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 二人转(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2022-09-09 08:15:23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39

东北二人转(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东北二人转,历史上被称为小秧歌、双艺、跳,又被称为扣扣、双人行道、刘峰、相户爱、板戏、东北地方戏。它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和遥远的原始文化。

由二变一始于1934年4月27日的《台东日报》。

《台东日报》第七版...我市(阿城)三岛街的一家茶馆,最近没有接到乡镇的邀请来对唱,而是几个人一起,也就是在乡下跳,美其名曰‘莲花瀑布’,每天装扮各种角色,表演歌曲……”。

在1953年第一次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表演之前,它被统称为二人转。它是在中国东北出生和长大的民间艺术之一,唱歌和跳舞。它属于中国的走路和唱歌类型。它体现了东北民间、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髓,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它根植于东北民间文化,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东北部等地区。表演是一男一女,穿着鲜艳的衣服,手里拿着扇子和手帕,边走边唱边跳,展现了一个故事,歌声响亮有力,歌词幽默。二人转是在东北秧歌的基础上,吸收河北的荷花,加上舞蹈、形体、走步而演变而来的。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艺术家与教师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后期。

清末民初,出现了“闯关东”的浪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为基,荷花为缘”的二重奏,意味着“闯关东”的人被从关内外带到关外。

由于晚清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文献记载大多不全,仅在民间流传已久,细节无从考证。

据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年),在吉林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扶桑寺)庙会上有一场跳台表演。在早期的二重唱中,没有女演员,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是由男性装扮成女性。

随着流行地域的不同,二人转在发展中一度形成了四大流派: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其中:

东路以吉林市为中心,表演带有武术元素的彩色棍棒;

以辽宁省西路黑山县为重点,关注板头和唱歌;

南路以辽宁营口为中心,歌舞表演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中心,追求优美的歌声。

所以历史上就有了“南有浪(舞),北有唱,西有说板头,东有打棒”的二重奏。民间谚语。后来各种表演取长补短,相互融合,表演的侧重点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明确。

二人转的起源众说纷纭。

王铁夫、雷锦、陈军、孙红霞认为二重唱起源于莲花落。

任光伟、冯贤()、王、杨浦认为二人转起源于东北秧歌。

李瑛、赵凤山、杰夫认为二人转起源于萨满祭祀歌舞。

宁的话令人惊叹:“安徽是二人转的故乡,二人转的根在安徽凤阳,它的艺术之母是享誉世界的奇葩凤阳花鼓。”

杨璞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二人转进行了原型解读,认为“二人转的文化根源在于五千多年前东北女神文明的文化模式”,“二人转起源于红山文化神圣婚礼仪式中的‘二神转’;婚礼的“二神转”是萨满表演的原创剧。萨满的《二神传》通过东北民间舞蹈逐渐转化为东北秧歌。东北秧歌中的‘一架’改成了双人转。”

一般认为二人转的形成和发展是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多种艺术形式融合的结果。二人转是在东北秧歌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吸收了数百种戏曲和杂艺。

东北“二人转”是以东北民间和东北秧歌为基础,在充分吸收东北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以及莲花落、石板绣、凤阳、京剧、梆子、皮影戏等音乐精华的基础上,融唱、跳、说唱、戏曲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人转”一词流传开来。四平、辽源、吉林、长春、铁岭等大中城市,西峰、玉树、梨树、德惠、双辽、扶余、镇赉等县。,相继成立了地方戏曲队(表演二人转)。

二人转第一次出国是在1951年。受国际形势和国家外交战略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表现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著名二人转舞蹈家马丽在老艺术家艾、的指导下,编排了二人转扇子舞《飞蝶》。1951年在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表扬。同年,他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和学生节上获得金牌。

1952年3月,辽宁民间艺术节在安东(今丹东)举行,“蹦蹦跳跳”的名称改名为“二人转”,二人转这个名称开始在东北地区普及。

1952年,梅兰芳在当时的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观看了和胡表演的《姚阿姨捉特务》,对二人转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二人转通过歌舞把人物演活了,能演现代剧,值得京剧学习。

梅兰芳指出:“京剧和二人转都是艺术之花,各有所长。”

1953年3月,黑龙江省文工团演员、胡参加东北赴朝慰问团,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演出《三只鸡》,反响强烈。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北市场的二人转艺人以小帽子的形式演唱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以前有“大杂调”,一些二人转演员也唱当时流行的歌曲,比如前苏联的歌曲《红梅花开》《喀秋莎》。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节目二人转正式参加演出,由此二人转这个名字第一次得到了全国文艺界的认可,“二人转”这个名字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也就是说,在二人转的发展历史上,200多年来,它的名字一直没有固定下来,“蹦蹦”、“小秧歌”、“相户爱戏”、“班班班戏”都是它以前的名字。

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理级外交关系,两国文化交流逐渐增多。1954年7月,东北艺术团在欧洲演出二人转扇子舞,受到伊丽莎白女王的高度赞扬。

