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科医院怎么样(南京的京科医院安全吗)

2022-08-17 21:00:1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44

线上医疗提供了很多便利,省去了很多跑腿的事,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文/《金融周刊》记者张淑侠

线上医疗火爆。

疫情期间,去医院不方便,随着防控的要求,很多人选择在网上看病买药。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根本没有推出“在线义诊”服务。有的平台日均咨询量增长了十倍,有的可以达到惊人的12万次,相当于近百家三甲医院的日门诊量。

政策层面也是利好。

行业在呼吁长期医疗保险支付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文测算,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应纳入医保支付规模。

也就是说,如果你符合一定的条件,也可以在网上看病买药后使用医保。

但是,在很多人眼里,网络医疗的普及是疫情造成的。当疫情停止,医院再次全面开放时,大家还是会优先去医院,线上就医又会回到原来不温不火的局面。

真的吗?为什么以前网上医疗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现在上网看医生。我能看到什么?靠,靠不住?有哪些缺点和障碍?

网上看病能看什么?

大多数人都熟悉线下医院或诊所看病,一般包括复查、治疗、用药、手术、住院等。

那么,我在网上看病能看到什么呢?

以这次疫情防控为例。疫情期间,好医生在线、微医、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企鹅杏仁集团等互联网医疗平台。均推出“线上义诊”服务,为用户提供免费咨询。

《好医生》在线营销总监霍建认为,在线免费诊所对于解决三类问题非常重要:

一是保荐公众初步确定病情,如初步筛查是普通感冒还是可疑感染,避免因恐慌导致盲目就医;

二是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免费线上专职医疗,对病情进行询问和追踪,并对如何照顾患者和消毒进行指导;

三是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线上随访、电子处方、上门送药服务。

医生在网络平台上跟踪隔离人员的情况并提供建议。

在平时,包括咨询,互联网医疗平台能提供的服务基本包括网上预约挂号、咨询、处方。

三大平台APP首页功能块截图:好医生在线、好医生平安、微医

先说注册。

很多互联网医疗平台都是从预约挂号业务起步的。目前网上预约挂号只需支付医院规定的挂号费,平台不收取额外费用。

疫情期间,很多线下医院也通过支付宝、小程序或公众账号开通了自己的线上预约服务。

其次,在咨询方面,目前网上能做的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

它是诊断后管理,包括在线随访和处方更新。

也就是说,看完医生或者线下治疗之后,我就回家养伤了。如果有问题,需要咨询医生,或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的药用完了,需要连续服用。我可以在网上找医生解决。

疫情期间,除了返乡患者对处方和购药的需求外,部分人还有感冒、发热、腹泻等常见症状。他们对去医院有所顾忌,也可以选择线上渠道。

二是医疗咨询。

这种服务的范围很广,比如常见病、慢性病的治疗、用药指导、体检报告的解读、保健咨询等等。

但如果您没有在线就诊过医院,直接在线咨询,一般平台会提醒您“如果没有随访,我们只提供医疗咨询服务”。

换句话说,这种服务不是诊疗动作,医生一般不会给出明确的诊疗方案,而是会建议你通过线下治疗来确认病情。

最后,在药物方面,所有主要平台都提供处方和销售服务。

具体来说,非处方药的购买流程比较简单,类似于普通的电商购物。选药、填写送货地址、付款后,就可以等着药品送到你家门口了。

购买处方药很复杂。

根据国家政策,处方药只有在医生开具处方的情况下才能购买和使用。如果没有最近的线下体验,就拿不到处方。这是否意味着你不能购买处方药?

不,大多数互联网医疗平台都有“灵活”的策略。

《财经民族周刊》记者在多个平台提交了一个慢性病处方药的购买请求后,很快网上医生就来看病,提醒只能复诊,请求上传相关处方。但记者出示的复诊证明丢失,医生开始询问病史、用药禁忌症、过敏、肝功效、肾功效等问题。一切正常反馈后,医生给记者开出了电子处方,点击进去就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购买。

没有病历和处方,处方药可以在多个平台上购买。

然而,这是一个小插曲。

《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首次就诊患者不得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病历,没有处方,只是在线下医院口头看,会被判定为复诊,给出用药方案,可能导致用药安全风险。

