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踪迹(还原百年温州的真实面目)

2022-08-19 01:15:1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58

温州的痕迹(还原百年温州的真面目)

温州在历史上被称为欧弟,又称东瓯。战国时为越国,称瓯越。瓯是一种陶器。相传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温州的原始人主要制作陶器。

山西人郭璞在《山海经》中把温州的地形描述为“瓯居海中”,这是“瓯”字最早的文字记载。所以我们今天熟悉的温州菜叫瓯菜,属于浙菜四大流派之一。

“温州”一词是在元末年(公元625年)以唐高宗的名字命名的。据《浙江通志》引《图册》记载,“温州人来自山西,文巧,人从事火耕,虽执着于隆冬”。即温州位于文桥岭南部,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气候温和,故称温州。

温州历史上以造纸、造船、鞋革、刺绣、漆器而闻名,也是中国青瓷的发祥地之一。

北宋时,它成为当时的港口城镇,并发展成为对外贸易港口。南宋时期,海上贸易特别发达。它是当时四大海港之一,时至今日仍是货物进出浙南闽北的要塞。

本期老照片将从建筑、服装、饮食、住房、交通五个方面入手。我们将欣赏城市的变化,以及从黑白到彩色逐渐变化的照片。

建设

由威廉·爱德华·苏希尔于1898年建造的温州城西教堂是一座哥特式教堂,至今仍完好无损,是温州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1907年,温州东门浦大桥靠水盖房子。

1910年,温州南水门,树枝在石砖间穿墙伸展,砖块被挤压变形,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1919年,省十四中(温州中学前身)部分毕业生在温州第一所书院东山书院前合影。

1936年,私营企业光明火柴有限公司的部分股东在门口合影。

20世纪50年代,在温州五马街,游行队伍举着“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军”的牌匾,庆祝社会主义改革。

1978年,温州人民广场庆祝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游行。

1984年交响巷老温州大学。

上世纪80年代,温州安澜码头停靠在游船上为客人送行。

1988年,温州苍南县龙岗的“七层楼”,是当时苍南最高的代表建筑,由龙岗企业家私人建造。

1992年温州解放电影院旧址被拆除,今天是松台广场。

1996年,温州市开放了天桥,并举行了热烈的庆祝仪式。

衣服

民国时期在南洋照相馆拍婚纱照的新人,穿着西式婚纱和西装。

1965年,举行中国婚礼的新婚夫妇没有华丽的婚纱和西装,非常幸福。

上世纪70年代,温州瑞安县公安局女民警合影,当时的警服与现在大不相同。

20世纪80年代,妇女们聚集在一起织毛衣。当时各家各户的毛衣大多是手工编织的。

1984年,温州木邵巷自由市场的帽摊,是温州最早开放的自由市场。

1985年,在街上穿各种衣服的女人有不同的发型。

1985年,他在温州苍南学习交际舞。

1986年,温州街头穿各种裙子的女人都很漂亮。

1986年在街上骑自行车的妇女,这种服装仍然过时。

苗国思服装市场正在挑选一家三口的新衣,非常时尚。

第一次打扮的女孩。

1993年,新娘穿着婚纱,当时用桑塔纳接新娘是很高的档次。

1936年,在温州永嘉县的粮仓里,打着“士兵吃饱”口号缴纳公粮的农民。

1957年撒网捕鱼的老渔夫。

1958年,一个坐在双轮犁上耙田的少年。

1974年,温州秋月泰顺山的农民养了一只特大肥猪。这么大的人害怕吗?

1975年,大菜名厨叶国光和妻子胡爱华应邀为人们家中的婚宴做饭。那时,人们习惯于在家里举行盛大的宴会。

1987年,温州永嘉县楠溪江大罗口村是一个磨豆腐的农民。如今,这种磨豆腐的方法已经不多见了。

上世纪90年代,温州宴席丰富,有带霜羊尾、豌豆虾、菱角、凉拌海蜇、三鲜汤、全鸡(全鸭)、八宝饭、酒焖鳝鱼等。

活着

四十年代,挑水工沿着石板路走回家。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许多家庭在公共走廊上放煤炉。图为一家人准备用煤炉做饭。

1985年,在斜池巷的民居里,屋顶上挂着衣服。

上世纪80年代末,城里的居民已经用上了燃气灶,刚下班的人嘴里叼着公文包,拎着煤气罐回家。

1997年,温州有居民使用的木质厕所,每天都要这样背着去结算。

线条

1936年的温州被称为“中国威尼斯”。当时温州城水网密布,船只是主要的出行工具。"一条运河和一条小巷里挤满了船只."

20世纪50年代,小南门河就在候车室门口,多年来负责文瑞塘河系的客货运输。

50年代温州市公安局的第一辆三轮摩托车,是不是只在影视剧里见过?

在温州市公交开通仪式剪彩现场,仔细看站在楼顶的人们。

1958年4月17日,上海海事局的“民主四号”客船第一次抵达温州港,木筏和旁边的人极其迷你。

五十年代,年轻人乘南门河游船到郊外春游,在路上拉手风琴、唱歌都很惬意。

1959年3月,温州市交通运输局修理厂自制的通用客车,与现在的客车还是有点不一样。

20世纪60年代的温州港客运站,门口停着自行车,这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

六十年代,一个穿着白衬衫、背着包裹、骑着自行车送报纸的制服邮递员。

1982年在费霞大桥,因为人太多,每个人都不得不下车推自行车。

瓯江大桥1984年通车的盛况。

1985年,温州西站为人们的长途旅行提供了便利。

1988年,在人民路和小南门口的路口,自行车、公交车和小汽车一起行驶。

1988年,瑞安门假日挤满了人。

1989年,广利大桥附近的红色菲亚特出租车排起了长队。

20世纪80年代,人力三轮车成为短途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1989年,解放南路因为修路,人力三轮车排起了长队。

1990年温州机场落成典礼现场,记者们争相采访。

1998年,温州火车站的开幕式挤满了前来观看的人。

1998年,金温铁路开通,连接浙江金华和温州。

温州助力车报名现场排队的盛况。

……

慢慢滑动浏览这些旧照片。

仿佛见证了温州百年的变迁。

在不断变化和快速发展的城市中

感激留下这些黑白影像。

让今天的我们回忆那些永不回头的时光。

下一篇:黑枣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黑枣的功效与作用)
上一篇:美白面膜排行榜(全球十款美白抗衰面膜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