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s溶液(粉体分散剂有哪些)

2022-09-09 07:17:27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9

Pbs溶液(有哪些粉末分散剂)021-09-09 17:18中国全科医学。

引用:吴,田胜,郑慧明,等.成人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J]。中华普通医学杂志,2021,24 (30): 3870-3877。doi: 10.12114/j.issn.1007-9572。

随着自身免疫性脑炎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致病性抗神经细胞抗体被发现,其中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是一种电压门控钾通道自身抗体(VGKC)。电压门控钾通道是调节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重要离子通道,当发生功能障碍时会延长神经元动作电位,导致癫痫、小脑共济失调、脑炎、神经精神症状等临床表现[1]。抗Caspr 2抗体检出率为1.30%(51/3 910)[2],明显低于其他AE相关抗体,临床上少见。而且抗Caspr2抗体的报道多见于VGKC复合物相关疾病患者,限制了临床医生对Caspr2抗体的了解。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4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4例成人抗Caspr 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

1对象和方法。

1.1资源网络形象研究。

2016年4月至2020年12月,198例成人急性或亚急性脑炎确诊为AE,回顾性选择血清或脑脊液中抗Caspr 2抗体阳性的患者14例。收集受试者的病历,由两名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重新评估诊断依据。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7年发表的《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3]和《柳叶刀神经病学》2016年发表的AE诊断标准[4];(2)所有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至少有一种抗Caspr 2抗体阳性。排除标准:(1)可能发生AE,但自身抗体检测阴性;(二)已经流失或者拒绝回访的。

1.2方法

(1)入院后评估腰椎穿刺MRI、EEG(普通脑电图或远程视频脑电图)及脑脊液检查结果,评估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抗核抗体谱、甲状腺抗体、胸部CT、腹部及盆腔彩超/CT检查结果。(2)在获得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后,采集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样本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IIFT及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EUROIMMUNAG公司,德国,编号:fa112d-1005-1)检测相关抗体:抗Caspr 2抗体、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抗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受体(AMPAR)抗体、抗富含亮氨酸的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抗富含亮氨酸的胶质瘤失活蛋白1 (lgi1)抗体。抗GABAAR抗体、抗DPPX抗体、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抗体、抗甘氨酸受体(GlyR 1)抗体、抗神经粘附蛋白-5(lgLON5)抗体、抗多巴胺2型受体(D2R)抗体、抗突触素-3(神经毒素)抗体。严格执行试剂盒中标注的检查步骤:向样品反应区加入30 l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稀释的血清和脑脊液原液,比例为1: 10,让生物芯片在室温下与样品反应30 min,用PBS洗涤两次,每次至少5 min,然后向反应区加入25l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山羊抗人IgG。盖上生物切片,室温避光孵育30 min,用PBS冲洗两次,然后密封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判断结果(武汉康盛达医学检验研究院提供)。(3)间接免疫荧光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副肿瘤抗体,包括抗Hu、Yo、Ri、Ma2、CV2和两亲蛋白抗体。血清和脑脊液抗体滴度分为弱阳性和强阳性,其中弱阳性包括1∶1、1∶3.2、1∶10和1∶32,强阳性包括1∶100和1∶320。

这项研究的价值:

(1)抗接触蛋白2(Caspr 2)抗体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发病率不高,临床少见。本研究首次收集了68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丰富了该病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的研究。

(2)部分患者已完成随访,使临床对疾病预后的评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3治疗和随访评估。

14例患者均接受一线免疫治疗,对癫痫和精神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康复。建议确诊肿瘤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抗肿瘤治疗。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采用改良兰金量表(mRS)评价患者的生活状况。mRS评分≤2表示预后良好,而MRS评分≥3表示预后不良。

复发定义:患者症状改善或稳定2个月,然后再次出现或加重,mRS评分增加1分或以上。

1.4观察指标。

回顾性收集14例抗Caspr2抗体AE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脑电图表现、治疗及随访情况。

2个结果

2.1临床特点。

14例抗Caspr 2抗体AE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7.919.6)岁,18 ~ 82岁。2例有抗NMDAR脑炎病史,1例有乙肝病史,1例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史,1例有甲减病史,其他患者无特殊既往史。14例患者中,5例有前驱症状(发热3例,头晕1例,头痛3例),精神行为异常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边缘性脑炎症状11例,其中精神行为异常9例,认知功能减退7例,癫痫6例。并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0例,其中多汗症8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便秘2例,排尿困难1例。6例合并失眠。5例出现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尤其是下肢的不自主跳动和抽搐。4例出现神经性疼痛。3例(21.4%)合并小脑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步态不稳,详见表1。

