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火旺(阴虚火旺怎么办?)

2022-09-15 12:57:5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5

阴虚火旺怎么办?)

这几天很多人都在问我,最近老是生气怎么办?仔细看了问,有的人喉咙痛,有的人偏头痛,有的人眼睛里有麦粒肿,生气的症状真的是复杂多样。

为什么春天最容易生气?

因为阳气生长在春天,所以身体的气血也生长在春天。冬季储存在内脏的内热逐渐散发,内热增加。

春天,肝当季,肝气增长,肝火旺盛,肝肾同源,旺盛的肝火带动肾火狂动。

中医有句话叫“冬不藏精,春得温病”,意思是说,如果冬天积累的阴太少,很容易在春天引起温病。

现代人工作学习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导致阴虚。

所以春季上火的症状多为虚火上炎,是体内阴阳平衡被打破的原因。

肾是自然之本,其中蕴含精气。肾精分为两部分,一是肾阳,二是肾阴。

阴具有滋养和冷却身体的作用。如果肾在体内阴虚,整个人体阴液不足,就像锅里的水少了,整个锅就会沸腾,虚火也不会失控,从而出现一系列阴虚火旺的症状。

中医是这么说的,“水浅则龙不生,龙火失位”。

肾火又称“龙火”,本应藏于肾阴,温煦脏腑。但肾阴不足,龙火不能藏,即犯上作乱。如果肝火再次上火,两团火就会交织在一起,形成“龙雷火”,足以燎原。

虚火不能通过清热来解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养肾阴,降火。

用什么药方?

清代名医陈师铎有一个能降火的名方,叫“霍霍汤”,又名“浮山霍霍汤”。

《陈师铎辨证录》阴唐火,原是治疗咽喉肿痛的方剂,但因其功能强大,被后人用于治疗肾阴虚虚火上炎。

阴火汤由熟地黄、巴戟天、茯苓、麦冬和五味子组成。

这个食谱有什么神奇之处?让我们具体看看。

地黄是由地黄的根加工而成的,地黄又称“髓”,顾名思义,是地球的精华。地黄的根系极其发达,向下生长很深,所以它的药效有向下渗透的作用,所以作用于肾脏。

地黄深度吸收大地精华,色泽乌黑,汁浓而丰,封闭作用很强,有助于精气的深藏,即养肾阴。

大量资源网地黄直达肾阴,阴足,虚火不上火。霍霍汤依靠大量地黄持续补肾养阴,引火下行。

麦冬是百合科麦冬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麦冬的块根是中药。中医认为麦冬性甘、微苦、微寒。它属于胃、肺、心经,具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把麦冬列为滋阴润肺的上品,说它“不老不饿”。《医源网志·中参西录》记载:“可入胃养胃汁,增进食欲,可入脾助脾散肺精,平喘止咳。”

五味子有五味,但酸味最醒目。虽然它的性质是温暖的,但它是温暖和潮湿的。可入肺敛肺气止咳喘,入肾养肾固下焦,入心益心气。因此具有敛肺滋肾、生津固精、止泻宁心安神的作用。

麦冬味甘苦,清肺胃热,收敛五味子胃酸,降浮火,养肾阴。

茯苓功效温和,既能除湿,又能伤脾胃。茯苓渗脾泄浊,因为这些肾阴药有些油腻,容易湿热。这时需要用茯苓这种无色无味、甘甜清淡的药来中和。茯苓会湿脾,补脾止泻,有利于脾胃对药性的吸收,还能排除大便虚火。

巴戟天暖肾阳。巴戟天的另一个特点是质地柔软,不温不燥。能滋养肾阳,滋养肾阴,补精补髓。因为味道甜润,温而不燥,既益鸳鸯,又填阴水。

常言道:“善补阴者,必求阴在阳,阴随阳升,泉源不竭”。

所以,加一些补肾壮阳滋阴的药物,可以助阳养阴。

为什么用巴戟天来点燃归元,而不用附子和肉桂?

陈士铎在《辩证录》中对此进行了解释:“如果加上帕吉的温度,水与火会互相帮助,水要下去,火要跟着趋势走。如果加上茯苓作为引子,水火相融,在肾宫里舒服了,就会有琴与琴的和谐。为什么要用桂和热的药?

(归、附)虽然说火是一次点燃的,但毕竟以后水是要消耗的,所以用巴戟天代替归、附,可以点燃并补充水分,这样就没有肾燥的危险了。"

此时肾阴亏虚,虚火旺,犹如锅里烧水,热气沸腾。添加乌头、肉桂等热品无疑会火上浇油。

巴戟天药性温和。虽为温补肾阳之药,味辛甘,属温阳柔软剂。有滋阴益精的功效,火不旺不持久。

引火汤最适合什么样的人?

1.肾阴不足,腰膝酸软,潮热口干口渴,舌暗赤少津液,脉细。

2.阴虚火旺者有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干咳、眼睛干涩、偏头痛、心烦、失眠等症状。

下一篇:重水是什么性质的水 (什么是重水和轻水?)
上一篇:乳清蛋白(乳清蛋白有什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