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快餐品牌(2020中国中式快餐十大品牌揭晓)

2022-09-21 23:25:3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12

中国快餐品牌!(2020中国快餐十大品牌揭晓)

简介

没想到,时隔近30年,中式快餐又一次成为了大众的用餐赛道。

海底捞开了一家面馆,西贝力推“低头成长”,并投资了速食油炸快餐品牌。就连我奶奶的吴国平也说,明年她会成为一个与“鸡”类相关的快餐品牌。近日,一份“中国快餐十大品牌”榜单出炉,让大家把目光聚焦到了米饭快餐的细分领域。

文章强调:

中餐快餐早期是如何兴起的?谁有机会成为“中国麦当劳”?

2013-2017年,中国米快餐为何陷入发展困境?怎么破解?

现在的米饭快餐是什么模式?面临哪些问题?

疫情导致市场低迷,但中式快餐因其高度标准化和性比价再次成为消费者和风险投资家关注的焦点。

海底捞、西贝、奶奶家等头部品牌进入快餐领域,让整个行业议论已久,中国快餐龙头的动向也非常抢眼。

疫情期间,老式鸡束撕了宣的员工联名信,在业内引起轰动,随后200元成本的农村大会,让老式鸡出圈,赢得了营销专家的美誉。

6月,西南快餐霸主再次获得红杉资本数亿元融资,将用于扩大门店规模、上游供应链和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火锅和茶一直备受关注,这让人们几乎忘记了。事实上,快餐也是最具潜力的餐饮赛道之一,收入规模、门店数量、顾客单价增长强劲。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快餐行业规模达到1.6万亿,门店数量达到257万家。按照8%-10%的行业增速,到2019年,预计快餐业整体规模将接近2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中国快餐业门店数量预计将接近300万家。

其中,米饭快餐是中式快餐中最大的细分赛道,占比52%。可以估计,米快餐整体市场规格超万亿元,门店数超百万。在这几百万的门店中,有很多优质品牌,可谓是强手。

近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和Hongcan.com联合评选的“2020年中国快餐十大品牌”榜单发布,首次聚焦中国米快餐,评选出十大品牌,其中老土鸡、乡村基地、真功夫位列前三。这份榜单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中国大米快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因为便宜方便,所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然而,中国大米快餐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快餐产业,这是一个近30年的事情。

1987年,肯德基落户北京繁华的前门商业街,生意异常火爆,让国内外投资者看到了内陆快餐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随着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品牌相继入驻,“洋快餐”风潮席卷内陆,其高标准、高效率的企业管理模式让国内食客目瞪口呆。此后,中国大米快餐以“大跃进”的方式发展,跌宕起伏,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个

1997~2012年:

如何才能成为“中国的麦当劳”?

麦肯等洋快餐进入中国时,大陆快餐仍沿袭传统的煮-桌-勺-飞-锅舞操作,质量、价格、服务没有统一标准,连锁复制困难。

然而,在开放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中国快餐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据统计,1995年,中国有28万家快餐店,400家专业快餐公司,2000多家连锁加盟店。快餐年营业额达300亿元,约占餐饮业总营业额的1/4。

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国外快餐化趋势的刺激下,制作连锁快餐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出路,而米饭快餐也迎来了它的第一批掘金者:功夫、永和王、永和豆浆、农村基地、老鸡。

连锁餐饮专家资源网陈启文曾表示,80%的中国快餐品牌都有很强的西式影子,因为他们基本都是靠模仿外国快餐起家的。这一时期,中餐快餐发展最突出的关键词就是标准化,而最先攻克中餐标准化难题的就是真功夫。

1997年,蔡大彪、潘玉海与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一起,研发出“电脑控制蒸柜”,一举攻克了中式快餐标准化的难关,实现了“百店盲目”、“80秒取餐”、“无需厨师”。同时,他们将麦当劳的管理思想植入到企业管理中,让原本的大众快餐店彻底告别了作坊式的经营模式,走上了标准化连锁的扩张之路,门店从东莞一路开到深圳、广州。

与此同时,远在上海的两个品牌开始相互竞争——名称相近的永和大王和永和豆浆,都以油条和豆浆为早餐,同年在上海亮相。这样的巧合一度让消费者认为其中一家是假货,但实际上两家企业之间几乎没有实际联系。