表1抗Caspr 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抗体检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

表1抗Caspr 2抗体自身免疫性相关脑炎患者的抗体检查、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

2.2实验室测试结果。

所有患者的风湿病和肿瘤标志物结果正常。所有患者均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病例9和10均显示甲状腺功能异常:病例9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为1.89 ng/L(参考范围:2.3~4.2 ng/L),促甲状腺激素(TSH)为0.324μ/L(参考范围:0.55 ~ 4.78μ/L)。10例中,FT3为1.39纳克/升,FT4为0.45纳克/分升,促甲状腺激素为66.5微克/升:11例患者检测到ANA、ANA3和ANCA。低钠血症5例,血钠125~134 mmol/L(参考范围135~145 mmol/L)。9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在参考范围内[参考范围:80 ~ 180毫米H2O (1毫米H2O = 0.009±8千帕)]。在一个病人中,脑脊液压力增加到190毫米H2O;。2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分别降至50毫米H2O和70毫米H2O。病例3脑脊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DNA PCR阳性,病例7脑脊液培养(第5天)新生隐球菌阳性,涂片和培养残留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风疹和巨细胞病毒)抗体、细菌和真菌阴性。脑脊液常规检查:8例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0.56 ~ 4.14g/L);2例脑脊液葡萄糖水平下降。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8例(26106/L~2 411106/L),淋巴细胞为主5例。

14例患者检测到副肿瘤抗体(抗Hu、Yo、Ri、Ma2、CV2、两亲蛋白抗体),结果均为阴性。血清和脑脊液标本抗Caspr 2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血清和脑脊液抗体阳性7例,血清单抗阳性6例,脑脊液单抗阳性1例。5例患者抗Caspr 2抗体和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

2.3影像学检查结果。

14例患者均行胸部CT、腹部及淋巴结超声筛查,均未发现异常结果。14例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1例左颞叶内侧信号异常,无强化。病例表现为双侧额叶、岛叶和右颞叶肿胀,脑膜增厚增强。病例3显示双侧额叶、颞叶和岛叶,双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皮质和皮质下肿胀,并伴有多斑异常信号(图1)。双侧小脑半球可见散在斑点状轻度强化,双侧小脑半球软脑膜强化,呈线状强化。出院时,病灶面积明显缩小(图2)。10例胼胝体T2WI呈高信号。14例表现为双侧颞侧海马硬化。脑电图异常9例:癫痫样放电3例,低或中高振幅弥漫性慢波6例。2例患者行肌电图检查,其中1例双下肢胫后神经M波后电位释放。1例出现束颤电位和肌肉抽动电位。

图1入院的男性抗Caspr 2抗体AE患者病例。

图1一名男性抗胱天蛋白酶2抗体自身免疫性相关脑炎患者治疗前的入院脑磁共振检查结果

图2一名男性AE患者治疗10天后抗Caspr 2抗体的MRI结果。

图2治疗10天后,抗胱天蛋白酶2抗体自身免疫性相关脑炎男性患者的脑磁共振检查结果

2.4治疗和随访评估。

住院期间,14例患者接受了急性期一线免疫治疗,其中9例采用激素(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加口服)联合丙种球蛋白(0.4 mgkg-1d-1,5 d)治疗,4例采用激素治疗,1例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随访时间0 ~ 47个月,平均8.9个月。8例患者完全康复(mRS评分0)。2例患者(病例1和11)预后良好(mRS评分1分),遗留记忆丧失或癫痫发作,不影响日常生活。1例(病例6)自行停用激素后复发,性格改变,症状反复,不再治疗。1例患者(病例7)稍有好转,仍在住院治疗中。1例(病例12)因脑炎症状消失,并发左股骨头坏死(已手术治疗)。1例(病例10)住院期间死于恶性心律失常。

