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号的意思(引号代表什么意思)

2022-09-09 08:50:2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95

引号的含义(引号是什么意思)。

标点符号的使用一直是小学生和初中生的难题。再来重温一下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收集12年。

标点歌曲

句号(。)是一个小点,用它来表示你已经说完了。

逗号(,)很小,有一个尾部,应该用于句子中的停顿。

停顿(,)就像一个芝麻点,单词并列在中间。

分号(;)在两点拖动尾部,系住子句的中点。

冒号(:)是个小点,应该写在后面。

问号(?)像耳朵一样,说了一个问题。

感叹号(!)像一个小炸弹,表达惊讶和感叹。

引号("")就像蝌蚪,里面有引号或者对话。

单词分为单双字,内外字要记住。

省略号(...)六分,意未尽。

破折号(-)是一条短横线,表示解释和话题变化。

书名("")两端尖,中间放书刊名称。

括号(),方括号[],注释词放在里面。

学习标点符号并不难。只有边看边练,才能精通。

第二,使用概况。

名字

标志

用法说明

举个例子

第一期。

1.用在语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安慰性祈使句的结尾。

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结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在反问句的末尾。

你不认识我吗?

感叹号

1.用在感叹句的结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结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比不上他!

逗号

,

1.如果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有停顿,用逗号。

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星星都是星星。

2.如果句子中动词和宾语之间有停顿,用逗号。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一生的精力。

3.如果你需要在句子的状语后停顿,用逗号。

他对这个城市并不陌生。

4.对于复合句中从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使用分号之外,应该使用逗号。

据说苏州有一百多个园林,但我去过十多个。

轻微停顿标记(,)

用于句子中平行词之间的停顿。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个角成直角的四边形。

分号②

1.用于复合句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人们用来表达感情的语言;单词被人们用来记单词和笔记。

2.用于分行列出的项目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结肠

1.用在地址之后,表示提及以下内容。

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

2.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揭示,例如,如下”之后,提及以下内容。

他非常惊讶,说:“啊,是你!”

3.用在整个口语话语的后面,表示它引起下面的分裂话语。

北京故宫有四个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之后,表示解释或指示被引出。

外语书展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时间:上午8: 00至下午4: 00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用在前面的一般话语来概括以上。

张华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李萍进入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一家百货公司当店员: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③引号

" "' '

1.用于写作中的直接引用。

“亏损完全,收益适度”这句格言至少已经流传了2000年。

2.用于需要强调的对象。

古人对写文章有一个基本要求,叫做“有条不紊”。“有东西”就是有内容,“有秩序”就是有条理。

3.用于有特殊含义的词。

这样的“聪明人”还不如少一些。

4.引号内使用引号时,外层使用双引号,内层使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括号④

()

用于文本中的注释。如果一个句子中的一些单词被注释了,所附的注释就在被注释的单词后面;如果你注释整句话,所附的注释应该放在句末的标点符号之后。

(1)中国猿人(全称“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在中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大贡献。(2)写研究文章不同于文学创作,不可能为了“即兴”而把稿纸摊开。(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文化才能有“即兴”。)

破折号

──

1.用于书面解释。

走进金门,穿过宽敞的风厅和衣帽间,你将到达中央大厅,这是大会堂建筑的关键部分。

2.用于突然转换话题。

“今天真热!-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进门的王说道。

3.在拟声词用于声音延伸之后。

“呜─ ─”火车开动了。

4.在列出子承诺的项目之前使用。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空气动力学。

省略号⑤

……

1.用于省略引用。

她轻轻哼唱着《摇篮曲》:“月明风静,叶遮窗棂……”。

2.枚举的省略。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铃铛、水仙、梅花、菊花、山茶花、大花……春、秋、冬的花都挤在一起了!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解释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每个人,我...不...结束...任务。”

6号接头

1.两个相关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有一个连接号。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对于相关的时间、地点或编号,应使用连接编号来表示开始和结束。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使用连接编号指示产品型号。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HAW-4和TPC-3海底电缆外,TPC-4海底电缆也已投入使用。

4.几个相关的项目代表了渐进的发展,中间是连接编号。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猿-猿-古人-来者。

分离点

1.用来划分外国人和一些少数民族名字中的部分。

达·芬奇,努尔哈赤。

2.用于将书名与文章(章节或卷)的标题分开。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诸葛亮传》。

书名标志

《》〈〉

用于书名、文章、报纸、出版物等。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有一个资源网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潭映月》在文中。他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桌子上有一本《中国语言》。《中国工人概论》于1940年2月7日出版。