1955年,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二重唱表演基本结束了女扮男装的历史。从那以后,男人和女人开始分开他们的房间,唱歌强调科学的发声方法。

20世纪60年代,“二人转”在戏剧类型的建构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加强了编舞工作,开发了二重奏新曲目,丰富了音乐伴奏,改进了服装,丰富了舞蹈艺术,发展和改变了演员所持道具的种类。

196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朝鲜崔庸健元帅访问黑龙江,在哈尔滨观看了龙江剧院张淑芳、韩世贞、白凤兰表演的二重唱《羊八姐游春》、《惠北记》和部分龙江剧。周总理说:“二人转的基础很好。要创作人民喜爱的龙江剧,就要发展二人转。”

1974年12月,辽宁省丹东歌舞团二人转演员陈颖、蒋怡婷赴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演出二人转《女队长》。这一时期,虽然二人组参加的国际演出不多,但增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展示了东北本土艺术的风采,为今后的国际交流积累了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后,“二人转”音乐牌不断更新,伴奏乐器增加了扬琴、琵琶,武术领域的鼓、锣、钹也有使用。演员拿着道具,加上花伞、丝巾、长帛。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服饰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舞台利用灯光色彩的变化烘托出戏剧性的局面,综合艺术品质不断提升。有很多精彩的歌曲,比如《马前泼水》《慧贝记》《包公的决裂》《包公的对不起》《Xi湘秦婷》《双雄争霸》《冯魁卖妻》《水人蓝桥》等等。这些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长期上演。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二人组参加的国际演出数量大幅增加,开始参与具有比赛性质的国际艺术交流活动。

1983年8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史清兆教授是“中国歌唱艺术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民间艺术非常有热情,在沈阳,我观看了张桂兰和刘京闻表演的二重唱《羊八姐的春游》和《放风筝》,介绍了适合每一曲派的音乐特色和感受。石清照对二人转评价很高。

1989年7月至8月,由崔凯领衔、马丽导演的辽宁地方戏曲艺术团一行15人赴富山参加第三届国际青年戏剧节。代表团来自31个国家,中国的二重唱节目作为压轴节目赢得了满堂彩。

考虑到“二人转”一词难以翻译,中国代表团使用了“东北地方戏曲”一词,与学术讨论话题“地域戏剧的国际理解”相吻合。由于组委会规定演出期间不得有同声翻译或字幕,观众的语言、文化和习俗各不相同,中国代表团面临严峻挑战。8月5日晚7点50分,辽宁省地方戏曲艺术团在浮山县人民大会堂亮相。最终李静、潘长江获得个人演技奖,何获得服装设计奖,艺术团获得集体银奖,为国家争光。

1991年,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赴日本演出《老人撑腰》、《夫妻看房》等剧目,以独特的技艺赢得了日本观众的喜爱。

进入新世纪,辽宁省铁岭市民间艺术团二人转演员赵本山决心将东北地区群众基础广泛的地方剧种二人转发扬光大,使之精彩再现。

2001年由赵本山发起组织。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为二人转在新世纪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1年12月,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资源网在古巴驻北京大使馆为古巴和拉丁美洲使馆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场成功的演出,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因为在阿根廷有一种戏剧,是“一人扮演多个角色”,与两个人表演的表演非常相似,观众在表演中找到了知音。

2007年2月,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赴新加坡参加以“春到河畔迎新年”为主题的春节游园晚会,演出了《猪八环拱地》《老人背妻》《西厢记观画》等经典剧目。

2007年2月,辽宁民间艺术团赴美演出,反响强烈。

中国曲艺协会代表团于2007年6月和2009年6月访问了日本,并于2009年2月访问了法国。这三场演出都包括二重唱,受到了当地观众的欢迎。

2008年5月,吉林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青年演员赵小龙、马晓晖赴英国为当地华人表演原创二人转、妙法一指禅、手绢技艺。

2011年11月,吉林省文化厅整合省民间艺术团(国有)和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民营)的表演力量,组织著名演员,在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进行了三场精彩演出,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和认可,以“感受中国”为主题丰富了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内容。

2011年12月,由辽宁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组织,铁岭民间艺术团赴加拿大、美国进行为期一周的巡回演出,慰问当地侨胞,并在多伦多、纽约、旧金山等地演出5场。唱歌是主要的表演。虽然观众主要是广东、福建南部的华侨,也有一些外国人,但反响很好,对回归演出的要求也很热情。

2012年1月,由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具有丰富吉林地域文化元素的大型综艺节目《中国风》赴英国演出,反响热烈。

2012年1月,由伦敦唐人街商会主办的欧洲规模最大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举行,吉林歌舞团演员表演了精彩的二重唱。

2012年10月27日,辽宁大学艺术团一行38人赴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演出。

下一篇:更多小游戏大全(简单有意义的小游戏共20个)
上一篇:情歌对唱排行榜(10首最经典的对唱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