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百年孤独 读后感)

2022-09-10 04:01:56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1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百年孤独读书)

这本书多次成为高推荐的首选,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本书之所以成为伟大不朽的作品,不仅仅是因为作者严谨的文辞和娴熟的构思,更是因为这本书带给读者的深刻思考。不同的人可能会联想到一本书的不同内容,甚至截然相反的内容。然而,毫无疑问,一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给观众带来的深刻的精神启迪,这是一本书造成的,其他成功的作品也是如此。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宿命的孤独,这种孤独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埋藏了多达七代百余年。它比岩石更坚固,更持久,比飓风更猛烈,使周围空的气体失去了流动,世界上的一切都变得寂静无声。

孤独是与生俱来的,从与生俱来的孤独,到逐渐与世界建立更广更深的联系,再到认识孤独,逃避孤独,享受孤独,最后与孤独同行。出生之初,我们用“哭”来回应来自陌生孤独的深深恐惧。稍微熟悉之后,待在妈妈的襁褓里“饿着”,一个“小把戏”就能把我们逗笑;后来我们长大了一点。我们被玩具、卡通书和卡通陪伴着。我们努力抵抗孤独,摆脱孤独,甚至努力克服孤独,却不知道自己做不到力所能及的事,就像蜉蝣摇树,螳臂当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明了更多的把戏,有了更多的选择来逃离孤独的资源。锦衣美食、美景甚至党派政治、战争、宗教伦理也是我们抵抗孤独的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终于明白,孤独是无法克服的。我们试图用孤独达成最后的谅解,在不失尊严的情况下签下“投降书”。

《百年孤独》中的“孤独”不是一种固定的形式,它在不同的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我随机选择了其中的几个进行解读。

让我们从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乌·布恩迪亚开始,他遭受了一生都不被理解的“天才孤独”。他是百年古镇马孔多的创始人,有着强烈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来看看他做了哪些疯狂的举动。他不是用家里唯一的骡子和山羊,也不是用从无到有的吉普赛人,而是打算用磁铁挖金子,但在15世纪只得到一副生锈的盔甲。看到吉普赛人带来的凸透镜,他想到用凸透镜的聚光原理发明一种强大的武器,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造成皮肤烧伤溃烂。用简单的导航仪器,最终得出“地球是圆的,就像一个橘子”的结论,换来的只是妻子的暴怒,所有村民都以为布恩迪亚彻底疯了。之后,家中所有的金币在梅尔吉亚德斯留下的炼金炉中与铜屑、铅矿一起熔化,最终只得到一壶恶臭的稠膏。他从未有过知心朋友。随着学习的深入,他近乎疯狂,逐渐走进自己建造的象牙塔,自言自语。最后,他被家人绑在一棵栗子树下,直到孤独终老,留下了他的炼金室和等待破解的羊皮纸。所以,他的孤独是天才对平庸的孤独,是平庸无法理解的天才般的孤独。

这让我想起了为捍卫“太阳中心论”而被教会烧死的布鲁诺,不惜代价捍卫变法真理的谭嗣同,以及固执地坚持自己产品理念却被董事会赶出自己创办的公司的乔布斯。这些人思想深刻,思想先进。当时几乎没有人理解自己。他们默默地承受着自己的孤独,时间会证明他们是对的。

看看二代的阿玛兰达。她患有“怨恨和遗憾的孤独”,这是人们一辈子都无法理解的。她一直在无限的爱和不可逾越的胆怯之间进行着你死我活的较量。我爱上了我的姐姐丽贝卡,钢琴家皮皮,但是这个男人说他要娶他的姐姐。为了阻挠姐姐的婚期,甚至逼她去死,她打算毒死姐姐,却误杀了怀了双胞胎的嫂子。甚至在皮皮转向阿玛兰达之后,阿玛兰达也并没有因为看到曾经深爱的男人回归而感到开心和激动。她讨厌丽贝卡,这是一种像“余是天生的,他天生聪明”的怨恨。没有丽贝卡,这一切坏事就不会在后来发生。她恨自己,让自己天真美好的生命白白死去,这种恨直到她死了才消失。阿玛兰达把自己囚禁在“怨恨”和“后悔”的监狱里,终其一生,她始终无法挣脱,就像生命尽头绑在栗树下的布质资源网恩迪亚拉一样,即使绳子掉了,她也不会动一步,因为她的心已经死了。阿玛兰达在仇恨中用炽热的火焰烧伤了双手,一条黑纱缠绕在手上陪伴着她。她终身未嫁,以处女身份孤独终老。在生命的尽头,阿玛兰达仍然在等待丽贝卡的死亡,一遍又一遍地编织她的裹尸布,等待死亡。

第二代的奥雷连诺·布恩迪亚上校一生都饱受“权力的孤独”和“幻灭的孤独”的折磨,这是不可理解的。《百年孤独》开篇写道:“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连诺上校会回忆起许父亲带他去看冰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奥雷连诺·布恩迪亚上校为“蓝”与“白”的政治斗争发动了32场战争,但都没有成功;他一生中遭遇了14次暗杀、73次伏击和一次处决,但都活了下来。他成了革命军的总司令,成了政府最害怕的人物,变得越来越无情、残暴和独裁。最后他发现自己发动的战争并没有改变什么,世界还是和战前一样糟糕,甚至更糟糕,这让他害怕,让他空虚。迟到了,面对政府的不满,他还想筹钱,入伍,发动新的战争。这只是他的17个儿子一夜之间死去的坏消息。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力量抵抗这个世界了,他把自己锁在布恩迪亚的炼金屋里,日复一日地反复制作小金鱼,铸造它,融化它,再铸造它,再融化它,在无尽的重复中获得片刻的心灵宁静。因为“他知道幸福晚年的秘诀,只是在不失去尊严的情况下,与孤独签订协议”。