特殊名称⑦

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下。专名的用法是横向划在专名的下面,纵向划在专名的左边。

司马相如也是韩曙成都人,字长清。

第三,标点符号的使用。

(1)完全停止。

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应该知道。句号意味着句子结束后的停顿。句号的句子语调柔和。

例如:

1.太阳很温暖。(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2.池底有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山丘,有的像陡峭的山峰,有的像高耸的宝塔,有的像一簇簇的珊瑚。(小学《语文》第七册《彩池》)

3.漓江的水很安静,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非常清澈,你可以看到河底的沙子和石头。漓江的水真的是绿色的,仿佛是一颗无瑕的翡翠。(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看到自己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只要一天吃不下东西,就可能起不来。(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鱼钩》)

例1很简单。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告诉人们太阳的感觉。使用句号。

例2是一个长句,把池底几个石笋的图像和四个“你”连接起来,用句号标记句子的结尾。

例3是一个长句,其实是三个并列的句子。它讲述了漓江的三个特点:安静、清澈、绿色。因为三句功能相同,形式相同,联系紧密,所以放在一个大句子里,中间用分号。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的句子,和“只要...只是……”是连接句子的纽带,所以它还是一个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一个大的停顿,即停顿时间较长。示例2和示例4中的逗号以及示例3中的分号不能超过句号。

5.今天是星期三。

6.昨天天气晴朗。

7.关上你身后的门。

乍一看,这三个例子似乎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谁(或什么)做(或如何做)”的造句模式,但经过仔细考虑,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特殊形式的句子,所以都用句号。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句号用不用,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看语言是否表达了完整的意思,能否组成完整的句子。虽然只有一个字,但是可以表达完整的意思,这个字就构成了一个句子。例如:

8.走吧。

9.号码

其中有些是由许多单词组成的,但它们没有表达完整的意思。根据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一个句子的一部分(也叫成分),所以不能视为一个句子。例如:

10.大大小小、四四方方、圆圆的五颜六色的水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如果不是一句话,就永远不能用句号。一个完整的句子可以用句号吗?不,这取决于句子的语气。句号适用于语气语调平缓的句子,不能使用语气较重的疑问句。例如:

11.这是你的面包吗?

12.李黑,把枪放下!

如果把这两句改成句号,那么例11就不是问题,而是告诉你“这个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陈述“李黑把枪放在地上”的动作。

(二)我们平时写作文,在句号的使用上有三个不正确的现象。

一是用得太少。用句号的地方没有句号,段落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比如:13。冯路的凳子坏了,如果他不小心坐在上面,他会摔倒的。李志看到了,记在心里。他从家里带来了工具。放学了,大家都走了,他一个人蹲在教室里修。(练习)例13是由四句话组成的一段话:第一句介绍冯路的凳子坏了,他会掉下去,直到“掉下去”结束;第二句话告诉我们,李知几在心里,终在心里。第三句告诉,李治带来了工具;第四句是关于李智秀凳子的。但作者只在段末用了句号,使四句失去了独立性,整段不清晰。二是用的太多。在表达完整的意思之前使用句号,这会破坏句子的完整性。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它被短叶覆盖。树叶被细沙覆盖着。例14其实是一个句子,结尾用句号就够了,但是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打断了句子的内在联系。第三,混合使用。属于其他语气的句子用句号,与其他标点符号混合。比如:15。艾米还是崔沁。不,他们没有。16.李勇朝,我喊道:“让开。”随着一声吼,架子塌了。例15“阿米或翠琴”是疑问语气,要用问号。在示例16中,“让开”是命令的语气,应该使用感叹号。

(3)句号在应用中占据一个字的位置,紧接在前一段文字之后,不能单独写在一行的开头。

科技文章中,用一个小点()而不是和零混在一起,它的位置还是在句末一个字的右下方。

第二,问号

和句号一样,问号表示一句话讲完后的停顿,但带问号的句子一定要有疑问的语气。

例如:

1.这太令人愤怒了。为什么鱼没有抓住我的鱼钩?(小学《语文》第二册《钓猫》)

2.小白兔,你从哪里弄来的食物?(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白兔和小灰兔》)

3.小宇姐姐,你能把尾巴借给我吗?(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

4.啊,山顶如此之高,在云层之上!我能爬上去吗?(小学《语文》第五册《攀登天都峰》)

例1和例2都是疑问句,表示说话人不懂事,要求对方回答。这是问号最基本的用法。例3是一个问别人是否同意自己要求的问题。4.看到山这么高,不知道能不能爬上去,于是问自己。

