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蜻蜓翅膀前缘上方长有小痣?

2022-09-25 06:27:1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35

01

蜻蜓的每片翅膀前缘的上方都有一块英俊的角质加厚部分,生物学上叫翅痣或翼眼,这是蜻蜓用来战胜飞翔时发生"颤振"的装置,它起着飞翔安稳的作用。

自从1903年人类创造了飞机以来,科学家在研讨不断进步飞机速度时,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飞机飞翔时,两个机翼会产生有害的振动,这种有害的“颤振”往往会造成翼折人亡的事故。为了清除飞机飞翔中的“颤振”现象,科学家找到了抗颤振本事高明的老师———蜻蜓。

蜻蜓凭借壮大的胸肌,扑动两对强硬的翅膀在空中疾飞,一会儿飞快上升,一会儿急速俯冲,飞翔速度可达每秒钟18~20米,翅膀每秒钟扑动30~40次。蜻蜓的翅膀为什么能在这么急速飞翔中蒙受频繁的振动而不折断呢?生物学家在研讨中发明,机密就在蜻蜓的翅膀上。在蜻蜓每对翅膀前缘的上方都有一块色彩较深的角质加厚区,也叫色素斑。它像一颗小痣,称翼眼或“翅痣”。如果把它们切除而不破坏翅膀的其它部分,蜻蜓虽然仍能在空中飞行,但是却像喝醉了酒似地晃来晃去,不能保持正常的扑动。本来,正是“翅痣”的角质组织使蜻蜓飞翔的翅膀清除了“颤振”现象。

飞机设计师模仿蜻蜓的“翅痣”,在现代飞机机翼的末端前缘装置了相似的一块“加厚区”或配重,用以清除颤振现象。从此,飞机高速飞翔时也像蜻蜓一样安稳灵巧,避免了由于“颤振”而发生的飞翔事故。

下一篇:袋装牛奶怎么加热
上一篇:为什么说缝叶莺是灵巧的缝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