来说,动员机制动的作用并不壮大,此时的车速降低较慢,我们很难有足够的时光和距离来逐级降档降速,另外在紧迫情形下人忙无智,也很难有那么清楚的脑筋去操作汽车,所以这种操作意义不大。莫不如应用手刹车或者直接剐蹭路边的障碍物。


必需注意的是:在这个进程中,必定不能挂入空档,也不能踩下离合器踏板。因为动员机制动作用的发生是树立在传动体系刚性衔接的基本上的,如果变速箱空档或者离合器断开了,传动体系动力传输中止,动员机制动作用就消逝了,汽车就失去了动员机的牵制造用,车速会急剧增长,很容易产生失控的危险。另外,我们必定要合理的选择档位,避免动员机转速过高,更不能让汽车越来越快。


大家可能还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主动档的汽车,有动员机制动吗?它没有离合器,液力变矩器不是刚性衔接的,动员机制动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

其实主动档的汽车也有动员机制动作用的。虽然液力变矩器不是刚性衔接的,但是在汽车行驶的大部分时光里,液力变矩器都是处于锁止状况的,就和离合器联合的状况是一样的,所以也会发生动员机制动作用。即使液力变矩器没有锁止,在其内部的液压油也会发生阻滞作用,进而发生动员机制动,这就像我们搅动水也会感到到阻力是一样的。

主动档车型在下长坡时,必定不要把变速杆挂在D档的地位上,而是应当挂入低速限位档或手动模式上,掌握变速箱不要升入过高的档位。因为档位越高,动员机制动作用越小,对汽车的牵制造用越弱,这样就容易使汽车失控。


最后告知大家一个好资讯,那就是动员机制动进程中,是不消费燃油的。此时的汽车会主动的切断燃油的供应,称为“减速断油”,在仪表上显示的瞬时油耗就是零。只有等到动员机转速下降到必定水平,为了防止动员机熄火,动员机才重新开端喷油,这个重新喷油的转速称为动员机的“逆序喷油点”,大部分都在1200r/min左右。而在柴油动员机中,在应用动员机制动、排气制动及泄气制动时,都会同时切断燃油的供应,也不会增长汽车的油耗。只有把这些帮助制动体系都关闭了,才回复供油。有时候驾驶员不当心把排气制动开关给上了,动员机可能会无法启动,或者启动后冒黑烟,加速无力。


下一篇:慢性阑尾炎症状(身体出现这4大症状,可能是慢性阑尾炎!)
上一篇:漏电保护断路器(漏电保护开关到底是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