5.还有什么词比这个最简单的词更能表达我此刻所有的感受?(小学《语文》第十册《难忘的一课》)

6.不工作,连一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事实吗?(小学《语文》第十册《养花》)

7.这不是很壮观吗?(小学《语文》第十册《海上日出》)

8.你见过这样的首相吗?(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夜工作》)

这四个例子没有疑问。毫无疑问,提问是为了加强语气,强调所说的话。强调“这个简单句子”的功能——没有什么比它更好的了。“没有劳动,即使一朵花也不能活着生长”,这是真理。7强调日出是“一大奇观”。8日强调,“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总理”。这种“问而不疑”的句子叫反问。

反问句的答案就在句子里。当被问及肯定时,答案是否定的,如例5和例8。当被问及否定时,答案是肯定的。例6和例7是这样的。

9.为什么瓜开花不结瓜?.......甜瓜幼苗正在开花授粉。这个岛离大陆很远。没有蜜蜂,也没有其他昆虫。西瓜没有授粉,所以不能结瓜。(小学《语文》第10册《多彩的翅膀》)

10.有人会说,宇宙空不是很大吗?那里有无数的行星。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搬到别的星球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至少40万亿公里范围内,不存在第二颗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人类在毁灭地球后,也不能指望会迁移到其他星球。(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

例9和例10的句子都是反问句,提出问题,自己回答。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起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和思考,增加表达效果。例9就是引出了没有得到瓜的原因。例10是为了说明如果地球毁灭了,人类就没有生存的地方了。虽然是以“有人会说”开头,但其实是作者用“有人会说”来提问,引起对内容的关注。

11.你想过吗?如果没有普通人的支持,我们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吗?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个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小学《语文》卷十《毛主席在华山》)

例11有三个问题:第一句是反问句,虽然是问句,但实际上是为了强调自己讲话内容而采用的反问句;第二、三句以反问的形式回答:军队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是肯定的。

疑问句、反问句、疑问句都是疑问语气。所以他们都用问号。疑问句往往含有疑问词,如“什么”“什么”“什么”“怎么”“谁”等。也有没有疑问词的问题。

例如:

12.他走了吗?

13.潘光伟正在给老师打水?

14.李明?

如果没有问号,这三个例子就是肯定句。这种句子在口语中经常出现,但在书面语中,疑问语气只能通过问号来体现。

然而,有问题,但不一定是问题。在口语中,我们可以通过语气来判断,在写作中,我们必须使用标点符号来准确表达。

例如:

15.负责的鸟说:“我们赶快飞到别的地方去吧!今晚,这里的山将会崩塌,地球将会被淹没。不知道会淹死多少人!”(小学《语文》第八册《猎人海力布》)

16.一年到头住在一个地方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小学《语文》第十册《小青石》)

例15中的“多少”和例16中的“什么”是疑问句,但这两个句子不是疑问句,所以没有问号。

从上面的例子分析可以看出,问号表示问题后的停顿。是不是问题,要看有没有问题,是应该回答还是解决,是不是质疑的语气。问题被质疑和询问,需要答案或解决方案,语气有问题。反问句虽然不一定要求回答,但有疑问语气,通过提问强化语义。反问句虽然不要求别人回答,但都是以提问的形式提出,自己回答。

问号是一个句子的符号,通常放在整个句子的末尾,否则会切断句子之间的联系。

例如:

17.诗中哪些句子专门写瀑布,写什么?(小学《语文》第七册“两首古诗”思维练习题)

18.桑娜,你怎么了?(小学《语文》第12卷“差”)

19.你今天去游泳,还是星期天再去?(小学《语文》第11册《基础训练4》)

例17提出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来自前一个问题,问号用在句末。如果在第一句话的末尾加上问号,就会切断句子前后的联系。例18是一个喊完之后的问题,可以改成“桑娜,你怎么了?”然而,在例18的句子形式中,问号不能加在单词“la”之后。如果是这样,前后的连接将被切断。例19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供“你”选择,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来。如果在“游泳”后面加上问号,则“是...或者……”将被切断,这将不是一个选择。

下面是两个错误使用问号的句子:

20.这本书是给王惠的?马尾?

