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上都和大都(神奇的元大都、元上都)

2022-09-22 16:07:1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7

元代的商都和大都(神奇的元大都和元商都)

1.航海图上的奇怪发现/

2004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奎中宇想拍一张北京全景航拍图。他找到一个天线空图像,挂在墙上,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但是当他的视线一直沿着中轴线向上时,他的头一点一点地向左倾斜。

在空摄影多年,感觉有些不对劲。中轴线应该是正南正北。怎么会歪斜呢?再试一次,结果还是一样。航拍有问题吗?

隗仲禹立即找到了北京的卫星影像图,并与各种版本的北京地图进行了核对。没想到的是,地图上的中轴线逆时针方向有点偏。这么多测绘专家和制图师不可能都搞错了。中轴线真的是歪的吗?

亏仲宇不敢相信。他决定去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实地考察。

第二,中轴线真的很尴尬

2004年冬天的一天,奎中宇和测绘专家做了一个“从一根垂直的杆子上看到资源网的影子”的实验。他们在宁波路中间架设了一根2米长的电线杆,并在电线杆下沿宁波路中心线向北粘贴了一条6米长的黑色胶带。黑色胶带刚好贴在中轴线的中心线上。

中午,太阳慢慢爬上最高点,木杆向北投下长长的影子。此时木杆投下的影子应该是永定门所在的子午线——真正指向南北方向的线。可以看到,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木杆投下的影子和黑胶带不重合,中轴线确实歪了!

偏斜了多少?超过2度。根据这一结果,位于中轴线北端的钟楼偏离了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子午线300多米。

第三,猜谜之谜

中轴线为什么偏?人们谈论了一段时间。

有人说中轴线偏了,是因为地球两极的位置变了。但是天文学家立即否定了这一说法。因为虽然地球两极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但这只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发生,几百年内看不到变化。不应该说地震影响了什么资源网,因为北京地处平原,大地震很少。

有人说,这可能是当时建设者使用的磁针定位方法造成的误差。然而,中国古代的工匠很早就掌握了精确的测量方法。比如唐代的学者在河南非常精确地测量了子午线,宋代的科学家发现了磁偏角。主持修建元大都城即老北京城的刘、郭守敬,是当时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应该有高精度的测量方法,而不是使用当时被证明误差很大的磁针定位方法。

不是技术,不是本质,是不是有人故意的?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他们对汉人实行了许多民族压迫政策。汉人刘、郭守敬是不是为了反抗元朝的统治,故意偏移中轴线?没有证据。

第四,在北京以外找到答案

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就在隗仲禹的思维走到死胡同的时候,朋友的话让他急转直下。

这是一个关于阿房宫的传说。据说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没有大门,但在远离河北秦皇岛的地方,正好在阿房宫中轴线的延长线上,有两根大石柱。所以说这两根柱子是阿房宫的大门。

这个传说开启了隗仲禹的思维。既然北京是在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修建的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那么北京和忽必烈前生会不会有某种联系,中轴线资源网线的偏移与这种联系有关?

忽必烈是蒙古人,于是隗仲禹找到了从北京到内蒙古的所有地形图。当他把地形图一张一张地连接起来时,一个他从未注意到的地方跳了出来: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北延伸,其延长线直接指向古开平。古开平曾经是元朝的首都,也是元世祖忽必烈诞生的地方!

元朝时,以袁尚都和元大都为都城,因为忽必烈实行“两全制”:冬天在元大都工作,夏天跑回元大都。没想到的是,袁尚都上的设计师也是刘。这样,会不会是刘按照忽必烈的意思,把商都和大都的连线作为北京中轴线的基线呢?

第五,找到古代袁尚都

隗仲禹决定去参观元上都遗址。

元上渡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渡镇东北部。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元上都古城早已成为一片废墟。隗仲禹走在已经无法分辨的古城遗址上,不断用GPS卫星定位器寻找从北京延伸出来的看不见的线路。他很期待,也很担心,如果北京中轴线延长线和元上都遗址的距离太远,那么他自己的猜测就站不住脚了。

当奎中宇手里的GPS显示东经116度12分时,所有参与搜索的人几乎兴奋得跳了起来。这是北京中轴线的延长线,距离元上都遗址的经度只有一分钟,也就是几百米远。但是北京到这里的直线距离是270公里,几百米的误差真的微不足道。要知道看不见的延伸线是几百年前古人用简单的仪器测量出来的。

由于历史上没有中轴线的记载,所以有33个所谓的“右先生”也许除了忽必烈没有人知道他的龙椅是“斜”的。

下一篇:小型宠物犬品种大全(十大适合家养的小型犬)
上一篇:雾霾危害 (雾霾对人体有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