平台公示的远程门诊流程

除了通常的注册、咨询和处方之外,还有一项已经实践多年的发展良好的业务——远程医疗服务。

这项服务主要针对医疗资源相对较差的地区,如出现疑难重症、无法就地诊断、长途旅行不便等。在当地医生的协助下,可通过远程门诊或咨询服务,由北上广等地的专家诊治。

这些服务有的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购买,有的则需要患者通过当地主治医生申请。

疫情期间,远程医疗、医疗云服务等创新诊疗模式的重要性和价值凸显。

医疗中心国际战略副总裁王马克告诉记者,新冠肺炎基层医院和医生短时间内确诊疑似病例,离不开众多专家资源的支持。远程医疗、云会诊等服务在这一时期起到了配置医疗资源、弥补基层人才不足的作用。

这三类问题比拟集中

网上看病省了很多麻烦,但也有很多问题。

据记者粗略统计,疫情期间,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聚拢投诉”上,针对好医生在线、微医等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投诉有数百起。

有的对平台上销售的药品或其他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物流时效、售后服务等不满意。,而且更多的是对平台上医生提供的付费咨询服务不满意,包括虚高价格、不专业回应、推诿、没有参考价值、回应慢和没有回应等。,少数涉及误诊和漏诊。

消费者对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的投诉截图

从目前大多数消费者的体验和投诉来看,在线医疗的重要性仍然存在这类问题。

首先,无论是网上挂号预约还是网上咨询,消费者要找到靠谱的医疗机构和医生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医院和医生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很多,服务质量和程度良莠不齐。微医显示可以进入3200家重点医院,平安好医生表示可以进入1500家三甲医院。全国有837家医院、7973名医生可以在好医生在线平台注册。

其中,浑水摸鱼的人很多。

以微医平台为例。一些医院经常监督“黑名单”。如北京华德眼科医院、北京嘉园医院、上海仁爱医院、南京晶科医院等多家医院,均因非法行医、违反药品管理法,或违规发布医疗广告、虚假宣传等受到行政处罚。

而且,不少患者在社交平台上反映,这些医院在治疗、收费等环节涉嫌敲诈勒索,差评铺天盖地。

其次,很多消费者对进驻各大平台的医生的资质、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很多疑问。

"专家回复都是故障信息."有患者投诉他通过某平台付费咨询丙肝药物。接诊专家是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但他分不清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也不知道药品是否进入医保。

“有这么一个业余专家的回复,我一度以为微医的客服人员在回复我。”

对医生服务质量不满的投诉比较多——“400元咨询费只是回复,再问也没有信息。”“花了100元电话咨询后,医生回复‘你好’。”“吃了平台医生开的药后,病情更加严重了。”

第三,平台的分诊能力也广受诟病。

比如在极快的咨询服务中,患者无法指定医生。描述病情赔付后,平台会指派医生会诊。在此期间,往往会出现医生专业与患者病情不符的情况——“问肿瘤相关问题,指派呼吸科医生。”“我问了胃肠炎的情况,我指派了调节阳痿、月经不调等健康问题的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服务指数研究所所长曹健认为,互联网医疗在给咨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扩大了信息的不对称性,这就要求患者提高辨别能力和判断力。

此外,与线上医疗相比,线上购药更为普遍,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首先,药品和材料的数量和安全性。

在互联网医疗平台购买的药品,有的由平台自有药店配送,有的由进驻平台的第三方药店配送,有的由周边药店根据患者所在位置配送,多方介入。如果平台得不到严格的管控和监督,患者的用药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在投诉平台上,有患者反映购买假药、临时药、售后维权难。

其次,网上购药的时效性。

网上买的药品一般都是快递。除了少数在一两个平台上的有限规模限时交付,大部分都需要2-3天。如果路上出现延误,会耽误患者及时用药,影响病情。

比如有患者抱怨,“慢性病患者基本不能停药,预约7天买药,结果还没达到,导致停药。”

所以对于急需用药的患者,还是不建议在网上买药。慢性病患者需要提前留出足够的时间买药,以免耽误申请。

普及网上看病任重道远

依据Frost

下一篇:卵巢囊肿吃什么药(体检发现卵巢囊肿怎么办?)
上一篇:电脑怎么扫码(电脑怎么扫描图片成电子版)