21.谁不是尼基?你说过。

例20的本义是“马伟,这本书是给王惠的吗?”因为“王惠的”后面用了问号,我们觉得不知道这本书是给王惠的还是给马尾的。例21的原意是“你说,谁不是尼基?”既然问号用在“谁”之后,就把一句话变成了两句话,意思也随着第二句话语调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两种情况下,问号被误用,切断了句子中含义之间的联系,并导致单词不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问号是句子的标志,是句末的停顿符号,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当然,我们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有时会在一大段文字上标注一个大问号,有时会在某个空白色的地方标注一个问号,说明那里有问题。这是问号在使用中的一个特例。

学生在使用标点符号时,看到问题就加上问号,可能不会犯太多错误,但有三种常见的误用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a)是一个问题但忘了加问号。这种“遗忘”要么使句子不伦不类,要么改变语气。比如:22。我真的想不通。明明是奶奶不小心撞到了刘叔叔。为什么刘大爷还陪着她参加仪式,忙着送她去医院检查?23.从妈妈手里接过笔,问:“这是给我弟弟的。”母亲摇摇头。例22“我想不出来”是疑问,“为什么”也是疑问词。整句都是疑问语气,但句末用句号,使句子不伦不类。正确的方法是在文末打一个问号。例23的本意是问我妈这支笔是不是给我哥买的,因为没有带问号,写的时候也没有加问号。这个问题变成了陈述句“这是给我哥买的”,改变了句子意思。正确的方法是用问号代替第一个句号。(二)选址不当。比如:24。驴子想,他应该先吃东边的草吗?还是先吃西方的那堆食物?25.放学了吗?这个小同学。用了两个问号,所以有两个问题。“是这个词...或者……”是表示选择的连词,表示两句是表示选择的问句,连词不应该一分为二。因此,第一个问号应该用逗号代替。例25,作者的本意是“这个小同学,放学了吗?”句子倒过来后,问号要移到整个句子的结尾。作者没有这样做,而是保留了问号,并在句尾加了句号,使整个句子变成两个,互不相连。(3)虽然有疑问词,但没有疑问语气,不是疑问句,但也有学生加问号。比如:26。王晓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值得思考。27.每个人都在想明天怎么去春游。这时,徐在基进来说:“别想了,春游是不会进行的。”例25的错误是看到有疑问的词就加问号。其实整个案件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对“成就”有一个小小的停顿。在这个停顿之前,它充满了“思考”对象,所以它不能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在这个停顿上加一个问号会切断句子的内部联系。问号应替换为逗号或不带任何符号。虽然有一个疑问词“怎么样”,“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怎么走”,但是完全没有疑问,所以应该改成逗号,而不是问号。

希望同学们在使用问号的时候能够避免以上三个错误。

问号在书写中占据一个单词的位置,它紧接在前一个文本之后书写,不能单独写在行首。

第三,感叹号。

感叹号,也叫感叹号、感叹号、感叹号。

意思是一句话讲完后的停顿。使用经常使用的感叹号是小学二年级的学习任务之一。所有表达赞美、喜悦、愤怒和惊讶的句子和要求别人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都可以用感叹号。

(一)表达钦佩、惊讶等情感的句子,用感叹号。例如:

1.海底真的是一个风景奇特,物产丰富的世界!(小学《语文》第六册《水下世界》)

2.我高兴地拍手喊道:“蜻蜓赢得了飞机比赛!我已经赶上飞机了!”(小学《语文》第六册《放风筝》)

例1和例2是感情强烈的句子。文章在叙述了海底的场景和产品后,对海底“丰富的产品”和“奇特的风景”进行了总结和赞美,所以在句尾加了一个感叹号。例2表达了风筝已经放起来,放得很高的喜悦和自豪,所以在每个喊的句子后面都用了感叹号。

3.你看!(小学《语文》,第12卷《马踏闫飞》)

4.啊!(小学《语文》第五册《瀑布》)

5.哦!(小学语文,第12册,梅花魂)。

这三个例子都是由一个简单的感叹词组成的句子,都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所以都用感叹号。

6.开火!

7.面包!

8.多好的男孩啊!