△图片来源永和豆浆官网

永和大王是上海首家24小时营业的连锁餐厅。其创始人林毅傲多次煽动资本帮助品牌快速扩张,而永和豆奶则来自台湾省,通过直销+加盟的策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餐快餐兴起时期,与资本的结合也成为一大特色。资本关注中国米快餐与国外快餐竞争的巨大潜力,品牌方则利用资本的力量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巩固地位。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期待——培育/成为中国快餐第一品牌,成为“中国麦当劳”。

除了永和王,2007年,功夫接受了今日资本和联合投资基金。那一年,全国新开了100家餐馆,2008年,继续新开了150家餐馆。

同年,在西南角,重庆妹子李红创办的乡村基金会正在和资方好好谈,他们很快敲定了第一笔投资。该村基地也开始迅速开店,并于2010年一路前往纽约上市。成为第一个进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中国快餐品牌,轰动一时。

专门做川渝饭和快餐的村基地,上市后努力追赶,走出了川渝。它曾经在北京和上海开店,但是长途扩张并没有产生好的效果。乡镇遇到了中餐快餐需要克服的另一大难题——从区域到全国的品牌力和跨区域管理能力的考验。

同样的问题,在功夫刚进入深圳和广州的时候也遇到过。当时功夫也叫“双种子”,因为品牌力不强,一线市场利润受挫。后来蔡大彪要求叶茂中进行品牌策划,以“蒸”为特色,改名为“真功夫”,扭转了局面。从2004年到2007年,功夫保持了55%的年均增长率,成为当时最有希望成为“中国麦当劳”的品牌之一。然而,2011年,管理家族奋力一搏,推迟了发展。

△村庄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图片来自村庄官网

跨域扩张受阻后,村基也明白了“练内功”的重要性。回到西南后,它打磨和实践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等待下一次进攻全国的机会。

此外,这一时期各地区也涌现出了不少区域品牌,如北京的南城香和河合谷、浙江的老娘酒、广东的都城快餐、山东的潮宜兴快餐等。安徽合肥的老乡鸡还在蛰伏。从养殖行业走过来做快餐的舒从轩,打通了鸡肉产业链,正在低调地把“肥西老鸡”蝴蝶变成“老乡鸡”,准备起飞。

2

2013~2017:

中餐快餐陷入僵局如何自救?

2012年限制三工消费后,餐饮业进入大众餐饮消费时代。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消费升级资源网接踵而来,中国大米与快餐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会在于消费者对西式快餐的热情逐渐消退,对中式快餐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开始关注中式快餐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一个侧面的证据是,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两家外国快餐巨头热衷于本土化,相继推出了中国产品,比如卖油条、烧饼、米饭的肯德基,而麦当劳则推出了新的中国产品。

然而,挑战比机遇更直接、更激烈。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1年至2017年,中国快餐收入从9244亿增长至1.6万亿元,但2013年后增速大幅下降,从18%降至5%左右。

影响首先来自消费市场的变化。一方面,大众餐饮全面开花,不同品类崛起,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另一方面,新一代消费者对食品的品质和多样性以及消费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标准化和工业化的快餐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已经落后。

其次,2011-2015年我国大规模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且多出现在快餐领域,引发了国人对中国快餐的信任危机。比如曝光的快餐巨头骨头汤和豆浆勾兑事件;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迪科等国外快餐供应商相继被曝出即食鸡、伏羲事件等问题,整个国内快餐市场陷入低迷。

市场增长缓慢,叫嚣开1000家店的中国米快餐品牌突然遇到品牌老化问题,开始调整发展策略,但大部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图片来源真功夫微博

功夫董事长潘玉海坦言,2015年是餐饮业竞争最激烈的一年,利润越来越薄:2011年,百强餐饮中快餐企业的利润率约为8.52%,而2015年,这一数字为2.8%。然而,功夫不再坚持开太多店,而是为中式快餐搭建孵化平台,专注于投资业务。

永和豆奶的加盟模式导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但为了进行年轻化转型,他们进行了多元化的战略转型,销售食品豆奶粉,餐饮+食品两条腿走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连锁快餐品牌都在升级。翻新门店,增加数字化设备,更新视觉资源网络系统,或者增加健康菜品,都是传统品牌升级的常见做法,但消费者似乎并不感冒。中餐快餐的发展陷入僵局。有什么问题?

