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022-09-17 09:40:16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4

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国家统一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国家统一的物质保障。

每个国家都是由某些民族组成的。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除了汉族,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少,传统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的各民族的总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们的重要国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不平衡性依然存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中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种族平等的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和发展程度的差异,没有高低之分;中国各族人民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是国家的主人,依法平等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依法平等履行应尽的义务。

历届全国人大(NPC)都有少数民族代表。自第三个NPC以来,所有确定的少数民族都有NPC代表,少数民族代表总人数的比例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民族团结的原则。各民族人民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和睦相处,友好交往,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没有大团结,谁也活不下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离不开彼此。民族团结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障,是民族团结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原则。在国家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下一篇:2019年第9号台风为什么叫“利奇马”?
上一篇:程序员为什么喜欢夜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