9.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出手去请求他的原谅,不应该给比你高贵的朋友举起尺子!(小学《语文》第八卷《吵架》)

例6和例7表示惊讶,例8表示钦佩,例9表示愤怒,都带有感叹号。否则无法达到表达的效果。

10.苏里奥。你觉得不舒服吗?(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二册《小抄写员》)

11.“老班长!老班长!”让我们尖叫吧。(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鱼钩》)

在例10和例11中,感情强烈的职业被独立组成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2)感叹号也可用于表达强烈感情的反问句。例如:

12.孩子,你是哪种进行曲?照这样下去,三年也去不了陕北了!(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草地夜行》)

在例12中,“你是哪种进行曲?”是反问句,因为感情强烈,不要用问号和感叹号。

(3)感叹号应该用在表示别人被要求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中,即命令、要求、希望和禁止。例如:

13.“同志们,打手榴弹!”(小学《语文》第九卷《董存瑞为炸黑堡牺牲》)

14.“连长,我掩护!”(同上)

15.“请现在就买!先生,我饿死了!”(小学《语文》第七册《小桑迪》)

16.做秘密的事不是英雄。不要恶作剧!(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七册《年关》)

例13是连长下达的作战命令,例14和例15表示请示和请求,例16以禁止结束。所以都用感叹号。

(4)用来突出某种声音。例如:

17.轰!敌人的掩体倒塌了一半,黄继光晕倒了。(小学《语文》卷七《黄继光》)

这个例子中的“轰”是黄继光的手榴弹炸响敌人黑暗城堡的声音。当然这种声音也给同志们带来了惊喜,但这里感叹号的主要作用是突出爆炸的声音。另一个例子:

18.突然,飞机“哇——腾!”恐怕有两三百英尺。(史明《高原上的飞行》)

例18中的感叹号表示飞机在恶劣气流中摇摆颠簸时发出的声音。

(五)习惯称呼,突出高而有力的声音。例如:

19.走吧。为黄继光报仇!(小学《语文》卷七《黄继光》)

20.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去吧!(小学语文第九卷《董存瑞的牺牲炸毁黑暗资源网堡》)

21.为邱同志报仇!(小学《语文》第十一卷《我的战友秋》)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口号,例19和例21描述的是士兵冲锋时的英勇呐喊。20日写了董存瑞同志解除炸药包后对战友的高声呼喊。

使用感叹号时注意以下情况:

(1)感叹号是否使用取决于句子是否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是否提出了任何命令或要求。如果没有,那就没必要了。比如:22。去马岭山旅游的人都说三仙洞是圣地!23.啊!亲爱的妈妈!你真的很在乎你的女儿!我女儿也必须听你的!例22的感叹号应改为句号。例23中的前两个感叹号可以用逗号代替。(2)像“好美,我们的校园”这样的倒装句,感叹号要放在句尾。比如:24。为我们的祖国尽情歌唱吧!25.多好笑啊,我的小弟弟!26.不能去,孩子们!例24是“为我们的祖国尽情歌唱”的倒装句,例25是“我的小弟弟真逗”的倒装句,例26是“孩子,不能走”的倒装句。26例表示不听劝阻。倒装句中间为什么不能用感叹号?让我们以24为例。意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用整句话来表达。感叹号也是一种句子符号,它不仅执行表达情感的功能,还标记句子。如果你在例24中间加一个感叹号,这个句子会被一分为二。看的时候可以感叹很多遍,还不如一句感叹表达出来的效果。在这类句子中,无论是倒装句还是排列句,感情的喷发都要在句末完成。如果把第24句结尾的感叹号前移,句尾加句号,表达效果会更差。感叹号不仅切断了原句的内在联系,而且由于语调的变化(句号的句子语调较轻),句子的情感表达变得虎头蛇尾、软弱无力。我们来看看《穷人》(小学语文资源网第12册)里的一句话:魁梧的黑人渔夫拖着湿漉漉的破渔网,走进来说:“嘿,桑娜,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桑娜”是“桑娜,我回来了”的倒置,是后呼。在这句话中,渔夫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他为自己从危险的暴风雨中平安归来而高兴,并安慰桑娜。他知道桑娜担心自己,表达了一种夫妻之间的爱。试想一下,如果在“我回来了”后面加一个感叹号,那么这个句子只能表达“很高兴”。(3)感情再强烈,感叹号也不能插入句子,会破坏句子的完整性。比如:27。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繁荣富强!28.歌曲!唱吧!跳舞!污染巡逻示例27第一个感叹号使用不当,切断了前后连接,破坏了句子的完整性。因此,应该用逗号,句子中的停顿符号来代替。例28中的第一个和第三个感叹号也应该用逗号代替。你可以参考例24中的分析来帮助你理解。

所有的口号不一定都用感叹号。为了宣传政策,培养习惯,有时会在墙上写标语。标语口号要用感叹号,介绍政策等非标语口号,所以没必要用感叹号。

感叹号在使用中占据一个词的位置,与句子紧密结合,不应单独写在一行的开头。

下一篇:痛风病能治吗(痛风到底能不能治愈?)
上一篇:陆羽是什么圣/(“茶圣”陆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