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型活动策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规划方案)

2022-09-14 10:32:5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63

学校大型活动策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亮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可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新课程标准,努力开发课程资源,脚踏实地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努力形成学校特色。让学生接触社会,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体验、理解、探索、发现等各种学习和活动,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培养成为社会人、现代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本学期,我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为指导,以综合性为特色,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

二、课程理念:

给学生一个空关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前行。

给学生一个探究的体验,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给学生一个互动的场景,让他们自己锻炼。

给学生一个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展示自己。

给学生一个研究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

三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1.实施原则。

(1)充分参与。

全体师生都要主动参与。他们不应该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优等生的专利,而应该秉持多元价值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2)强调情感驱动和自主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标志是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设计和实施相关的课程活动。因此,活动的实施应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兴趣和直接体验,从而构建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场域。首先,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3)强调积极实践和有效引导。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不能“教”,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把有效的指导与鼓励学生主动实践结合起来。在项目开始时,可以指导学生采取各种组织形式,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合作探究,甚至跨班级、跨年级、校际合作探究。在探索课题的过程中,提倡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防止学生尝试。

(4)注重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提供了更加宽松自由的空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设计方案、收集数据、解决问题。同时,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教育情境的互动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对结果的新设计,他们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中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而学生也在不断地发现、思考、创新,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2.实施方式。

(1)研究性学习。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不仅关注“怎么学”,还要关注“学什么”。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以发展个性为目的,学生可以像科学研究一样,积极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培养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包括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反思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3)社区服务资源网络与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接触自然,参与社会实践,使书本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成为活的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4)劳动技术教育。

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互动进行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的手与脑的结合。获得积极的劳动经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

本学期三至六年级以“老游戏”为主体设计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各年级活动主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年级都有所侧重。比如三年级主要培养孩子的调查、访谈、资料收集能力,侧重学生的玩耍,也涉及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领域,但相对简单。四年级着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五年级要在前两年的基础上提高,六年级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5)非指定字段。

学校非指定领域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

主题

举行了一些活动。

三月

春天来了

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家长带领的春游,老师利用班会组织的春诗会等等。

四月

清明节

德育部牵头组织部分学生前往渤海革命烈士纪念园。

五月

学会感恩

母亲节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六月

国际儿童节

每个班级都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每月一次,构建系列化、标准化、特色化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体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学生可以探索、调查、参观、考察、操作、服务、参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丰富了学生的科研方法,发展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课程实施安排。

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实施课时,并在课程表中明确列出。三、四年级各一课时,五、六年级每周三课时(含信息技术一课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集中与分散使用课时相结合。但必须保证学期总课时不被挪用。校门外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实行弹性课时制。

4。班级风格研究。

(1)选题指导。

主题对于活动的成功非常重要。活动内容“新、奇、趣、趣”,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和投入,激发学生的遐想和创作激情,激发学生的探索和表达欲望。我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主题的权利,参与学生活动策划的过程,并及时引导和规范。

(2)方案设计——尊重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民主交流。

(3)社会实践。以社会调查和社会参与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通过走访、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等方式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参与,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帮助学生通过全科实践获得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实现感。要充分开发和重视课外活动基地,如冬枣园、杜故居、烈士纪念馆、部分企业集团等。

(4)家庭经历类型。老师在学校指导学生,寻求家长的配合,以“小项目、长作业”的形式把空的实践活动放在家里,培养学生的能力。

(5)网络查询。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下,在线探究课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紧密相关,实现与外界和网络世界的交流,让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利用我校的特点和优势,将综合实践、科技教育和信息技术融为一体。

(6)设计和生产类型。学生劳动经验的获得和技能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教师主体意识的集中引导和培养。

(7)专题讨论——引导学生自己提问,在自主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讨论。

(8)知识普及——注重知识普及意义的自主建构和应用。

(9)实践活动型——注重学生对实践过程的体验、感悟和探索。

(10)结果交换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及时总结交流前一阶段的活动,展示作品,畅谈心得。

四.课程评估。

1.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趣味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①评价主体多样化。强调多主体参与评价,强调学生、家长、教师参与相关项目的评价。知识场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来完成。情绪、态度和学习方式是由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共同参与的。

②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所学学科,采用多样有趣的评价方式。如:成绩报告、工作评价、展示与交流、技能竞赛、谈判与讨论。(1)问题情境测试:在学期主题活动中设置活动情境,记录和检查相关能力。(2)行为观察记录:评价并记录学生在一个学期内每次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学习习惯、活动情况和活动能力。(3)生长记录袋评价。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学生研究课题的过程记录和成果、活动记录、活动日记、调查报告、项目作业、个人作品等。,以及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评价。

③有趣的评价形式。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1)形象类:红花、拇指、笑脸等。(2)评语:通过作业本、家校联系卡、学生评语卡等。,使用启发性和指导性的评论。(3)展示类:在教室内外充满个性和创意的花园中展示学生的好作品;要求学生展示他们的方法、技能等。

2.对教师的评价。

关注教师组织、计划、管理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效果。

动词 (verb的缩写)课程管理。

为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语文资源网教师兼职,有利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与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融合。学校由教学部门牵头统一培训教师,各年级教学计划一般都有部署。

不及物动词保证措施

1.组织保障。

2.计划保证。

3.教师保护。

以教师培训为导向,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交流研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合作。

4.制度保障。

下一篇:秋季保健小常识(秋天里的养生小知识)
上一篇:音箱声音小(玩好音箱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