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022-09-17 05:00:39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4

01

治理国家的人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战略任务,科学厘清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内在关系, 清晰揭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科学回答当代中国发展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遵循。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植根于中国土壤的政治制度。其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从性质、目标、路径等方面完整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要义。,这与两院制、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多党制等政治制度有本质区别。在西方国家实施,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立海之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成就表明,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特殊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而这种优势和巨大力量的最根本源泉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

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确保国家政治生活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关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只有紧紧围绕基本原则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确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易帜的“邪路”;为切实保障人民享有更广泛、更充实的权利和自由,确保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让人民扎根当家作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整民族政治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成效显著。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制度、机制、程序、规范和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仍然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才能确保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变色,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始终立足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中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化。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的重大政治判断。

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体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即党在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习主席明确指出:“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这也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和要求。成为执政党后,党的一切主张都体现了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的意志,从而有效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没有党的领导,人民就不可能当家作主。另一方面,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法治是我们党提出来的,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推进法治。党不仅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而且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行动,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相一致,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依法治国的可靠政治保障。

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习主席指出:“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只有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才能更加自觉地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更加全面地推进党领导下的法治建设,凝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巨大力量。一方面,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实基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历史和实践证明,只要人民真正享有当家作主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地位,能够切实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法治的坚实基础。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执法、司法活动,监督法律实施,确保良法善治落到实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有力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在要求依法治国,实现民主政治运行的法治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依法治国放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中思考、谋划和推进,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方面,依法治国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中国宪法以基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果,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领导地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途径,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依法治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实践证明,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光有美好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制度化、法律化的手段作为保障。社会主义法治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依法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为民、依民、惠民、护民。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NPC、政府、CPPCC、法院、检察院按照章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善于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思想成为国家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人,善于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并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维护全党全国的团结,不断提高党的执政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支持和保障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保障人民广泛、持续、深入参与日常政治生活的权利。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进一步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加强人权保障和法治建设,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努力建设法治中国。维护国家法律制度的统一性、尊严性和权威性,本质上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和权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全面坚持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必须严格落实“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部署,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法律对人权的保护水平;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维护人民权利和自由;深化司法体制综合改革,以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让法治真正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下一篇:带老人外出旅游的注意事项
上一篇:冬天苍蝇蚊子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