3讨论。

Caspr 2是一种膜蛋白,属于神经毒素ⅳ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周围神经、海马和小脑,与周围神经高兴奋性和脑炎密切相关。Caspr 2通过与接触in-2形成功能复合物发挥作用,可促进髓鞘轴突近段钾通道的聚集,避免神经元的反复放电,稳定细胞膜的静息电位。抗胱天蛋白酶2抗体通过与胱天蛋白酶2的胞外片段结合来阻断功能复合物的形成,从而使细胞膜去极化并导致重复放电[5]。文献显示,与抗Caspr 2抗体相关的脑炎患者中84.31%为男性[5,6]。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于女性,但伴有抗Caspr 2抗体的脑炎多见于老年男性,可能是这种抗体在男性生殖系统储存和释放所致[7]。此外,女性患者的发病率趋于年轻化。本研究男性患者比例为11/14,女性患者发病年龄为21~59岁,普遍低于男性患者,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

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CNS)病毒感染(通常为单纯疱疹病毒-1型脑炎)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副感染性自身免疫性脑炎[8],其中抗NMDAR脑炎最为常见[9]。除单纯疱疹病毒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风疹病毒、梅毒螺旋体(TP)、VZV病、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和爱泼斯坦-巴尔病毒也可诱发AE[10]。脑炎可能由潜在的抗体/补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或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引起[6]。在这项研究中,一名患者首先出现左上臂外侧带状疱疹并伴有疼痛,然后在5天后出现脑炎综合征。脑脊液检查显示VZV DNA PCR(+),考虑继发性AE。目前,VZV疫苗已在国内推广,VZV感染引起的CNS感染发病率明显下降。VZV病毒第一次感染后,病毒长期潜伏在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会重新激活,直接进入皮肤时会引发带状疱疹,进入大脑时会引发脑炎。皮肤损伤有助于识别VZV,然而,在没有皮疹的情况下,神经节中的VZV可能被重新激活[11]。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VZV DNA或抗VZV抗体来诊断相关疾病,推荐使用阿昔洛韦进行抗病毒治疗[12]。2019年,PRAKASH等人[13]报告了一例抗NMDAR抗体阳性的VZV感染病例,而没有报告抗Caspr 2抗体阳性的病例。与肠道病毒(EV)和单纯疱疹病毒相比,VZV病和带状疱疹在CNS感染患者中并不常见,原发性和再活化的VZV患者在CNS感染之前或同时发生的确切比例和危险因素尚不清楚[14]。因此,作者建议在VZV阳性的AE患者中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免疫抑制治疗(高剂量激素)可能触发重症患者暴发性脑VZV或单纯疱疹病毒的再激活[15]。然而,病毒性脑炎能否用抗病毒或丙种球蛋白治疗,能否预防AE的发生和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例继发于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抗Caspr 2抗体脑炎。SAKIYAMA等人[16]和陈丹等人[17]分别报告了继发于新型隐球菌感染的结核性脑膜炎或抗NMDAR抗体脑炎病例。认为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可引起组织损伤,并可通过暴露神经元内NMDAR表位诱导NMDAR抗体产生,可能破坏CNS的免疫耐受或与炎症引起的血-脑脊液屏障损伤有关。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来说,脊髓穿刺时储存等量的脑脊液对于病毒研究非常重要。根据症状和临床怀疑程度,可以同时开始检测脑脊液病毒、细菌和真菌,也可以在最常见病毒的PCR或血清学研究完成后再进行研究。

抗Caspr 2抗体AE临床谱多样,主要有7种核心症状:边缘系统症状(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下降、癫痫发作)、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症状(肌肉抽动、束颤、痉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汗、心动过速、便秘)、小脑共济失调、失眠、神经性疼痛、体重减轻,且多见。抗Caspr 2抗体AE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获得性神经肌肉强直,也称为艾萨克斯综合征,是一种周围神经过度兴奋(PNH)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肌肉抽搐、束颤、痉挛和萎缩。当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周围神经过度兴奋同时出现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失眠,称为莫文综合征。王默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获得性神经肌肉强直、肌肉抽搐、严重失眠、多汗和意识混乱、幻觉和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等脑病所致[19],尤其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多汗、血压异常、泌尿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便秘等多种形式。本研究中,4/14的患者患有神经性疼痛,表现出各种症状,包括肌肉疼痛、胸痛、关节痛、腰痛和手脚灼热感等。肌肉疼痛是主要症状,过去容易被忽视。研究表明,周围神经纤维的功能和结构参与将导致神经性疼痛。抗Caspr 2抗体下调感觉神经纤维近端副节区VGKC的表达,使痛觉过敏神经传导增加,产生疼痛症状[20]。本研究中,11/14的患者有边缘性脑炎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精神行为异常,但单一症状在早期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部分患者表现出突出的幻觉、抑郁和人格改变,这与靶向海马和杏仁核抑制性神经元的抗Caspr 2抗体有关[2]。在这项研究中,6/14的患者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心动过速,1名82岁的男性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于恶性心律失常,这表明心脏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据报道,QT间期延长、心动过缓和心源性猝死都与抗Caspr 2抗体有关,尤其是在Morvan综合征患者中[21]。这些患者经常失眠,这可能导致更频繁地接触抗精神病药物,它们之间可能有协同作用。因此,应加强对这些患者的心脏评估,以防止猝死。本研究中,6/14的患者合并失眠,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脑炎。原因是抗Caspr 2抗体联合Caspr 2广泛分布于海马、小脑、蓝斑、中缝核和丘脑,引起觉醒系统(蓝斑、中缝核和丘脑)神经元功能障碍,进而导致严重失眠[7]。本研究中,3/14的患者存在小脑共济失调,如头晕、步态不稳等,这与Caspr 2在小脑颗粒神经元轴突中的高表达有关。据报道,10%的抗Caspr 2抗体AE患者可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资源网络中的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其他运动障碍,如帕金森综合征、舞蹈症、脊髓肌阵挛、直立性肌阵挛和眼睑痉挛[22]。

