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是怎么形成的?

2022-09-26 22:22:3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87
01

赤潮又名红潮,是一种水华现象。它是海洋灾祸的一种,当海域内的某种赤潮生物种群有了必定个体数目时,且温度、盐度、光照、养分等外环境到达该赤潮生物生长、增殖的最适规模,赤潮生物即可进入指数增殖期,就有可能较快地发展成赤潮。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活泼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集合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并不必定都是红色,重要包含淡水体系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

“赤潮”,是海洋生态体系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宏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渺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依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目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出现黄、绿、褐色等不同色彩。

海水富养。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涯污水大批排入海中,使水体中渡过养分元素骤增,造成海域富养分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养分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长,增进赤潮生物的大批滋生。

海水温度。海水的温度是赤潮产生的主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产生的合适温度规模。盐度在26-37的规模内均有产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集合供给了条件,易诱发赤潮。

人类运动。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域人口的增多,人类生产运动中的相当一部分工农业废水和生涯污水未经处置就直接排入海洋。同时,由于沿海开发水平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展,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象的变更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产生。

在植物性赤潮产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领会涌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转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滋生,导致一些生物回避甚至逝世亡,损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下一篇: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
上一篇: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