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为何先消灭蜀汉?(司马昭为何先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

2022-09-24 07:36:3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5

司马昭为何先消灭蜀汉?(司马昭为何先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

公元255年,司马师逝世后,司马昭晋位为大将军,加侍中。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立晋国。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在弑杀曹魏皇帝曹髦后,司马昭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曹魏的势力,更是扫清了支撑曹氏的力气。当然,在完整控制曹魏大权后,司马昭愿望通过建功立业,以此资源网为代替曹魏奠定良好的基本。

于是,在公元2资源网63年的时候,司马昭征调18万左右的兵力,正式动员了魏灭蜀之战。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迫使后主刘禅废弃了抵御,从而胜利消灭了蜀汉。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掌权曹魏的时候,为何选择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呢?也即司马昭决议先灭蜀国的理由是什么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昭之所以先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原因重要有三个。就第一个原因来说,是因为攻打蜀汉的成本较低,而想要消灭东吴的话,须要付出的成原形对较高。

《晋书》中记录:“夏,帝将伐蜀,乃谋众曰:“自定寿春已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

在正式进攻蜀汉之前,司马昭就和曹魏的文臣武将商讨,以为自平定淮南三叛之后,曹魏已经很长时光没有进行大范围的作战了。现在,曹魏已经休养生息好了,可以进行停止三国时期的筹划了。对此,司马昭以为,如果灭吴,大略盘算一下,造战船,开水道,须要征调10万人,经过数个月的工作,才可以完成进攻东吴的预备工作。而在这一进程中,不仅须要消耗大批的人力和物力,也和东吴调兵遣将,做好防御的时光。

与此相对应的是,进攻蜀汉的话,不须要造战船,更不须要开通水道,只须要调集骑兵和步兵,就可以进攻蜀国。并且,因为诸葛亮、姜维多次北伐中原,曹魏已经在雍凉二州驻扎了越来越多的兵马了,这些大军可以直接参与到魏灭蜀之战中。

就第二个原因来说,在公元263年的时候,姜维因为担忧被黄皓所害,只能屯兵沓中,这导致蜀汉在汉中的防御非常空虚,再加上后主刘禅昏庸,更容易拿下蜀汉。

《晋书》中记录:“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彼若婴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离绝。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

公元262年,姜维要求将黄皓斩杀,但后主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资源网彼时,作为蜀汉大将军,姜维控制了数万精兵。因此,远在沓中的姜维,很那及时增援到蜀汉的门户——汉中。在司马昭看来,这显然是一个进攻蜀汉的良好机遇。况且,后主刘禅是一个比拟平淡的皇帝,一旦曹魏大军攻入蜀地的话,他必定不会保持抵御到底的。至于后主刘禅最后的表示,确切和司马昭之前预感的情形比拟一致。与此相对应的是,当时东吴在位的君主孙休,则比拟有才能。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孙休在位期间,公布良制,嘉惠百姓,增进了东吴的繁华,也即孙休的才能和程度,显然是高于后主刘禅的。

就第三个原因来说,则是先消灭蜀汉,便利接下来进攻东吴。反之,先消灭东吴的话,虽然也有助于消灭蜀汉,却不如前者那么显著。

《晋书》中记录:“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在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郡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

在司马昭看来,先派遣大军消灭蜀汉的话,可以从巴蜀之地顺流而下,直接水陆并进进攻东吴。从地理地位上来看,蜀汉处在东吴的上游,确切拥有顺流而下的客观条件。并且,蜀汉的兵力只有9万多人,保卫都城成都以及南中等地就有4万,所以,蜀汉能够招架曹魏的兵力,只有5万左右。在此基本上,蜀汉的兵力相对较少,自然也是司马昭优先消灭蜀国的原因。

最后,如果先消灭东吴的话,司马昭执掌的曹魏可能要动用更多的兵力,也即远远不止18万大军。更为症结的是,即便胜利消灭东吴,也不会对进攻蜀汉有多大赞助。在夷陵之战后,刘备只要镇守住永安白帝城,东吴的大军就很难突破这道防线,进入到巴蜀之地。因为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不管从哪个方向进攻蜀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即便先消灭了东吴,也不会显著下降消灭蜀汉的难度。既然如此,司马昭还是决议先进攻蜀汉,而不是东吴。

下一篇:南京旅游攻略景点必去(南京旅游必打卡的10个景点)
上一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