目前,免疫荧光法(CBA)已广泛应用于抗Caspr 2抗体的检测。研究表明,血清抗Caspr 2抗体阳性与王默综合征和神经肌肉强直有关,而脑脊液抗Caspr 2抗体阳性与脑炎有关[23]。据报道,当血清抗Caspr 2抗体滴度≥ 1: Resource Net 200时,可进行诊断,灵敏度为85%,特异性为81%。但由于只有较高滴度的血清抗体才有助于诊断,因此低滴度抗体可能是神经系统破坏过程中的偶发现象,因此,检测到低滴度抗体的患者应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如年龄、性别等)。)和特征性临床表现来辅助诊断[24]。CSF抗Caspr 2抗体的特异性高于血清抗体,但敏感性较低,因此血清抗Caspr 2抗体的高滴度对诊断更有价值,不应以CSF抗体检测阴性作为合适的排除标准[2]。在这项研究中,13/14的患者血清中抗胱天蛋白酶2抗体呈阳性,只有1例患者脑脊液中抗胱天蛋白酶2抗体呈阳性。

抗Caspr 2抗体不是AE特异性抗体。目前认为帕金森综合征、舞蹈病、克雅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额颞叶痴呆样综合征和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可能与该抗体有关,在特发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中可检测到抗Caspr 2抗体的患者高达10%[25]。随着抗体谱的扩大和检测方法的更新,双抗神经元抗体阳性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任海涛等[26]报道531例AE患者中有10例合并多抗体阳性,其中抗GABABR联合抗Hu抗体阳性最常见,部分多抗体同时共存,复发后出现部分新抗体。本研究中,5例抗Caspr 2抗体阳性的患者联合抗NMDAR抗体阳性。参考相关文献,发现LIU等[27]报道1例抗Caspr 2抗体、NMDAR抗体和MOG抗体阳性的患者。虽然两种或两种以上自身抗体共存的机制尚不清楚,但这种现象可以部分用表位扩散的概念来解释,即自身抗原的持续识别和激活导致慢性免疫反应,并伴随产生针对同一抗原(分子内)或不同抗原(分子间)内不同显性表位的抗体[28]。目前认为患者体内多种自身抗体呈阳性,说明其免疫系统较为紊乱。在这项研究中,3名抗NMDAR和Caspr 2抗体阳性的患者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两种抗体都属于神经元表面抗体,可直接作用于突触或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一些学者认为,多种抗神经元抗体与疾病的快速进展或神经综合征的叠加有关。在这项研究中,一名患者出现了抗NMDAR抗体脑炎和抗Caspr 2抗体脑炎症状的组合,并出现了边缘性脑炎症状和自主神经症状。2例患者多种抗体(NMDAR和Caspr 2)阳性,但仅表现出抗NMDAR抗体阳性的临床表现。考虑其临床特征取决于负责任的抗体。研究表明,鞘内持续合成抗NMDAR抗体是抗NMDAR抗体脑炎复发的基础,其鞘内合成可能与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在CNS的定植有关[29]。在这项研究中,尽管两名患者的多种抗体(NMDAR和Caspr 2)呈阳性,但他们的主要特征是王默综合征或神经肌肉强直和共济失调。据文献报道,约50%的Caspr 2抗体阳性患者有肌肉抽动、痉挛、多汗、失眠等外周和自主神经受累。因此,尽管抗Caspr 2和NMDAR抗体共存,但本研究中2例患者的初始治疗与单抗体阳性患者相似。抗NMDAR和Caspr 2抗体是致病性抗体,具有产生临床症状的潜力,但是否引起症状与抗体滴度和个体耐受性的差异有关。因此,重视AE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的综合检测。多种抗体共存和复发提示AE临床症状和病情的复杂性。此时应注意区分责任抗体和致病抗体,但其临床意义和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抗Caspr 2抗体AE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大多正常。25%的抗Caspr 2抗体AE患者会有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且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寡克隆带(OB)可能为阳性,但特异性不高。脑电图可见癫痫样放电或低至中高振幅的弥漫性慢波活动,但部分患者脑电图结果可正常。文献回顾发现,仅有1/3的抗Caspr 2抗体AE患者表现为脑MRI异常,具体表现包括单侧或双侧内侧颞叶T2高信号、海马萎缩、内侧颞叶或海马硬化[30],免疫治疗后病灶可减轻或消失。此外,没有关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样病变的报告,该病变涉及脑、脑干、脊髓和视神经,并伴有抗Caspr 2抗体AE。抗Caspr 2抗体AE可用特异性抗体检测,诊断以脑磁共振成像结果为依据。