这个行业开始质疑20年前激烈争论的标准化。72街的总裁周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不应该盲目标准化。“西式快餐的特点是标准化,但过分强调食品安全会导致忽视风味和不良口感,需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餐饮行业分析师、灵岩管理咨询首席顾问林悦认为,标准化不是秘密,未来的关键在于品牌战略和产品定位。

餐饮市场正在经历代际更替,以年轻人和下沉城市用户为代表的新消费群体崛起。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传统米饭快餐品牌根据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调整品牌差异化,将其广泛传播并植入新消费者的脑海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2018年至今

中国米饭快餐新格局——争霸

2018年,中国大米快餐领域发生了两件标志性事件。

一是蛰伏在安徽合肥的土鸡,2018年1月完成2亿元融资,一鸣惊人。此后,家乡鸡频频出手。当年7月收购武汉永和,加速了品牌民族化的发展。

另一件事是在深圳一夜之间流行起来的速食油炸快餐。它没有追求极致的标准化和用餐效率,而是强调快餐的品质和用餐体验感,引起了食客的极大关注。一时间,速食油炸快餐风靡各地,功夫、72街等众多知名快餐品牌纷纷效仿,推出速食油炸店。

头部品牌的积极作为,以及创业品牌基于市场做出的模式思考和调整,为这一品类注入了强心剂,赋予其新的活力,中国米快餐新格局逐渐形成。

以新发布的“中国快餐十大品牌”榜单为例,虽然榜单上只有10个品牌,但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中国米快餐发展的缩影:

一是一些积极进行品牌升级的传统中式米饭快餐品牌成功焕发新生和转型,品牌势能进一步增强。

比如以村为主,老土鸡,真功夫和老大叔,积极调整自己的品牌定位,探索新模式,发展迅速。在疫情冲击下,老鸡仍在加速全国布局,2020年门店总数将突破1000家;今年,村基还获得红杉中国数亿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门店规模。另据报道,其可能寻求a股上市。

二是将单品细分为大趋势。

一些中国快餐品牌抓住一个单品,实现了另类的崛起。比如现在已经有400多家有排骨和排骨的店,他们也在疫情中逆势开店。前不久,他们还高调为全国招募合作伙伴;在陶罐饭领域,除了上榜的香塔沙陶罐饭,在沪深耕的谭天稻香已经有260多家门店。

△图片来源莱斯先生微信官方账号

第三,油炸快餐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

简单的标准化和快速的用餐速度不足以衡量米饭快餐的质量。如何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用餐体验,是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油炸快餐的快速扩张,向村基的子公司莱斯先生在四川、重庆、湖南、江西等地深耕。今年,他在上海开店,现在他有440多家直营店。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莱斯先生为武汉的防疫人员提供了免费餐食,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此外,台资口味上榜也值得关注。【div】【/div】台资风味成立于2014年,以桌面外卖进入市场,现已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设了1000多家门店,是唯一一家门店超过1000家的中式米饭快餐品牌。近年来,外卖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外卖中米饭快餐的探索也逐渐成熟,与线下餐饮业务形成互补。

总的来说,中国的米饭快餐再次迎来了快速发展和壮大的黄金时代。区域市场的龙头品牌已经形成,但是全国的龙头品牌和上市公司还没有出现,未来的发展空还是很大的。

△图片来源家乡鸡微信官方账号

可以预见,中餐快餐下半年将是一场区域霸权走向全国、争夺第一品类的激烈战争。然而,在从地区走向全国的过程中,品牌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小。

首先是人才的招聘和培养。【div】【/div】随着连锁餐饮品牌的快速扩张,人才的储备和培养直接影响扩张的质量。

二是跨区域连锁经营能力的提升。餐饮业对卫生和服务的要求较高,不同地区的口味和消费习惯也存在一定差异。要成为中国连锁中式米饭快餐企业,必须在管理上有突出的表现。

第三,供应链的延伸建设。供应链关系到门店之间产品质量和口味的一致性,是区域扩张的基本保障。

未来,在中国快餐的大赛道上,谁能成为无可争议的第一品牌,赢得“中国麦当劳”的大旗?我们将拭目以待。

下一篇:梦想的故事(5个关于梦想的励志故事)
上一篇:脚背疼是怎么回事(导致脚背痛的原因可能是这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