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耳朵贴近瓶口为什么会听到嗡嗡的声音?

2022-09-24 17:30:4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5

01

这是由于在我们周围总是有各种务样的声音。这些声音与瓶中空气发生共识,耳朵贴近瓶口就能听到“嗡嗡”的声音,另外,瓶口与耳朵深部之间的空气能发生涡流,这也会发出声音。

把空热水瓶、空瓶子或空水杯等的口挨近耳朵,就会听到嗡嗡声。这是什么缘故呢?这些空容器里并没有什么发声的声源呀!本来,这是声学上的一种“共识”现象。

我们知道,正像水波是水的波动一样,声波是空气的波动;更明白地说,它是空气一疏一密的变更,以必定的速度从声源向四面八方流传出去。

每秒钟疏密变更的次数叫做“频率”,相邻的两个密部或疏部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声音的频率越高,或者说波长越短,听起来声调就越高。

一般说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比如打鼓的时候,鼓皮一上一下地振动,于是在空气中引起声音。

不同的物体,在振动的时候,发生不同频率的声音。比如大鼓和小鼓的声音,频率就不一样。

有趣的是:几乎随意什么容器里的空气(叫做空气柱),也会同发声物体共识。拿一个发声物体挨近容器口,如果频率或波长恰当的话,那么空气柱就会引起共识,而使声音大大增强。

依据声学家的研讨,只要波长等于空气柱长度的四倍,或三分之四、五分之四……的声音,传入容器后就能引起共识。普通热水瓶内部高度大约是30厘米;可以算出,如果有波长为120厘米或40厘米,24厘米……的声音传入热水瓶,都会引起共识。

我们周围是一个声音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存在各种波长的声音;人和动物声音,风和流水的声音,机器和车子的声音。

就是在安静的夜晚,也有从远方传来的各种声音,只是它们比拟微弱,我们不容易听见罢了。在这许多声音里,总有可以引起各种容器共识的声音。微弱的声音经过共识以后就被增强了。一般总是同时有多种波长的声音在那里面产生共识。这就是我们挨近热水瓶等容器口上所听到的嗡嗡声。

由于空气柱短,引起共识的声音的波长也短,因此一个空瓶子发出的嗡嗡声比装上水的瓶子发出的洪亮。

如果容器有所破损,使原有的空气柱的完全性遭到某种损坏,那么,共识的声音也会有所变更。因此,人们往往通过凝听嗡嗡声来检讨热水瓶是否有所破损。

下一篇: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上一篇:一年级拼音音节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