据文献报道,抗Caspr 2抗体的AE患者0~32%可筛查肿瘤,以胸腺瘤最常见,其次为膀胱癌、肺癌、子宫内膜癌等。在少数病例中也有报道[31]。研究表明,CSF抗Caspr 2抗体阳性AE与肿瘤相关性不大,仅血液抗Caspr 2抗体阳性AE通常伴有恶性胸腺瘤[23],女性王默综合征或神经肌肉强直患者发生胸腺瘤的概率较高[25]。肿瘤相关蛋白可能在神经元表面组成性表达,然后通过细胞死亡后免疫特权的破坏或吞噬作用暴露于免疫系统,从而降低神经元表面抗原的表达[32]。体内抗Caspr 2抗体和轴突生长诱导因子1受体(DCC,UNC5a)抗体的存在与胸腺瘤尤其相关。本研究中,14例患者经广泛肿瘤筛查后均无肿瘤,肿瘤检出率远低于上述文献报道。虽然随访时间太短,无法排除肿瘤,但个别患者的评估结果显示,该病可能是自身免疫性非肿瘤综合征。

到目前为止,抗Caspr 2抗体AE的治疗仍缺乏统一的方案。抗癫痫、抗精神病症状等对症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不能改善远期预后。AE的一线免疫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单独或联合应用[6]。当一线免疫治疗无效,病情恶化或复发时,可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二线免疫治疗[3]。目前广泛使用的长效免疫治疗药物包括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3]。据文献报道,无肿瘤时抗Caspr 2抗体AE多呈单相,20%~30%的患者在快速激素停药和免疫抑制减少或中断时易复发[2,33]。本研究中,1例患者复发后自行停止泼尼松治疗,复发率低于上述文献报道。至于多重抗体阳性是否会增加复发风险,则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本研究中,10/14的抗Caspr 2抗体AE患者接受了一线免疫治疗(激素或丙种球蛋白),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抗Caspr 2抗体的主要亚型为IgG4,与Fc受体亲和力较低,而免疫球蛋白主要通过竞争性阻断Fc受体、阻止补体激活发挥治疗作用。因此,有学者认为免疫球蛋白治疗抗Caspr 2抗体AE可能没有明显疗效[34]。由于这种疾病比较少见,缺乏对上述治疗方法的科学比较,因此可以采用一线免疫治疗观察无肿瘤AE患者抗Caspr 2抗体的效果。此外,激素减少的过程应个体化。

总之,抗Caspr 2抗体AE在临床上少见,表现多样,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对于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AE综合征,尤其是伴有失眠、肌肉抽动、疼痛、多汗症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以明确诊断。因为这些患者与自主神经受累有关,所以应该警惕猝死。部分抗Caspr 2抗体AE可与其他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结合,需根据具体抗体类型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多抗体阳性患者的预后是否差有待进一步研究。

利益冲突

这篇文章没有利益冲突。

简要参考。

下一篇:业务代表(业务代表和业务员的区别)
上一篇:主题班会总结(防溺水主题班会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