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常用中药茯苓)

2022-09-09 19:15:1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09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茯苓是常用的中药之一。其药性温和,与多种中药配伍,形成许多中医经典方剂。中医大师何仁先生在临床上爱用茯苓。今天,边肖与大家分享何老对茯苓的解读。看完你会感叹,原来茯苓的作用这么大!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去皮的茯苓皮叫茯苓皮。去皮切好的茯苓叫茯苓块。白色部分称为白茯苓。靠近皮肤的红色部分叫做茯苓。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叫做沈复。常见的茯苓是白茯苓,加工成白茯苓片。

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尿祛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的作用。

1.《伤寒论》用茯苓。

《伤寒论》用茯苓15次。可健脾利湿,解酒安神。

(1)健脾利湿:《伤寒论》用茯苓健脾利湿的方剂有8个,主要与白术、猪苓、阿胶配伍。处方有:五苓散、附子汤、真武汤、朱令汤、麻黄升麻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四逆散加减、小青龙加减。

(2)祛阴止悸:《伤寒论》中有五个方药用茯苓祛阴止悸,主要配伍为白术。处方为:涪陵甘草汤、涪陵桂枝甘草大枣汤、涪陵桂枝白术甘草汤、理中丸加减、小柴胡汤加减。此外,真武汤中,茯苓不仅健脾利湿,还具有除饮、缓解心悸的作用。

(3)宁心安神:《伤寒论》中有两个用茯苓安神的方剂,主要配伍是白术。处方为茯苓四逆汤和柴胡加古龙木里汤。此外,朱令汤中的茯苓不仅健脾利湿,还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2.《金匮要略》用茯苓。

和《伤寒论》一样,《金匮要略》中所用的茯苓,在资源网络中也被用于健脾和饮,其应用由原则变为具体。

(1)治痰饮原则:治痰饮病,《金匮要略》指出:“宜用温药治疗。”他还说:“心下有痰,胸胁枝满晕。桂苓疏肝汤为主。”痰饮病的主要症状是胸胁胀满眩晕,阴邪是饮酒所致,阳气是饮酒所致。灵枢甘汤能壮阳利水,意为“温药和之”。本方中,茯苓用4两,桂枝3两,白术3两,甘草2两。茯苓轻渗利湿,桂枝宣导杨琪,白术祛湿健脾,甘草中气。它也是一种填土造水的药剂。

(2)治痰饮的具体方法及变化:《金匮要略》有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但服用后,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法:如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用于冲气(此方也是主药之一);但气冲已平复,饮邪复起,桂苓五味甘草汤加干姜、细辛归桂(此方茯苓用4两,为诸药之冠)。咳嗽满平,又出现口渴,潮红已复发,治为饮,桂苓五味甘草上半夏汤(本方茯苓用量4两,主药);水肿面热,酒后用灵肝五味加半夏汤(茯苓主药也用4两)等。从这些饮酒病的方剂来看,方剂中使用茯苓是必要的,值得重视。

(3)胸痹的治疗:《金匮要略》云:“胸痹,胸中气塞,气短,以涪陵杏仁甘草汤为主……”此类胸痹多因饮气受阻所致。方中除了用杏仁宣肺利水外,还用茯苓略渗利水,水则导下(本方以茯苓为主药)。

(4)“咽部灼热”的治疗:《金匮要略》曰:“女子若有咽部灼热者,半夏厚朴汤为大师。”“烧烤食物”就是烧烤。咽部有东西堵塞,不能吞咽或吐出。此证多由七情郁结、痰气郁结所致。半夏厚朴汤理气解郁。半夏厚朴汤虽以半夏、厚朴著称,但茯苓量为4两,仅次于生姜。

(5)治“寒滞”:《金匮要略》说“寒滞为赤丸之治”。这种综合征是由寒冷与水和阻塞杨琪引起的。因此,茯苓应与附子、半夏、细辛合用,以散寒沉寒。

(6)伤心证治法:《金匮要略》治伤心证,兼饮喘,用木防己去膏,加茯苓芒硝汤。本方用茯苓4下渗水治疗痰饮证。

(7)“恶心”综合征的治疗:《金匮要略》治“反胃吐渴者饮水,以涪陵泽泻汤为主”。这是脾虚、饮郁、胃不和引起的呕吐口渴证。茯苓半斤是主要适应症。

(8)“心悸”证治:《金匮要略》治心脐下心悸。除了涪陵甘草汤,还有涪陵桂枝甘草大枣汤、五苓散、真武汤,以及后来使用的方子,说“心悸加茯苓。”人们之所以用茯苓,是因为他们服用茯苓是为了利尿和缓解心悸。

(9)皮肤水证治法:《金匮要略》用季芳涪陵紫苑净汤治疗肢体肿胀、四肢聂聂运动。本方茯苓6两,防己、黄芪、桂枝3两,甘草2两。用茯苓的利尿保湿,配合发汗、通阳、养正、固表。

(10)治小便不利证:《金匮要略》用茯苓治小便不利证,包括痰饮、水肿、止渴、淋证、虚劳等引起的小便不利。各证病机不同,病情轻重不同。所以茯苓的方子也不一样。有五苓散、陈印五苓散、朱令汤、瓜蒌去脉丸、真武汤、参芪丸等。

(11)失眠的治疗:《金匮要略》治“倦睡,酸枣仁汤为主”。方中用茯苓安神,帮助酸枣仁养血安神,具有向下导热、清热除烦的功效。

(12)治贴肾证:《金匮要略》中提到的“贴肾证”,是指患者身体沉重,腰冷如坐水,腰重如背五千元,故用甘降灵枢汤(即肾浊汤)。用茯苓和干姜各4两去蟑螂。全方用于治疗脾湿寒阻腰所致的肾虚证。

(13)治虚劳及妊娠病:《金匮要略》用薯蓣丸治虚劳,风风白檀丸也用茯苓,桂枝茯苓丸治妊娠病。

除了上面的仲景方,还有茯苓,历代使用茯苓的医生数不胜数。无非是茯苓的健脾祛湿、除水安神之功。

3.其余用茯苓。

茯苓是我经常使用和喜欢使用的好产品。其主要功能是健脾和中,祛湿利湿。关键在于其他药物的适宜性。

若用于补脾,常与白术同用。中阳不足者常配干姜。常与苍术、薏苡仁同用,宁心安神。常与朱砂混合后与大枣、邓鑫、柏子仁同用。这些也是公知的方法。

治疗肿瘤,我常用茯苓、猪苓,每剂用量15 ~ 20g。这可能是因为茯苓和猪苓的水溶性葡聚糖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

茯苓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补药,各种补药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汤等被广泛使用。《本草正》说:“茯苓补少益多,多服最伤眼。弱者长久极不适合。”虽然这是家族说法,但“少补多益”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什么茯苓被列入利水祛湿一章,却没有被列入补药一章。

对于所有肾阴不足、遗精、遗精以及女性妊娠和习惯性流产的患者,不宜使用。

下一篇:大学生学期自我鉴定(大学生自我鉴定及我的现状)
上一篇:难受的句子(心情不好很伤心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