除此之外,从死者中“香蕉大屠杀”中逃脱的何塞·卡蒂乌,也在经历着无法理解的孤独。他亲身经历了3000多名抗议广场香蕉种植园压迫的人被武装部队屠杀,尸体堆满了120多节火车车厢。但事件发生后,政府发布的罢工得到了圆满解决,罢工工人得到了较好的安置。这次事件后,暴雨持续了4年11个月零2天。神奇的天气描述让我想起了袁七月的那场雪。最神奇的是,马孔多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当卡蒂奥快要死的时候,他没有忘记告诉他唯一的玩伴小阿尔·卡蒂奥,“你必须永远记住,有3000多人,他们都被扔进了海里”。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孤独,这些孤独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深刻的感知到。

父母会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行灌输给孩子这一代,就像费尔南达在《百年孤独》中经历的那样,她可能是这本书里最可怜的人。出生于没落贵族的她,被父母的“女王梦”蒙蔽了双眼。当吃一块面包时,她不得不把银餐具放在一张长桌上。大小便时,她不得不用刻有家徽的金溺水盆。性交的日期必须严格按照精神导师指定的时间。第二次嫁给奥雷连诺后,她把这些都带给了布恩迪亚家族和她的孩子,她想把女儿培养成最伟大的钢琴家,把儿子培养成教皇。结果,丈夫远离她,整天和爱人呆在一起,女儿也不喜欢为了妈妈弹钢琴。因为母亲发现她恋爱了,就把她送进了修道院,儿子也对当教皇不感兴趣。她没有告诉母亲就早早辍学,然后回到马孔多,靠偶然发现的家族遗产生活。某种程度上,费尔南达是布恩迪亚家族衰落的开始。

让我想起几天前看的电影《仰望》。邓超饰演的父亲从来没有给儿子灌输过什么。他放下高高在上的成人身份,用心和孩子交流。他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感受一切,感受大自然的芬芳和历史的气息,慢慢引导。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正如高在节目中所说,他的硕士学位在他家是文盲,他是工程和建筑领域的硕士。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兴趣,他从清华退学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母亲也没有坚决阻止他。他只说会带着他的吉他,送他去很远的地方,只要他能在一周内回来,就允许他去追求他所学的东西。不过,有意思的一点是,高过了两天。我也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从小就没有强加给我任何东西。

孤独一直都在。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孤独?如何克服孤独?孤独一定给我们带来创伤吗?很多人说他们孤独,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是孤独的。真正的孤独,来自于你无法轻易逃离的内心状态,就像奥雷连诺上校日以继夜地铸造和毁灭小金鱼,就像阿玛兰达日以继夜地编织裹尸布,等待死亡的降临,就像费尔南达沉迷于刻板的教条...孤独有时候来源于心魔,但其实没什么,但你就像被海藻困住了,脚不能动,所以我们需要及时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看书,旅游,交流。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利用这种孤独来创造,蒸发自己的才能,享受内心的平静。真正的孤独应该是内心的充实感。因为心中有一个独立的世界,当与外界交流无法产生共鸣时,你会感到孤独。人越是感到孤独,越是没有朋友,没有支持,越应该尊重自己,努力进步。我的朋友曾经对我说:“你不够好,是因为你不够孤独。”此刻,我突然好像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虽然人们不能忍受孤独,但他们可以享受孤独。

当然,《百年孤独》并不是要教我们一百种抵御孤独的方法。作者通过描写布恩迪亚家族中每个人的孤独,实际讲述了整个家族的命运孤独,反映了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给人深刻的启示和感悟。历史不能重演。最后,随着羊皮纸的秘密一点点被揭开——“家里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马孔多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毕竟,一个已经忘记历史的国家或民族已经没有存在的理由了。“遭受百年孤独的家庭注定不会第二次出现在地球上”也是作者对美的期待。这让我想起了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古代,但我们说,真正存在至今的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古代,因为只有中国文化是同根同源的,我们中国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中国古代五位皇帝,到第一个封建王朝,再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称自己为“中国人的后代”,一定要保护好他们。

在本书中,作者还叙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将拉丁美洲排除在世界之外的怨恨,布恩迪亚家族衰落而死的原因令人深思。如何走出宿命孤独的无限循环?我认为良方是集“包容”“理解”“沟通”“合作”于一体的深层次“爱”。爱可以用来化解个体之间的孤独,爱也可以用来化解群体之间的孤独。

拉丁美洲被孤立了几百年,缺乏与世界的交流,经济、科技与文明国家的差距远而广。这一切的后果就是战争侵略。中国有这样的屈辱历史吗?是的,明清政府固步自封,不屑不愿与蛮夷之地交流,闭关锁国,固步自封,默默忍受着自己的孤独。最后,他们被欧洲列强的坚船利炮逼得打开国门,签订了一系列屈辱国家、割地赔偿的不平等条约。从那时起,香港岛被削减了一点,直到1997年7月1日。这本书不仅给拉丁美洲带来了启示,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血腥的历史事实摆在我们眼前!

下一篇: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感时伤怀)
上一篇:保障房是什么?(一文说清“保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