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之死(郁达夫之死的历史悬案)

2022-09-10 06:16:54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05

郁达夫的死!(郁达夫之死的历史悬案!)

近年来,根据日本立法,借机解封战后战争年代的部分军警绝密文件和档案,解密了当年被遮蔽的历史真相,解读了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其中就涉及到著名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之死的历史悬案。

▲1944年,郁达夫在印尼苏门答腊与儿子于大牙合影。

日本警察厅的黑名单。

1937年7月24日,郭沫若从日本神户秘密登上“皇后”号游轮,在上海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钱守铁的帮助和护送下回国。为此,日本警察厅于8月7日逮捕了反法西斯抗日特务战士钱守铁等人。根据战后披露的日本《外事警3昭和十二年(1937)》,8月10日,日本警察厅破获了一个由中日双方反战抗日人员组成的“日中人民阵线”间谍组织,并绘制了详细的“日中人民阵线间谍图”。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名字也赫然列在这张尘封了几十年如今又出现的间谍地图上,与他在日本垂直接触的正是郭沫若和金祖同(郭沫若的学生)。

1945年8月29日,郁达夫被从流亡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小镇的家中带走。虽然日本天皇在8月15日发布了投降的圣旨,但在9月17日,日本宪兵在苏门答腊的丛林里秘密处决了郁达夫。日本宪兵为什么要杀郁达夫?这涉及到郁达夫漫长的反法西斯、抗日生涯。

搞抗日救亡运动。

郁达夫和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1913年,17岁的郁达夫随大哥余华去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东京帝国大学,开始写小说。1921年,郁达夫与留学日本的郭沫若、程、张资平、郑等共同创建了著名的文学团体“创造社”。1922年从日本回国后,郁达夫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等任教。1928年后赴上海主持创造社出版工作。1934年任浙江省政府参事,1936年任福建省政府参事兼公报室主任,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同年11月,郁达夫访日,频繁会见日本反战进步作家,引起日本警察厅注意,被列入黑名单。后来在早稻田大学演讲时,他愤怒而猛烈地抨击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东部三省的侵略,被大都会警察局强制缩短行程,勒令回国。此后,他在上海、武汉、广州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坚信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为抗战牺牲。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吹响了全国抗战的号角。日中人民阵线的中国领导人钱守铁、金祖同,日本领导人田中中富、八美三野开始协助掩护郭沫若回国,郁达夫则在中国进行联系协调。当时日本警察厅对郭沫若进行了宪兵和便衣的双重监视。郭沫若在《我是中国人》一文中说:“我的行动一直受到双重监视:一个是罪犯(便衣),一个是宪兵。”此外,郭沫若回国艰难而危险,因为他还需要瞒着妻儿。钱守铁帮助郭沫若回国的计划虽然从7月10日开始,但到了7月20日才最终确定下来。

参加过谍战帮助郭沫若重返华润网。

在这个关键时刻,负责国内联系的郁达夫给郭沫若发了两封非常重要的信,其中一封说:“今天早上郭沫若接到南京打来的电话后,让我写一封信,说是委员会主席借了一些钱,恳求快点归还...今天,强大的邻国受到压迫,民族生命危在旦夕,我们联合起来抵抗外来侵略是理所当然的。”又有书曰:“莫若兄,南京姜欲招弟驾归。我已经先告诉他了。首先,我想让他们办理取消通缉的手续。第二,我想让他们汇一大笔差旅费。这件事应该在十天内完成。”通过以上两封信可以看出,郁达夫参与帮助郭沫若回国,并担任了高层联络员。

1936年11月郁达夫赴日时,频繁接触日本反战左翼作家,如田中角荣、三野幸美、野井冈部等,他们都是日中人民阵线的负责人和骨干。只有这样,一个从未被揭露或揭露的历史悬案浮出水面,那就是郁达夫作为著名作家,在民族存亡的严峻时刻,勇敢地参加了抗日谍战。因此,日本军国主义者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于1936年11月将其驱逐回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警察厅的情报搜集和侦察能力也非常强大。根据战后披露的日本警察厅档案,1928年2月25日,郭沫若为了避免被国民党通缉,在上海惠山码头悄悄登船,离开上海前往日本。几乎与此同时,上海的日本间谍把郭沫若的情报送到了日本大都会警察局。由此可见,日本警察厅对郁达夫参与反战谍报工作相当清楚,并已立案。

被杀的真正原因。

郭沫若回国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厅长。郭邀请郁达夫参加三馆的抗日宣传工作,并担任政治部设计委员。郁达夫还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抗战文艺》编委,郁达夫还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代表团赴台儿庄任特使。1938年,郁达夫应新加坡《星洲日报》的邀请,担任该报首席作家,发表了大量宣传抗日战争的文章。他还组织了“新洲华侨志愿军”抗日,并当选为新加坡文化抗日联合会主席。新加坡被日军占领后,1942年6月,郁达夫和胡愈之流亡到印尼苏门答腊岛中西部的官方城市巴亚。郁达夫以化名赵廉为幌子开了一家酒厂。当日本宪兵发现这个“赵廉”会说日语和写日语时,他被迫当了7个月的翻译。在此期间,郁达夫帮助和覆盖了大量的文化抗日人士和当地居民。由于汉奸的告密,日本宪兵开始关注和调查郁达夫的真实身份,郁达夫不得不将流放地转移到苏门答腊岛西部的小镇巴耶。

1945年8月29日晚上8点左右,郁达夫在家里和三个华侨吃完饭聊天。突然,一个说印尼语的当地青年走过来,请郁达夫出来商量一件事。郁达夫和年轻人出去了几分钟,然后回来对客人说:“我出去后就回来。请坐。”又出去了,当时他还穿着睡衣和木屐,但是郁达夫再也没有回来。

作为一个历史悬案,郁达夫之死历来说法颇多,但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横滨城市大学副教授铃木的专著《苏门答腊的郁达夫》。早在1966年,他就开始研究郁达夫流亡南洋的问题。他在苏门答腊、印尼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最终找到了下令杀害郁达夫的日本宪兵班长。他承认自己下了杀郁达夫的命令。下达命令,宪兵队的班长应该意味着下达命令。他是一个小小的宪兵班长,谁也控制不了生死。这无疑是他老板下达的命令。他传达了这一点,资源网络也传达了这一点。

郁达夫于1945年8月29日晚至9月17日被带走。正是在这20天里,日本宪兵通过调查核实了郁达夫的身份。郁达夫不仅是抗日谍战的高层人物,也是文化艺术界抗日宣传活动的领导者。他也是中国著名的作家,他在战后对日本侵略战争的控诉会产生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因此,日本法西斯在最后关头垂死挣扎,使得郁达夫在抗战胜利的曙光中倒下。为此,著名社会活动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曾说:“在中国文学史上,郁达夫的名字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纪念碑上,郁达夫烈士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来源|读者报作者|张晨怡张虹王其森)

下一篇:南康白起(南康白起的经典语录)
上一篇:辣木籽的功效与作用(辣木籽的功效与 作用及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